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堅:中國經濟死結難解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6月16日訊】傳統發展動力幾乎都成死結

  當前,即使根據中國官方自己公佈的不太可靠的各項數據看,中國經濟又進入危機了。最近滙豐公佈數據顯示,中國五月滙豐製造業PMI預覽值意外降至四十九點六,結束此前連續六個月擴張的勢頭。清楚表明中國製造業已經跌進五十的榮枯線之下,中國經濟進入了衰退期。

  一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動力有三:投資、消費與外貿。中國製造業的動力也來自這三方面。

  以往中國經濟每有衰退跡象,政府即出台刺激政策,開足印鈔機馬力,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以迅速渡過經濟危機。這次不行了,連李克強總理都說「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

  今年在習近平的反腐壓力下,官場消費有所收斂反而降低了國內消費,可見以往中國國內消費主要靠公款消費撐起來的。在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的情況下,普通大眾消費即使在經濟興旺的年頭裡其貢獻率也是下降的,更不能填補公款消費以擴大內需。

  而對外貿易出口,前一時期的出口數據大增的假象已被拆穿,其中既有「形勢大好」的官方政治宣傳,又有企業利用假出口騙取退稅補貼的賺錢貪念。因為幾十年來靠犧牲勞動力、環境、土地成本,拼命估低人民幣而換取「中國製造」,積累下來的問題、壓力太多,現在不得不升值人民幣,這在當前國際市場需求不旺的情況下,對「中國製造」、中國出口不啻是個重大打擊。

  傳統的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力──投資、外貿、內需,幾乎都成為死結無法打開,中國經濟似乎也到了死結無法打開的地步了。

  海外投資似乎出現了活扣

  在這處處死結中,中國經濟彷彿出現了一個活扣。根據普華永道報告,去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額達到創紀錄的六百五十二億美元,過去五年內增加逾五倍。

  通過二十多年的低工資的農民工勞力、高污染的環境付出、長時期的通貨膨脹以及有意識地壓低人民幣匯率,中國國家擁有外匯儲備額高達三萬多億美元,中國現在有能力大規模向海外投資、併購。而在人民幣匯率目前正節節升高之時,海外投資尤其有利。

  中國大規模向海外投資、併購,不僅減緩了中國外匯儲備的壓力,降低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改善了目前處於困境的中國外貿的商業環境,而且可以大大減緩國內通脹的壓力。從更高一個層次看,海外投資和海外併購,也可以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動力,尤其是當前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個傳統的拉動力──投資、外貿和內需都不太給力的時候,如果大規模的海外投資、海外併購能夠成功,其作用更加明顯。

  去年雖然有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額達二百五十五億美元,但畢竟還是國有企業在海外投資中佔主要地位,而以目前中國的海外投資總額一千多億美元中,國企更是佔主要份額。可是,國企在海外投資的業績實在不敢恭維,最新一例是,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亞輸掉一場鐵礦官司,恐怕要失去百億美元投資項目的主動權。

  中國國企之所以在海外投資中屢戰屢敗,究其原因:

  首先是國企海外投資、海外併購,外部環境不利。中國國企雖然憑靠國家資本資金雄厚,但正是因為憑靠國家資本,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就有不公平競爭之嫌。因此中國國企在發達國家的海外併購常常是出錢甚多卻仍然阻力重重。

  從自身原因看,中國國企尤其是參與海外併購的中國大型國企,在國內習慣處於壟斷或優越地位,所以不適應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官僚、顢頇、低效率、不熟悉當地市場環境等等低級錯誤屢犯,特別是這些中國大型國企從根本上就缺乏風險責任意識,缺乏在市場複雜變化中主動大膽而又謹慎的隨機應變的決斷能力,這怎能在充滿競爭的國際市場中勝出呢?中國國企的高管任職是由中共政治決定,而不是視市場業績、產權歸屬所決定。這種中共政治決定一切的中國國企是注定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

  中共政治不適應國際貿易秩序

  中共的政治原因影響中國國企在海外投資和海外併購,還在更廣更深的層面上反映出來。

  中國是得益經濟全球化收穫最大的國家之一。自加入WTO之後,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世稱中國是個WTO的「好學生」。的確,中國也在不斷地學習、熟悉、運用WTO規則,以WTO的規則向外開放,以WTO的規則要求自己的貿易對手。

  但是,面對掌握中國一切資源的中國政府,長期壓低人民幣匯率及疏闊的知識產權保護,歐美等發達國家一方面很是無奈;另一方面世界貿易在發展,世界貿易的觀念也在發展變化,尤其在發達國家也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場中更是如此。他們更加重視服務貿易和投資貿易,將安全標準、技術貿易壁壘、動植物衛生檢疫、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採購、爭端解決以及有關勞工和環境保護等規定都涵蓋進去,並且準備建立跨境數據流規則體系。

  目前美歐日本等國家正在醞釀的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和TPP(跨太平洋戰略夥伴關係協定)就是按照上述觀念來談判的。

  然而,中共政府非但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反而習慣地以意識形態的眼光看待TPP,認為美國就是為了排斥中國大陸而籌建TPP。帶著這種敵對的冷戰思維的有色眼鏡,中國怎麼會去探索國際貿易發展新的需要和新的觀念,適應、參與並實踐國際貿易新秩序的建立,又怎麼可能獲得海外投資和海外併購的成功呢?

  在習近平訪問美國的前夕,中國突然改變態度,說要以開放的態度對待TPP。然而,不要說TPP籌建本身就是一個曠日持久的談判過程,而中國國有企業和企業內不允許建立獨立工會,這兩條是被中共特權利益集團視作命根子的,決不肯放棄的,那麼還怎麼談得上TPP,怎麼談得上徹底的遵守市場規則,怎麼可能積極的參與新的發展中的國際貿易新秩序,從而積極利用發展中國經濟的新機會?

  所以,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種種死結之時,看似活扣的海外投資和海外併購,對於中國經濟歸根到底可能仍然是個死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