助長歧視 紐約攔截搜身被判違憲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8月13日訊】(新唐人記者天一綜合報導)為打擊紐約市的犯罪行為,彭博政府在近年強力推行了「攔截搜身」(Stop-and-Frisk)行動,一直以來爭議不斷。

本周一(12日),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希拉•希德林(Shira A. Schneindlin)作出判決,由於攔截搜身涉及種族歸納(Racial Profiling),因此違憲。

希德林認為,攔截搜身賦予了紐約市警察過分的權力,可以在懷疑犯罪行為正在或者將要發生的情況下短暫拘留市民,甚至對其進行搜身。這個行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因為警方在拘留或者搜查嫌疑人前必須先獲得相應的拘捕令或搜索令。

此外,希德林還指出非裔和拉丁裔美國人成為了攔截搜身的主要對象,且大大超過了他們的實際犯罪比率,所以這種間接的種族歸納又嚴重違反了憲法的《第十四修正案》。

「如果能夠對應某個特定嫌疑人的面目特徵,那麼一個人的種族可以是很重要的線索。不過,執法人員不能單憑這個種族中有一些犯罪分子就把所有成員都歸為一類,」希德林在判決中寫道,「《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護條款禁止以種族為基礎的懷疑。」

根據美聯社報道,不同形式的攔截搜身行動在紐約市已運轉多年,但等到彭博上台後才真正達到頂峰。2011年,共有超過68萬名紐約客被「攔截」,其中絕大部分為非裔和拉丁裔男性居民。

在所有攔截中,約有一半人只受到了警方訊問,其餘人的提包或背包曾被打開檢查。最終造成逮捕的卻僅有10%。

希德林表示,至少有20萬人在被攔截時沒有受到合理的懷疑。但警察之所以還是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接到了上級的命令,攔截的越多越好。

「紐約市的高層官員認為被攔截的非裔和拉丁裔人數應該符合他們犯罪的比例,」希德林寫道,「但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論,因為被攔截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無辜的,他們可並沒有犯罪。」

「執法人員帶著歧視的眼光進行攔截。當面對這些證據時,紐約市的高層官員們卻又視而不見。」希德林總結道。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希德林宣布彭博政府推行的攔截搜身違憲,但她並不認為所有形式的搜查行動都應該停止。換句話說,希德林反對的不是攔截搜身行動本身,而是紐約警察執行攔截搜身的方式。因此,希德林在判決中也提到了可能的改革方案,包括指定第三方官員對攔截搜身政策和結果進行檢查和改良。

儘管如此,希德林的判決還是引來了彭博市長的強烈不滿。彭博表示,紐約市警察執行攔截搜身為的是市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正是有了這個行動,紐約市近年來的犯罪率才得以銳減,成為全國城市的榜樣。

「市民走在馬路上的時候,也有權利不被殺害或者不被搶劫。」彭博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攔截搜身數量的劇增和犯罪率下降之間因果關係目前還存在爭議。有許多民權人士指出,有其它美國城市(如洛杉磯)並沒有推行攔截搜身,但犯罪率也有明顯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