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藝:市長有何大恨 非把拆遷當打仗?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4月30日訊】《溫嶺日報》報導,截至4月27日,浙江省溫嶺市「三改一拆」工作已進行了一個月,全市已經拆違115萬平方米。

還據《溫嶺日報》報導,4月8日下午,溫嶺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斌帶領有關部門領導到市改拆辦調研「三改一拆」工作時,強調「三改一拆」是今後一段時間的一場硬仗,要有吃苦打硬仗的準備;要高度重視「三改一拆」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要營造良好的輿論聲勢;對於一些觀望和畏難情緒,要靠相應的措施和載體去突破,比如公佈「違建榜」就是非常好的打破僵局的方式;要整合調動全市資源,特別是各職能部門的聯動,要起到「1+1>2」的作用。

把拆遷當成了今後一段時間的一場硬仗,要有吃苦打硬仗的準備,可見當前一些官員對拆遷多麼大的勁頭。但, 眾所周知,戰爭是殘酷的,打仗是要傷人、死人的。堂堂一方市長,對拆遷一開始就用打仗的思維和方法,難怪乎近年來總有老百姓在拆遷過程中被打傷甚至喪命。

恰恰就是這個溫嶺市,去年製造出了一個「中國最牛釘子戶」,可該戶主終沒有挺得住,於2012年12月1日8時40分被拆除。而就在拆除的這一刻前,該房屋還被標榜著「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中國式法治尊嚴,孤獨地矗立在大路中央,讓經過該路段車輛、行人繞行。《錢江晚報》說,戶主稱,建房花費60多萬元,而政府補償26萬元,不會搬。

當時,這幢獨樓之所以成了中國式法治尊嚴,就是因為它竟能在大拆大建的時代和強拆隨意的形勢下卻能獨自矗立。這,與日本當年修阪神高速公路進入大阪市中心時,與拆遷戶達成妥協,路從其大樓穿過而沒有對其大樓硬拆,很有一拼,同樣彰顯著官員對公民財產的尊重。

強拆不僅破壞老百姓的財產,而且也總傷人、死人。這種事情,當年日本鬼子做,遭到了老百姓的抵制、抵抗和拼命。很多老百姓,當年看不慣日本鬼子燒殺搶掠,不知啥叫跟黨走的前提下本能地捍衛自己的房屋和生命,最終幫助完成了抗日大業。但是,如今在自己的政府的強拆面前,抵制、抵抗和拼命卻成了違法,會被地方權貴以法律的名義打擊。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物權法》同時也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依據《憲法》和《物權法》,人民的任何東西都是財產。即使是未經當地政府建一個破雞窩,也是財產。可是,地方政府想說人家違建就說人家違建,事實上只不過就是缺少他們發的那個《土地使用證》或《房照》。對此,如果地方政府,當初老百姓建的時候,若沒看見也行。但問題是,有很多建築物都是老百姓建成了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東西,卻直到今天想拆遷賣地了才說人家違建,這就是一個法治實施的不公。

一位又一位市長,總以清理整頓違法占地違法建設的名義去強拆,而不以依法行政的名義來規範強拆,完全是因這幾年見到了賣地財政的錢多起來了的好處。今年,又舉起「城鄉一體化」的大旗,更加瘋狂地占地、拆遷。但若規範強拆,就等於自己斷了自己的財路。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