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五齡童元宵捉賊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7月23日訊】中國古代某朝有一官宦人家,家中有個五齡兒童,聰穎過人,玲瓏活潑,人見人愛。

   

元宵佳節,這位官員忙于官場應酬無暇他顧,便讓家中的一個老家人背著五齡童上街觀燈。今年的燈會特別熱鬧,大街上掛滿了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彩燈。紅男綠女,熙熙攘攘,個個興高采烈,人人流連忘返。在擁擠的人群中,老家人正出神觀賞彩燈時,突覺肩上一輕,五齡童已不在背上。老家人急忙四處查看,哪里還有小主人的蹤影!

   

再說那五齡童也在興致勃勃、左顧右盼觀看彩燈,正在人群擁擠的當口,忽覺身子一掀,兩手脫離了老人家的肩膀,等再此抓住“老家人”的肩膀時,眼前的燈隊又變了花樣,他便目不轉睛地繼續觀看燈隊的表演。



  

但稍過片刻,五齡童就覺得情況有異,背他的人不往人多處擠,反而向人少處跑。再仔細一辨認,背著自己的這個人,衣著、身影都不像家中老僕,他頓時發覺自己被壞人搶跑了。

   

這時背著五齡童的人果真是個騙子,外號“雕兒手”,這人生得精悍,出手靈巧。他見五齡童穿著華麗,特別是一頂帽子鑲嵌著一顆碩大的“貓兒眼”寶石,就猜到他一定是個大戶人家的孩子,便動了賊心。“雕兒手”于是使出絕技,趁背孩子的老家人不留神,將小孩兒移至自己背上,準備背到僻靜處再取他的衣帽,故遠離燈市,專揀小路僻巷行走。

   

五齡童年紀雖小,卻頗有心計,他發現背自己的人是個陌生人,卻默不出聲,佯裝不知受騙,想著脫身之計。他先想到帽子值錢,于是將帽子取下,藏在袍袖之中。

   

“雕兒手”是個騙子行家,雖然後腦並不長眼,但已發覺了五齡童的舉動,心裏不免暗暗得意:畢竟是小孩子家,你人尚且在我手裏,將帽子藏起又有何用,也默不作聲,繼續向偏僻處快跑。腳步交錯,搖搖晃晃中,他覺得背上的孩子竟伏在他肩上睡著了,他心中更覺得意。這下省事了,即使在路上遇到人也不會礙事。

   

當他轉入一條小巷時,對面過來一乘轎子,“雕兒手”便站在路邊稍候,讓那轎子過去。正當轎子擦肩而過時,五齡童突然向轎內大聲喊道:“叔父,快來救我!”這一喊聲,嚇得“雕兒手”連忙將他扔下,倉皇逃跑,混入看燈回家的人潮之中。

   

原來,五齡童剛才是假裝睡著,以麻痹騙子,那轎中之人也不是他的“叔父”或熟人,卻是一個突發急病要去求診的老婦人。那病婦問明情況后,吩咐抬轎的人把五齡童交給了巡街的官員。

   

那巡街的官員卻是認識五齡童的,知道他是某高官的愛子,雖然沒有被騙子拐走,畢竟受了驚嚇,自己身為巡街官員,職責攸關,便想抓到騙子,將功贖罪,也好向上司作個交待。他問五齡童:“那騙子長得如何相貌?”

   

五齡童眼珠一轉,回答道:“我馱在他的背上,怎能看得見騙子的面容?”

   

巡街官員也自覺問得可笑,正拍頭懊惱,不知如何才能抓住賊人時,五齡童又笑著說:“不過我已在那騙子身上留下了記號。”

   

原來,這五齡童所戴的帽子上,有他母親給他插上的一枚避邪的金針。五齡童在藏帽之際,偷偷地將金針從帽子上拔下來,穿在那“雕手兒”后背的衣服上。

   

巡街官員聽了五齡童的說明,便立刻命令巡街官兵封鎖所有路口,尋找背后衣上穿著金針的騙子,不多久就在人群中找到了 “雕手兒”。

   

且說,那老家人四處尋找不到小主人,已回家報訊。正當全家一片慌亂之際,五齡童卻笑嘻嘻地回家來了,闔家上下頓時轉憂為喜,齊誇他聰敏乖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