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仡佬人和牛王的傳奇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3月20日訊】 “仡家一頭牛,性命在裏頭。”在仡佬人心目中,牛與人生死相關。

  

在仡佬山鄉,流傳著一個感人的牛王故事。

  

傳說,以前仡佬人住的山坡又高又陡,山上怪石嶙峋,就算人們再怎麼勤快,日子都很難過。於是,大家一致推舉足智多謀的小夥子阿王帶領大家遷徙到水草豐茂之地。阿王也不推託,他牽著與自己朝夕相伴的一頭牛,領著族人向遠方走去。

  

許多個尋尋覓覓的日子過去了。乾糧所剩無幾,人也累,牛也倦,仡佬人依然沒有發現適合耕種的地方。一天,太陽落山了,大家找了個岩洞過夜。因為疲憊,人們倒頭便睡。第二天阿王醒得早,發現自己的牛不見了。大家找啊找啊,到處都尋不到牛的蹤影。。

  

阿王傷心地哭了。他的哭聲令人心碎,神都被感動了。絕望之中,傳來牛的呼喚。阿王朝那聲音狂奔而去。此刻,奇跡出現了。那頭牛,正站在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下目光炯炯地看著他。

  

阿王笑了。牛抬頭,哞哞長叫,像在呼喚神靈助人一臂之力。恰在此時,追隨而來的眾人看見一幅難以置信的畫面——比天上雲朵還白的大米,匯成一條銀光四射的米河,撲簌簌地從樹上落下來。在阿王面前,米花四濺,漸漸地堆成一座不大不小的米山。

   

仡佬人笑了。他們美美地吃了一頓白米飯,晚上睡覺也安穩了。可是天亮的時候,牛又不見了。細心的阿王發現,陽光下,有一行清晰可辨的牛蹄印,一直伸向遠方。阿王領著眾人,循著牛蹄印找到了他那頭神牛。神牛所在的地方,是一個無人居住的林壩子,周邊有山,山上有樹,山下有河,河岸有田。



  

“這樣就最好啦!”人們歡呼著圍住神牛,從袋子中掏出剩下的一點粑粑,掛在牛角上,感謝牛勞苦功高。

  

在那裏,仡佬人安居樂業。牛救了他們,所以仡佬人敬牛如神。不過,牛從來都沒有生出居功自傲之心,一年到頭依舊任勞任怨。牛吃的也依然簡單,有青草吃青草,沒青草吃乾草,反正只要肚子不餓就行了。

  

仡佬人為了表達對牛的敬與愛,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這天,都要專門給牛過節,叫“牛王節”,也稱“牛神節”、“敬牛王菩薩節”、“祭牛王節”。這一日,牛放假,不耕不作,安心休息,開心度假。

  

節日頭天,仡佬人就把牛廄的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女人牽牛去坡地上曬太陽,啃草葉;男人則把牛糞清空,然後從草房裏抱幾捆乾草來,重新墊上厚厚的一層,這樣,牛一回來,就可以舒服地躺在上面歇息了。

   

過節這天,家家戶戶為牛忙。寨子裏一大早就洋溢著既忙碌又喜慶的氣氛。男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殺雞,第二件事是備酒,第三件事是把雞和酒一起拿到牛廄前面供著,然後焚香、燃燭、燒紙錢,祈求牛神保佑自家耕牛身強體壯。神色溫柔的女人,則端著最好的牧草和飼料,像呼喚親人一樣喊牛起來慢慢吃。

   

當然,精彩節目還在後頭。陸陸續續,各家各戶都牽著牛出來了。牛都是披紅帶花、喜笑顏開的模樣,月亮船一樣的牛角上,一左一右懸掛著用上等糯米做成的糍粑。牛氣定神閑地隨主人出了寨子,往水邊走去。到河邊,主人牽著牛,站在水邊,讓牛從如鏡的水面上,欣賞自己樸實憨厚的面相,以及壯實如牆的身子。牛自我感覺良 好地哞哞叫喚了幾聲,似乎是與它的同伴互相讚美著:“呵呵,都健壯著呢!不算老,還能夠過好多個仡家人的牛王節呢!”主人取下糍粑送到它的嘴邊,牛就樂滋滋地用舌頭把美食捲進嘴巴裏,美美地享受了。

 

沒有養牛的人家,平時借別人家的耕牛使用。節日這天,他們也會準備酒肉香燭,到自家田地邊祭祀,祈求牛王菩薩保佑自家早日買上耕牛。

來源:中國民俗網 作者: 李金蘭 郭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