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袁利亞墜樓死亡 更高層或涉案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5月13日訊】新聞週刊 (370)袁利亞墜樓死亡 更高層或涉案:當局所謂「自主高墜死亡」遭廣泛質疑。

一、中國聚焦

袁利亞墜樓死亡 更高層或涉案

5月8日上午10點,數千名安徽同鄉聚集北京京溫商城,拉橫幅抗議,為幾天前離奇墜樓死亡的安徽打工女袁利亞討說法。警方不僅出動數千警力,還出動了直升機和裝甲車。9號,北京市公安局通報稱,袁利亞是所謂「自主高墜死亡」,遭廣泛質疑。有民眾網路曝光,袁利亞老家的親人已被便衣國保監控,有網民前往探訪也被驅逐。有評論認為,本案保安都可能是替罪羊,真正作案的人涉及更有權勢的高層。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袁利亞墜樓,民眾的抗議的最終結果將會怎樣?本台最近採訪了袁利亞的家人和前去探視的網友,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怎麼說。

5月3號淩晨4點多,在北京打工的22歲安徽籍女子袁利亞,在京溫商城呆了整整一夜後,離奇「跳樓」身亡。警方很快將此案定性為「自殺」,不予立案。死者親友質疑警方的說法與做法,並表示他們不相信袁利亞會自殺。

袁利亞的堂姐袁小慧在接受新唐人採訪時表示,袁利亞跟男友感情一直很好,他們在今年正月十四定的婚,他們都認為袁利亞並不是跳樓自殺。

袁利亞堂姐袁小慧:「她不可能自殺,因為他家裡有個病重的父親呀,她想要她的父親,她不會自殺的,因為全家就靠她一個人在外面掙點錢,給她爸借點針水, 他不會自殺的,自殺她爸怎麼辦呀,她要想想她爸呀,他不會自殺的」

探訪袁利亞家的網民柴寶文:「這個女孩是非常懂事的,而且和非常樂觀的一個女孩,在最困難的時候他都聽過來了,就是說他父親治病沒有錢的時候,後來他的父親經過 這個一些公益組織吧,然後就是解決了大部分的醫療費用,現在的生活都非常向好的方向發展了,然後她突然間就是產生輕生的念頭,那不是在胡鬧嘛。」

2013年5月8號上午,近千名安徽老鄉憤慨群起,來到京溫商城門前抗議,要求警方還原真相。北京警方如臨大敵,派出大批武警、特警到場阻攔欲前往天安門廣場抗議的民眾,甚至出動了直升飛機和裝甲車。還有民眾說,在京開高速看到數門大炮被調進京城。

知情者透露,在2號中午1點左右,袁利亞還發微信和男友說在上班,但是,奇怪的是,僱主及附近攤主卻一致聲稱她沒來上班。

微博網友「簡愛.葉子」則透露:聽說女孩兒是被京溫商場的5名保安輪姦,而商場的老闆後台強硬,因此警方拒絕立案,北京媒體也全體保持沉默。

袁利亞堂姐袁小慧也透露,現在警方已經控制袁利亞的家人與外界聯繫。

袁利亞堂姐袁小慧:「北京那邊電話打不通權都被那邊警方全都把他們手機都關機了,誰都打不通,我們現在打電話過去問了,就是打不通一直關機」

5月9號網民蔡文寶來到袁利亞的家鄉—廬江縣同大鎮姚灣村,蔡文寶形容,袁利亞的家昏暗破落,許多落灰的衣服看起來朽舊不堪,掛在屋子裡,地面髒亂潮濕。而且,家裡已經有了十幾名便衣。

探訪袁利亞家的網民柴寶文:「袁利亞年紀輕輕呀,她就到北京去打工去了,就悲慘的莫名其妙的就死去了,我覺得太無恥了,當一個女孩子死於意外,結果呢,他們官府的這個便衣吧,居然跑到袁利亞死者的家裡面,去保衛他們的政權,維穩呢,無恥到極點,禁止向我這樣的人 ,跟他們親戚朋友交流,然後阻止阻撓一些報社的記者、一些電視台的記者順利的採訪,它就幹這些事情,總的來說就是不允許你和死者的親戚親人朋友接觸。」

時事評論員林子旭表示,先不去追究這個案件的背後有什麼黑幕,單單就是這些警察表面上的敷衍冷漠就足以讓人非常氣憤了,在這些警察的心裏,一個打工妹的命根本就不值錢,死了也就死了。

時事評論員林子旭:「死者家人的感受,案情的真相統統不重要,按照上級的指示結案了事保住自己的利益就萬事大吉了。這個事情現在看來分明就是有很多疑點,其中應該另有隱情,很可能又是京城的哪位官二代幹出了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中共不給民眾真相,我們也就只能順著中共一貫的劣跡表現去想像了。」

中國民主黨人周志榮,已經為袁莉亞被害公開申請遊行示威。

探訪袁利亞家的網民柴寶文:「這是人們唯一所能做的一件事,若是今天我們不為安徽女孩袁利亞爭來她的尊嚴,爭來她的正義,爭來她的真相,那麼明天我們的女兒,也會會死於意外,會死於無人問津。」

時事評論家橫河表示,警方這麼簡單一拍板就是自殺,把事情掩蓋下來,這跟中國的現在的現狀,統治的方式是有關係的,目前中共維穩為先,而所謂的維穩,是單向的壓制受害者,是不平等的,因此而產生一系列罪惡以後,也沒有辦法討公道的一個根本原因。

時事評論家橫河:「按中共的這種做法習慣的做法,就是把這個替罪羊踢出來,就把保安扔出來交給大家,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很可能連保安都是替罪羊。甚至有更大的作案真正的人,因為作案的人牽扯到更有權勢,保安有什麼權勢,他自己也是弱勢群體,所以不可能說為了保護這幾個保安,來製造這麼大的事件,一定是有更高層的。」

袁利亞:「警方的就說不出,你知道吧,聽說他們被京溫老版全都把一條街給收買了,就連那個派出所也收買了,是些是讓人非常氣憤的,你知道嗎?。」

其實,袁利亞被跳樓所謂的自殺,並非個案,江澤民執政末年,2002年3月,湖北老河口市一賓館女工高鶯鶯在賓館墜樓身亡,死者家屬發現屍體有性侵犯跡象,但是,中共政府宣佈高鶯鶯是精神病墜樓自殺。

那麼,袁利亞的案子最終結果會怎樣呢,橫河表示他並不樂觀。他認為,一個政權,如果說它要去高壓鎮壓這種抗議行動,說明引發這些抗議行動的因素已經多得不得了了,每天各地都在發生著,那麼這個政權就難以再生存下去。

橫河:「像這種事件我們到現在,都沒有看到過有任何一起的得到過妥善的解決,所以說,我對這個抗議的前景就這個事件本身而言,不會有什麼結果。但是呢任何一個這類的事件,都可能觸發一個大規模的抗議,這對於中共統治來說的話,它是沒有辦法來阻止,而且沒有辦法防範的,這個是中共的一個致命傷,就是說它不能夠預測,當這個整個社會矛盾集中到了爆發點的時候,點燃那個爆發點的,那個火種是哪一個,它不能預測,所以它的對每一場的抗議活動,都要進行高壓鎮壓。」

對於該案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將持續跟蹤報導。更多相關新聞請瀏覽新唐人網站。休息一下,廣告之後歡迎繼續關注新唐人新聞週刊節目。

記者/常春;編輯/陳曉天;後製/吳慧真;配音/丹妮。

二、焦點話題

朱令案白宮請願 奧巴馬成信訪辦主任

19年前北京清華大學發生的「朱令案」在沉寂了19年後,最近成為國際事件又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有人在美國白宮網站發起電子請願書,要求美國調查和驅逐被懷疑對朱令投毒的在美人士孫維,希望在中國得不到伸張的正義能在美國的幫助下得以伸張。目前簽名人數已經超過10萬人次,白宮需予以正式回應。與此同時,孫維家庭背景也因請願書在網路上被大揭底,民眾質疑該案當年不了了之的原因是因為孫家有後臺的原因。

19年前,二十歲的朱令就讀清華大學化學系,她不僅學習成績很好,對鋼琴、古琴也很拿手,還是游泳國家二級運動員,非常優秀。在兩次被投毒後,身體素質良好的朱令變成了一個殘疾人,現在四十歲的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智力相當於六七歲的孩子。

從1995年案發至今,警方並沒有宣佈偵破此案. 與朱令同班且同宿舍的孫維曾經被警方視為「朱令案」最大嫌疑人。她在1998年8月被警方解除嫌疑。據稱隨後孫維更改名字,並通過婚姻赴美。

1995年警方曾通知朱令家屬,表示破案「只剩一層窗戶紙了」。但在1996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14處有關領導卻對朱令家屬表示案件難度很大,仍在努力調查之中。北京警方並沒有宣佈偵破此案,也沒有公開任何有關的細節和原因。朱令的父親表示,之前得到的答覆一直都是「正在調查中」。直到2008年,朱令的父親申請信息公開時,才獲知「朱令案」已在1998年結案。

當年負責這個案件的北京市公安局十四處民警李樹森2006年對媒體表示:「這件事在調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結論」,且「這件事情很敏感」。

有消息指稱,涉嫌涉案的孫維,其父孫大武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中央副主席,祖父孫越崎和堂伯父孫孚淩,曾在民主黨派和政協擔任要職。而孫越崎與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的關係密切,江澤民曾在中南海請孫越崎吃飯,並在其大壽時贈送二人親密合照。同時孫越崎也是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左膀右臂。

朱令的父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多年來一直在要求公開信息, 但警方以「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不予公開的其他情形」為由不予公開。有不少線民質疑,朱令鉈中毒案19年來遲遲無果,與孫家這種顯赫的官方背景不無關係。

2013年5月3日, 有人在白宮的聯署請願書上表示:「為保護我們的安全,要求美國政府調查並驅逐孫維」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our citizens, we petite that the government investigate and deport her.)直指孫維有動機、有途徑獲取致命「鉈鹽」,並指孫維改名並通過「婚姻欺詐」赴美。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5月10號上午7點整,請願簽名人數約為14萬3千人,已遠遠超過十萬請願人數的門檻,按照規定,白宮須對此做出官方回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認為這種事情不調查清楚,誰都不安全。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我覺得,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懷疑是孫維,但是我簽字的目地倒不是說孫維一定有罪,或是誰沒罪,我是覺得,不管怎麼樣,中國政府應該調查這個事﹗這種事情如果能允許它發生的話,那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誰都不安全!這件事情司法始終不作為,法律就不能保障人的安全!」

《羊城晚報》4月29號首次披露:「朱令案」被強制中止,涉及中共最高層。甚至大陸官方通訊社《新華社》也在網絡上發表文章,對案件提出七大質問。

原大陸律師彭永峰:「孫維她本身家庭背景,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集權體制環境下,她的這個家庭背景我想也是民眾非常關注的一個原因。這時候美國民眾也特別關注,是因為美國他們對這個,像這樣…有這麼重大嫌疑的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美國的話,他們會認為是非常大的一個安全隱患。」

針對民間的各種猜測及質疑聲浪,北京市公安局週三(5月8日)通過其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對「朱令案」仍未獲取認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證據,礙於證據滅失等客觀因素,此案最終無法偵破。

北京時政觀察人士華頗:「這個孫維,大家都看到,她是非常有背景的人,這當然又跟紅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又聯繫在一起,就使朱令花季女孩很有前途的女孩,落到這樣悲慘的下場,人們非常憤怒。」

中國著名作家、網路名人李承鵬在新浪微博評論說: 一樁在中國發生由中國人向中國人投毒的案子,中國司法無能為力,19年後中國人跑到美國網站請願。它說明,公平從未遠去,只在尋找棲身之所。它還說明,公平就是公平,並不管棲身之所性質。這些年奧巴馬已成為中國信訪辦主任,不知道他是否得意,但我們確實尷尬。打造大國形象,就是打造追求公平的形象。

李承鵬評論朱令案的微博得到5萬多次轉發,1萬4千多條評論。許多評論跟李承鵬的一樣,表達了對中共政府的絕望,輿論也充斥了對中共政府和中國司法的絕望和調侃。

記者/姜禹;編輯/陳曉天;後製/蕭宇;配音/慧月。

三、港臺掃描

中共貪腐引民憤 港人抗捐獲陸人支持

5年前汶川地震,臨近大陸的香港市民感同身受,紛紛慷慨解囊,港府及民間捐款超過200億港元賑災。今年4月,四川蘆山7級地震,造成超過2百人死亡,港府建議撥款1億港元賑災卻引來社會的熱烈議論,民間抗捐的聲浪更是出乎意外的得到大陸民眾的支持。原因何在?讓我們去一窺究竟。

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五年前,我到街上籌款,三天50萬。那時社民連成立不久,我站在西洋菜街籌款,三天50萬,親手送去香港紅十字會。今時今日,你看看,香港紅十字會三天只籌得500萬,五年前三天就有5,600萬,你以為大家都是瞎了嗎?……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不信嘛!……上次那90億去了哪裏了?…香港人是不相信689這個特區政府,這個港共政權,一億都不給你。」

這是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4月24日,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首次審議撥款一億港元給四川省政府賑災上的發言,這段約4分鐘的短片在網上瘋傳,其抗捐的心聲得到許多大陸網民的認同,短短一日已有超過90萬人點擊觀看,位列新浪網視頻排行第一。

當日在會上,許多泛民議員表明對災民深切慰問,不過對撥款有保留,擔憂重演08年汶川賑災,許多捐贈落入中共貪官汙吏的手中。他們認為,每一次天災都成為大陸貪官發災難財的機會,其實大陸當局不缺錢,缺的是制度。

香港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每一次天災就成為了國內的貪官汙吏發這個災難財的大好機會,在這麼多次之下我們仍然是吸取不到教訓,仍然繼續用一個字盲捐,我覺得是很大的傷痛。」

香港立法會議員毛孟靜:中國缺乏的不是錢,中國缺乏的是廉政,如果我們這樣捐款是便宜了那些貪官汙吏。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捐款就不是救助災民,而是獎勵貪官。」

有議員細數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貪腐事件層出不窮,令港人對二地政府不再信任。

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多個項目違規超標建設利用善款興建豪華辦工大樓;《法制晚報》報道,汶川重建過程中有至少421個黨員幹部因貪腐被處分,這些是鐵一般客觀存在的事實。」

據一份報章的調查顯示,有近九成港人在今次地震發生後沒有捐款賑災,顯示捐款意欲很低。更有近五成人表明不會捐款。

香港市民:「有人說四川有貪官的問題真的是存在的,而且捐款會助長貪汙的風氣,除了直接金錢援助之外,其實我們應該考慮更多有意義的活動,譬如直接捐物資,或是經由其他團體非中國官方的慈善團體或者會更加有效率。」

香港市民:「我認為我們並不是沒有愛心,如果捐這錢出來可以給我們看到捐到哪裡,因為我們往年捐的錢,目的是甚麼都不知道,我們看不到效果,所以我們很反對今次捐多少就是多少。」

香港市民:「錢到那裡全給了貪官,中間被剝削到哪裡都沒有去災民那裡,中國政府儲備全球第一,為何它自己不拿錢出來。」

港人拒捐的態度引來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的抨擊,香港開放雜誌編輯蔡詠梅分析港人抗捐的原因,歸咎於中共的腐敗體制。

香港開放雜誌編輯蔡詠梅:「災款百分之90以上都挪到行政費用去了,就是貪官裏面去了,連縣級官員的辦公室都是幾十平方米,很豪華,還建官員的宿舍等等。所以香港人就覺得很憤怒啊!每一次天災就是對這個體制的批判,雖然是天災,但是揭露出來背後引申的都有人禍問題。」

她又說,許多在汶川地震後重建的所謂八級抗震房屋,在今次地震中卻大面積的倒塌,再次突顯豆腐渣工程的問題。

香港開放雜誌編輯蔡詠梅:「所以香港人或是大陸民間對這捐款很寒心就是這樣的,你看像追查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人還被關在監獄裏面。」

跟汶川地震一樣,大陸當局掌控災情消息的發布,指示大陸媒體對四川雅安地震作所謂正面的報導,同時不能與以前的災難做比較。國際記者聯會就此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中共操縱輿論的行徑。

國際記者聯會香港和中國區代表胡麗雲:二次發生地震時,究竟背後的核心問題是甚麼?還有二次地震政府在當中有沒有汲取教訓?……新聞工作者在履行職責時,只要是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新聞工作者就要去報導。

港府一億撥款賑災議案最終在親建制議員的護航下獲得通過,不過有評論認為,今次中港二地民間罕有的齊心抗捐的舉措,對中共當局是當頭一棒。

記者/林秀宜 鄭麗駒;攝影/潘在殊 蔡雯文;後製/ 李國雄。

四、休閒一刻

致青春:終將逝去 不曾遠離

對於青春,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記憶。演員趙薇執導的一部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將人們記憶中的那些故事搬上了大熒幕。

4月26日一天,中國內地以超過4500萬人民幣的成績打破國產2D影片首日票房紀錄。4月29日,上映四天票房達2.1億人民幣,5月1日,上映六天票房已經突破3億。

是怎樣的故事,能讓人笑著哭著看完?

導演趙薇,本身就是青春中的一個標誌符號。

趙薇:「沒有人會忘記學生時代。不管當時怎樣痛恨早起上課、不愛食堂的大鍋飯、覺得宿管大叔太煩,真正到了一切只能變成回憶,曾經討厭的校園只稱呼你為畢業生的時候,才發現曾經的點點滴滴早已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無法忘記。可無論是好是壞,一切就此定格,這,就是青春。

「你會不會想過,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在高一的課堂上睡著了。現在經歷的所有其實只是一場夢。陽光照的你的臉皺成一團,你告訴同桌你做了一個好長的夢,同桌笑你白癡,讓你好好聽課。你發現,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一切都充滿著希望……

「還記得背起行李踏上行程那天嗎,青春從那一刻,便無法回頭。

「如同聽音樂,喜歡一部影片不只是因為影片製作精良,更多的是從故事中看到了自己。

「曾經,時間很多,未來很遠,我們唱著最初的夢想,可是從未想過會真正等到抉擇的那一刻。

也許,許多事錯過就錯過了,多年後再回首,早已沒了當時的心境。

青春是一筆永遠的財富,即便事過境遷,記憶卻不曾老去。

不是悲劇,也不是喜劇,是時刻在上演的,每個人的故事。

新唐人記者臣倩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