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赴俄賺錢 斷垣殘壁訴盡愁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05月19日訊】愛在亞美尼亞專題(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9日電)脫離蘇聯獨立後的亞美尼亞,工廠的繁榮僅剩下廢棄斷垣殘壁,經濟規模小,讓每年約6萬名勞工赴俄羅斯打工。

亞美尼亞屬於內陸國,境內沒有豐富天然資源,火山爆發後留下的粉紅色地質,四處可見用於建築,離開首都葉里溫(Yerevan)前往鄉間的路程,公路上人車稀少,進入鄉間多是塵土飛揚的泥路或碎石路。

歷經大屠殺、蘇聯統治、大地震及與鄰國亞塞拜然間發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領土衝突,導致國內蕭條需要國際(非政府)組織人力及資源投入,包括台灣民眾的愛心,不過,漫長的復甦仍在進行中,受限於經濟發展條件,鄉下就業人口失業率高。

在亞美尼亞看不到摩登大樓或工廠林立,所剩下的是蘇聯時期留下來的廢棄工廠殘跡,在斷壁頹垣前佇立著,曾幾何時的繁榮已逝,失業者在農田裡徘徊,在村莊遊走找尋打工機會。

然而,有勞動能力的人正排隊等到俄羅斯工作的機票,在亞美尼亞的茲瓦爾特諾茨國際機場(Zvartnots International Airport),飛往俄羅斯的班機總是比其他航線熱鬧,機上7成都是亞美尼亞勞工,沒有豪華行李箱,而是用大提袋裝著簡便行李。

藝人韋禮安在亞美尼亞的6歲資助童胡南從小生活缺少父愛,胡南的母親才25歲,需要獨立扶養2個孩子。胡南的父親在亞美尼亞找不到工作機會,也沒有什麼技能,與村民一同赴俄工作,這已經是第3次出國工作。

21歲在青年旅館打工的伊格爾(Igor)曾拿全額獎學金到美國讀書1年,預計6月可以畢業。主修企業管理,伊格爾提前進入職場,白天上課、晚上打工。

即將畢業的他說,還會繼續升學取得碩士學位,擁有英文、俄文及法文能力,因為亞美尼亞就業困難,失業率高、人口外移是社會問題,大部分學生多希望取得碩士學位,或爭取獎學金出國讀書。

伊格爾說,俄羅斯工作收入是亞美尼亞的近5倍,對亞美尼亞人而言,俄文就像母語,從小學就開始學俄文,現今仍在發展中的俄羅斯,追求經濟成長,各項新興建設及道路興建都需要勞力者。

伊格爾說,亞美尼亞每年收入中,有20%是由在俄羅斯工作的亞美尼亞人所貢獻的。然而,赴俄工作的他們每年至少回國1次,他們不想定居在俄羅斯,但是返國居住難覓相同待遇的工作。

據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2008年調查報告指出,赴俄羅斯打工者平均每年6萬人。在所有亞美尼亞人向外移出者中,工作移民就占了94%,其他的少數則是定居或就學。

在德國阿登納基金會(Konrad Adenauer Stiftung)工作的黎安娜(Liana)以她的經驗為例。她說,10年前拿著德國DAAD獎學金赴德國讀書的12名同學中,只有她回到亞美尼亞,其他的同學為擁有更好的生活及機會都留在德國。

亞美尼亞政府對此無法祭出解決之道,不過,今年俄羅斯通過法令,赴俄工作者需提出語言能力證明,不過這個對於亞美尼亞移工並不困難,因為在求學過程中,俄文是必修的語言,若環境沒有改善,就業機會仍持續會是亞國問題。

歐安組織報告中建議,政府內應有一專責部門負責移出與移入者,針對這2族群成立跨部會協調委員會。資源應重分配,有效用在保護勞工及移工的人權。國際組織或私部門的協助能為回國工作者及移民提供機會貢獻長才及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