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機構改革 十幾部長曾反對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3月11日訊】(新唐人記者李劍綜合報導)3月10日,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提交給了中共人大審議,標誌新一輪「大部制改革」正式面世。9日下午,人大會議上,各路記者在採訪部長時,當問及大部制改革方案時,他們全部避而不談。港媒指出,中共已進行過六次大規模的政府機構改革,今次是第七次改革,此前曾有幾十個部長反對此方案。

今年中共兩會期間,中共人大會議的一個「大動作」,就是要進行國務院「大部制」改革。中共自所謂的改革開放以來,已進行了六次大規模的政府機構改革。

今次是國務院第七次進行大部制改革。將接任中共總理的李克強親自主持大局、以改革派著稱的汪洋負責具體實施,主要內容是整合職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門。經調整后,國務院組成部門將由27個減少4個左右。

在這次機構改革中,負債高達2.6萬億元人民幣的鐵道部,成為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

旅美中國民運人士蔡桂華指出,中共歷史上每次所謂的「精兵簡政」,結果都比原來的規模更加擴大,導致機構更加臃腫。他認為,所謂的大部制改革就是裝模作樣的做給大家看看,樹立親政廉政的形象,它縮一縮、擴一擴,裏面都有貓膩和蹊蹺,大家在裏面可以打壓一批,甩掉一批,自己需要的時候再拉一批,又變成擴大一批。

蔡桂華指出,中共一切所謂的「改革」,就是為了中共政權的穩定,它改革不是向有利於老百姓的國富民強的方向改,而是向有利於官僚體制更進一步穩固,更進一步維穩的方向改。

香港《太陽報》報導說,每一次大部制改革,最受影響和震動的是官場中人。機構裁減合併,一時間會摘下一堆烏紗帽,甩下一堆包袱。一些有官位的人會變成沒有官位,有些則「分流」到某些事業「單位」,或擔任沒有實權的甚麼「調研員」、「巡視員」,等著提前退休等。

不過,報導指出,這只是「暫時現象」,精減整合之後沒多久,一些機構又會以不同的名義恢復,人員又會增加。有人統計,國務院部委、直屬機構、辦事機構曾減為61個,幾年後上升為71個。

國務院部委人員曾精簡至7萬5千名,其後又升為10萬名。還有一些機構被調整隻是換了一個招牌和歸屬,如國家氣象局更名為中國氣象局,國家地震局更名為中國地震局,兩者均從國務院直屬機構變為直屬事業單位。這樣的改革其實沒有多大意思,卻把它算在精簡的成績單內。

北京時政觀察人士華頗指出,中共各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旁根錯節,誰也不能輕易撼動,只要這個改革動了一些人的乳酪蛋糕的話,必然就會失敗。

3月9日下午,人大會議上,採訪記者們無一例外地將問題焦點集中在了大部制改革方案之上。國土部、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等各部的部長們,被問及對此問題的看法,全部都避而不談。

早已退休的朱相國在回憶錄中透露,1997年底他領導機構改革,找幾十個部長逐個談話,但是沒有一位部長表示自己的部門該撤。

相關視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