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3月07日訊】(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金門7日電)列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物種的「遺鷗」出現金門縣浯江溪口,鳥友提醒縣府維護這塊溼地。
浯江溪口有大片紅樹林,有豐富的魚貝類,吸引鳥類覓食,繼發現水獺之後,遺鷗再現,讓鳥友重視浯江溪口溼地環境的維護。
這隻珍稀遺鷗今天上午11時左右,在浯江溪口的縣水產試驗所排水口附近被發現,混雜在紅嘴鷗群中,忙著尋覓小魚果腹,但身型較紅嘴鷗稍大,嘴部與足爪呈暗紅色,因此被拍攝記錄張貼在臉書金門飛羽觀測站粉絲團協請確認。
身兼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鳥類紀錄委員會委員的潘致遠上網回應確認,就是遺鷗,身體羽色為典型的第一齡冬羽轉夏羽,是中華民國第一筆觀測紀錄。
潘致遠指出,這隻遺鷗嘴部接近全黑,是遺鷗一齡鳥的特徵,而遺鷗體型較紅嘴鷗略大一點,明顯大於黑嘴鷗。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記載,遺鷗目前列名國際易危物種,是中國大陸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這種珍稀的鳥類為狹棲性鳥類。
遺鷗在1931年由瑞典博物學家艾納•隆伯格在中國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內發現的遺鷗標本;1971年在哈薩克阿拉湖發現繁殖種群,確認牠獨立物種的地位。目前遺鷗只分布在亞洲中東部,迄今發現的繁殖地只有蒙古、俄羅斯、哈薩克、中國等處的溼地,越冬地在中國天津沿海與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