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經濟將再次繁榮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5月6日訊】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規模曾占世界的40%。近年隨著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日本,歐盟,甚至印度、巴西等大國的經濟也在強勁發展,美國經濟占世界的比例降低,但仍占18%,接近二成,而美國人口才占世界4.3%。

經歷了房貸危機導致的房市股市暴跌之後,美國經濟雖在緩慢復甦,但各種跡像顯示,美國經濟仍將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因為在影響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石油等能源的開採)上,美國有巨大潛力。

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發動機,美國自然使用的能源多,是全球石油消費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多年大量進口石油,這不僅成為經濟負擔,更因為很多是從中東進口,而阿拉伯國家曾用石油搞政治,聯手禁運,造成世界能源危機,美國深受其害。

美國石油產量摘冠

但這個局面近年卻在悄悄地發生重大變化,美國本土發現更多石油,先進的開採技術使美國石油產量劇增,2012年底,美國液體燃料(包括原油、汽油等產品油和生物燃料)產量已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國,成為世界第一。這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和繁榮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為什麼美國的石油產量能夠迅速增長?主要緣於兩條,一個是實行更充分的市場經濟政策。美國石油儲藏量世界排名第11位, 本土有大量石油,但由於環保團體和左翼的反對杯葛,本土石油,尤其阿拉斯加等地的石油,都難以開採。情況自2000年喬治布什總統以後開始改變。布什兩屆八年總統任期,美國政府排除環保分子的反對,推行更加寬鬆的本土石油開採政策,從而促使石油產量連續增長。

二是發明了新的開採技術而取得驚人效益。這種被稱為「液壓破碎法」的新技術,是利用高壓將液體打穿岩層,深度可達一英里以上,從而獲得石油和天然氣。這種方式雖然也遭到左翼反對,認為破壞環境,但他們也承認這種技術能帶來大量的廉價天然氣。據美國《巴倫周刊》(Barron)最近的報道,由於這種新科技的應用,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在過去六年來從每天1500萬桶劇增到2010萬桶,創下20年來的新高。同期的美國原油進口從每天1400萬桶降低至800萬桶,為近25年來的最低水平。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能源占重要位置。去年秋天國際能源機構(IEA)就指出,到2017年,美國將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最大的石油生產國。該機構還預測,到2030年左右,北美地區可能成為一個石油淨出口國。 但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剛發出不久,在2012年底,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就超過了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而成為世界第一。

美國製造業復興

石油和天然氣能夠自給自足,自然大大降低運輸和購買外國石油的巨額花銷,這對美國經濟復甦和繁榮將是一個巨大的助力。能源專家指出,這等於美國唾手可得全世界最廉價的能源:天然氣在美國的價格是每百萬英國熱力單位(BTU)3.55美元,而在歐洲為12美元,在日本為16美元。廉價能源不但能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以及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還能增強美國工廠的全球競爭力。

石油生產對經濟的助力,只從美國兩個產油州就可看到:在石油產業蓬勃發展的得克薩斯州和北達科他州,失業率只有3%(全美最低),大幅少於全美失業率7.7%。據統計,現在南達科他礦業理工學院(SDMT)畢業生的就業率已達88%,要求的起薪中值,比耶魯大學的畢業生還高出16%,就是因為他們學的專業(地精礦工)正好碰上能源大開發,派上了用場。

美國花旗集團的分析師莫爾斯(Edward Morse)最近指出,全球能源行業將發生戲劇性變化,這包括美國將在短短幾年內從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轉為能源出口國。而由於便宜的電力,將推動美國進入工業化新時代。目前已有幾十個汽車、化工和鋼鐵等行業的工業項目在美國各地開始動工或計劃進行。

《巴倫周刊》說,美國已經悄悄興起一場製造業的復興。像蘋果電腦、建築和採礦設備製造巨商卡特彼勒、福特汽車、通用電氣、家用電器公司惠而浦等大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商品越來越多。受到廉價能源、弱勢美元和停滯薪酬吸引的不只是美國企業,南韓的三星電子公司計劃在得克薩斯州投資40億美元建造一座半導體工廠,歐洲的空客集團(Airbus SAS)正在阿拉巴馬州建造一座工廠,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籌劃在印第安納州生產廂式旅行車,然後出口到亞洲。

中國成最大石油進口國

美國的這種能源優勢,在世界占有獨特地位,是其他國家(像中國、印度和歐洲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美國自然資源專家帕克(Tim Parker)指出:「美國的優勢不僅在於地下蘊藏的巨大儲備,還在於一連串可以預想到的組合拳,包括早已建成的基礎設施、專業技能、相對豐富的水源,以及一個有利的權限(保護私有產權)制度,從而確保土地所有者在開採過程中能獲得應有收益。」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歐洲反對液壓破碎法,基礎設施缺乏;日本幾乎找不到任何頁岩地形;中國雖然資源豐富,但只有靠近長江的頁岩地區擁有足夠水源進行液壓破碎法開採。

中國在持續經濟發展三十年後,目前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官方經濟學者預測,中國將會很快超過美國,「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僅從能源這一個領域看,美國的領先地位還是很難挑戰的。例如在美國去年底獲得「全球最大產油國」頭銜時,中國卻戴上了「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帽子。因為中國的大慶油田等幾乎枯竭,進口石油去年就達58%,預計2015年和202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6%和73%。

美國自產石油加上加拿大進口石油,基本將滿足市場,不再需勞命傷財從遙遠的中東和北非等地進口。無論是生產還是運輸,都大幅降低成本,更不要說本國生產,就能不受外部因素(尤其禁運等政治)影響,供求更為保障。

相比之下,中國不僅60%石油靠進口,而且來源分散。例如,去年(2012)中國十大原油進口國分別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羅斯、伊朗、阿曼、伊拉克、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特等中東國家占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50%。一旦中東有個風吹草動,政治或經濟局勢不穩,都會影響中國的能源進口和經濟發展。

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廉價勞工和工業用地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這個方面,中美之間的差距也在縮短。據上述《巴倫周刊》的報道,中國工人的工資和福利正在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增長,而美國的工資水平則停滯不前。雖然中國政府力求保持幣值穩定,但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33%。中國整體的工業用地平均成本為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但在沿海城市寧波已上漲至11.15美元,深圳為21美元──而美國田納西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僅為1.30美元到4.65美元。以預測全球經濟趨勢知名的波士頓咨詢公司研究員西爾金(Hal Sirkin)說:「未來五年內,如果在美國一些地方建造工廠,其許多產品的整體生產成本僅比中國沿海城市高10%到15%左右。」如果再考慮關稅和運費,美國與中國的製造成本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美國靠內需,中國靠外貿

除了勞工和工業用地價格問題,中美兩國還有一個重要差別:中國主要靠產品外銷,對外貿易至2011年仍占中國GDP(國民生產總值)的50.1%。而美國的外貿在八十年代還不到GDP的10%。2012年美國出口占GDP比例才升至13.9%(與2011年持平)。所以美國是個只靠「內需」就可運轉的國家,而不像中國那樣很依賴全球市場(外貿)。所以有專家認為,美國海外企業回歸本土可能是個趨勢,因為美國能源便宜,又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把供應鏈貼近美國,有助於加快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和創新速度。」而且更顯而易見的是,「在美建廠不僅能保護產品的知識產權,還能保護產品的生產流程。」

西爾金在2011年發表的知名報告《美國製造回歸》中指出,相對於美國而言,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正在快速縮減。到2015年,考慮到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美國生產力提升、美元走弱等因素,對於在北美消費的很多產品來說,在美國一些地區製造將會和在中國製造一樣經濟。這位專家認為,目前美國製造業回流的趨勢比他當初預期的還要顯著。

例如,蘋果公司宣布將在今年投資一億美元將其一條生產線搬回美國;谷歌新推出的谷歌眼鏡也將在美國組裝,實現「美國製造」;通用電氣公司也計劃投資10億美元重振在美國的電氣業務。

波士頓咨詢公司去年發布的調查報告說,在106家年銷售額不低於10億美元的美國公司中,有37%的公司表示正考慮或計劃把部分製造業務遷回美國。

根據西爾金的預測,到2020年,美國將增加250萬到500萬製造業的就業位置,從而讓美國目前接近7.8%的失業率下降二到三個百分點。由於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競爭對手的生產成本較高,美國的出口也將進一步擴大。美國的港口設施齊全,但容量閑置,目前吞吐量僅為最大運營能力的54%,低於歐洲的59%,拉丁美洲的67%,以及東南亞的76%。

除此之外,上帝真是恩惠美國,今年初在美國加州沿海和中央山谷勘測到4000億桶石油的蘊藏。這相當於沙特阿拉伯全部蘊藏量的一半!由於美國發明了液體高壓這項新技術,所以有能力把這些頁岩深處的石油開採出來。

加州有如此巨大的石油蘊藏,對整體美國經濟復甦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並且可挽救加州(因闊步走社會主義道路而)頻臨破產的經濟。雖然開採石油在左傾的加州遭到環保分子杯葛反對,但連左翼民主黨州長布朗也傾向開採,因為不開採,加州的日子就幾乎沒法過了。他當家,當然甘苦寸心知。

美國獨特在哪裡

現在阻礙美國經濟復甦和繁榮的主要因素,是奧巴馬政府的大政府、高福利、高稅收的社會主義政策。美國目前有4800萬人領取福利卷(近每六人就有一個),國債已達16萬億美元,每個美國家庭要平攤近20萬美元。美國企業稅率仍全球最高(39.2%),這是導致美國企業「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畢竟奧巴馬的任期只剩三年多而已,美國的獨特歷史傳統,或者說美國的獨特性(Exceptionalism)將會消融、克服社會主義政策造成的腐蝕,而促使美國經濟再度繁榮。這種獨特性起碼表現在:

重視個人主義價值(強調個體權利和市場經濟的libertarian/自由意志論者日漸增長);勤奮工作(美國人平均每年比意大利人多工作392小時,比法國人多383小時);樂觀主義(即使經濟滯緩,據最新民調仍有69%的美國人對2013年的自身境況持樂觀態度);信仰程度高(91%美國人相信有上帝,認為「道德」很重要);對工作滿意(89%的美國人滿意自己的工作,認為「工作是人生幸福的最主要來源」);幸福指數高(56%的美國人感到他們的人生「非常幸福」,法國是35%,德國是31%);人口正常增加(生育率一直保持在2.1%,人口穩步增加。而歐洲國家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37%,人口萎縮);再加上美國經濟基礎堅固——加州如單獨計算,已排為世界第八大經濟體,國民生產總值等於整個法國;新澤西州相當整個俄國(世界第15位),佛羅里達州相當南韓,馬里蘭州等同整個香港……等等。現在,再加上天賜的石油等能源潛力,在其制度優勢的護衛下,美國一定會再次繁榮!

——原載台灣《看》雜誌2013年5月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