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2月18日訊】2006年,安倍晉三首度出任日本首相,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是中國;2012年,安倍再度出任日本首相,出訪的第一個國家是越南。這一變遷,充分反映了這六年多間,亞洲地緣政治的演變、以及中日關系的逆轉。
安倍上台,外交包圍中共
安倍晉三履新,首先派出外相岸田文雄出訪亞洲鄰國,首站訪問與中國有直接領海爭端的菲律賓,繼而訪問新加坡、文萊和澳大利亞,強化地區安全合作的目標,直指北京。副首相麻生太郎出訪緬甸,宣布免除緬甸所欠日本5000億日元債務,日本企業同期跟進,大舉投資緬甸,被視爲挖中共牆角。
(此時,緬甸政府軍與克欽族戰爭升級,中共是否背後搗鬼、意圖牽制緬甸?尚有待觀察。另有證據顯示,中共向緬甸最大少數民族佤邦族提供武器,暗中鼓動他們在緬北生事,對抗緬甸政府。)
緊接著,安倍本人親自出馬,先後造訪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其中,訪問越南是重頭戲。因越南也與中共陷入領海爭端,日越攜手對抗北京,順理成章。日本是越南最大援助國,也是越南最大投資國。安倍訪越,承諾再追加援助5億美元,越南感激不盡。
去年八月,中共策動反日暴力示威、令日本企業蒙受超過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日方痛定思痛,加速了轉資東南亞的進程。中國原本是日本最大投資國,但自2010年始,日本對東盟直接投資,已經連續兩年超過對中國投資。中共政權的非理性面目,嚇倒了日本商界。
除東盟之外,日本還積極聯絡其他亞洲國家:向韓國派出特使,改善日韓關系;計劃向俄國派遣特使,爲安倍訪俄鋪路;而早在去年十月,野田當政時期,日本外相造訪蒙古,闡述日本尖閣諸島的主權立場,蒙古表示「理解」;今年一月,蒙古突然停止向中國出口焦煤,表面原因是價格,實際原因,也可能是斷絕中共戰略資源。蒙古爲中國焦煤最大來源國,占中國焦煤進口總量三分之一以上。
安倍主義:「自由與繁榮之弧」
也是在這個緊要關頭,被中共視爲唯一盟國的朝鮮,竟主動向日本示好,希望今年2月重開朝日政府間談判,連中共禦用學者都驚恐預測,朝日關系可能在年內出現「突破性進展」、可能「突然實現首腦峰會」,由此承認「中國大受打擊」。作爲報複,2013年1月22日,中共對聯合國安理會進一步制裁朝鮮的決議投了贊成票。
至於美國,表示對釣魚島主權爭端不持立場,也不充當調解人,但認可釣魚島在日本的行政管轄之下,並一再重申:釣魚島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範圍。國務卿希拉里在日本外相到訪時,明確聲明:反對中共「單方面侵害日本的管轄權」。言下之意,面對釣魚島之爭,美國不僅會協防日本,而且不允許中共在該島附近活動。中共受此重擊,大罵美國「火上澆油」。
安倍將於2月正式訪美,到那時,安倍「外交包圍中共」的戰略,將基本完成。對照從容自如的安倍外交,失道寡助而四面楚歌的中共,外交上處處被動,幾乎無從下手。
建立「自由與繁榮之弧」,被稱爲「安倍主義」的外交路線。這條弧線,是在美國重返亞洲、俄羅斯-印度-越南強化鐵三角之外,由日本對中共撒下的又一層包圍圈。
北京妄動,逼日本右轉、重新武裝
回放2012年釣魚島爭端全面升級劇情:4月,東京市長動議從日本私人手中收購由日本實際管轄超過百年的釣魚島;8月,一批香港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宣示主權;同月,中國爆發大規模暴力反日示威;9月,日本政府從日本民間購下釣魚島,實現該島國有化;同月,中國派出海監船,前往釣魚島附近活動,之後頻率加劇;12月13日,中國海監機首次飛臨釣魚島,日本派出戰機攔截,之後頻率加劇;2013年1月10日,中國首次出動戰機飛臨釣魚島,日本戰機升空對峙。如果說,2006年,安倍首訪中國、重視中日關系的姿態,沒有得到北京的即時回應,反映中共領導層的慣性遲鈍;那麽,2009年,親中的日本民主黨上台,公開宣稱脫離美國、要與美中保持等距離,仍然沒有得到北京的應有回應,則反映了中共領導層的十足愚癡。
就在日本大選進入白熱化的階段,12月13 日,中共海監機首次飛臨釣魚島;12月15日,日本大選投票前夕,中共海監機再度飛臨釣魚島。中共耀武揚威的舉動,實際爲日本右翼力量充當了超級助選團, 結果,偏右的日本自民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中共在釣魚島日益高調的活動,不僅把日本逼向右轉,而且創造了充足條件,讓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擴充防務實力。
安倍上台,立即增加軍費。2013年的防務預算,達4兆7700億日元,比2012年增加1000億日元。這是日本11年來首次增加軍費。安倍增加軍費、擴充自衛隊、修改防務大綱,得到了54%日本民衆的支持。日本右轉,重新武裝,實拜中共步步緊逼所賜。
中共對外用武,出自內部危機
施出渾身解數,非要在釣魚島搗騰出事情來,中共真的那麽在乎釣魚島?抑或,另有所圖?回顧中共建政以來,對外用兵,無不因中共內部出事。故而對外出擊,借機轉移公衆視線。
1950年,中共出兵朝鮮,時值政權初立不穩。1962年,中共入侵印度,毛澤東、劉少奇之間權力鬥爭正酣,毛借調兵恢複權威。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正值林彪軍中勢力坐大,毛極度不安。1979年,中共入侵越南,主因乃是,鄧小平借調兵打仗,要從華國鋒手中奪取軍權。其餘時候,不論毛還是鄧,只要大權在握、政局平穩,並未見對外用武,即便有事,也甯願「擱置爭端,留給後人」。
眼下,中共作勢對外開戰,動作頻頻,對應的,是國內多事之秋。去年,釣魚島爭端被突然熱炒,是在薄熙來事件帶來中共黨內、軍內空前分裂之際。大規模暴力反日示威,轉移了公衆注意力,並爲權爭激烈的中共十八大打了掩護。
但隨後,外國媒體連續曝光中共高官貪腐內幕,引起中國民衆憤怒,中南海更需持續熱炒釣魚島爭端,予以對衝。十八大之後,中國民衆盛行網絡反腐,風聲鶴唳,中共官員緊急抛售房産、緊急轉出資金,僅去年十一月的一個月間,外逃資金就高達410億美元!如何掩護這類醜行?中南海苦思對策,強化對日鬥爭,炒作中日開戰,是有效手段之一。
民主日本,不會輕啓戰端
中日調兵遣將、劍拔弩張,海上空中齊對峙,軍事外交總動員,外界關注:中日即將開戰?依當下情勢判斷,還未必。
日本方面,安倍采取的是「先包圍後改善」的策略,即,先聯合亞洲國家,構築抗衡北京的統一戰線,讓中共有所忌諱、有所收斂,之後,徐圖緩解陷於緊繃的日中關系,畢竟,日本早已成爲一個和平與民主的國家,能夠理智地體認,作爲兩個亞洲大國,日中關系具有無可回避的重要性。先展示硬實力,再展示軟實力,這是自民黨政府有別於民主黨政府之處。
2013年1月,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訪中,安倍托他帶給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一封親筆信,信中建議日中舉行首腦會談,改善雙邊關系。這是一個文明國家之文明領導人的正常做法,非示軟,乃示善,在事態變得不可收拾之前,盡可能做出和平努力。很難設想同等情況下,中共領導人會主動這樣做。撒野,橫蠻,頑固,顧面子,原本是被極權體制慣壞的極權者的通病。
中共詭詐,在菲律賓得手
中國方面,沒人相信共産黨有任何愛國基因。開戰與否,中南海最終取舍,是考量其政權安危。若開戰有利於強化中共政權,比如,藉機以民族主義統合人心,中南海可能铤而走險;若開戰不利於、甚至危及中共政權,中南海則絕對不會貿然行事。
中共在釣魚島動作步步升級,但並不搶占島嶼本身,企圖在釣魚島複制「黃岩島模式」。
2012年4、5月間,中共以軍事恐嚇和經濟壓迫等手段,脅迫菲律賓,雙方對峙月餘。後在美國的調停下,中菲雙方都同意撤走艦船,結束對峙。但中方艦船撤離時,卻暗中鋪設一條纜繩,鎖住了該島淺灘入口,待菲方鬆懈後,假裝撤離的中共艦船又突然折返,以詭詐手段,控制了該島淺灘入口,阻擋菲律賓漁船進入。這一「成果」,被中共禦用學者稱爲「黃岩島模式」,津津樂道不已。中共故技 重施,企圖在釣魚島複制「黃岩島模式」,然而,日本不是菲律賓,有備無患,北京圖謀,實難以得逞。
共軍自認積習深重,未必敢打仗
1月20日,中共《解放軍報》再度發表「準備打仗」的頭條報導,似乎磨刀霍霍。但細讀之下,卻耐人尋味。該文標題「準備打仗,先向‘和平積習’開刀」,把人類公推的和平,綴以「積習」二字,不僅暴露中共無視和平的暴力本質,而且泄露中南海對共軍的擔憂,如該文所指:長期不打仗,讓一些官兵慢慢滋生了許多「和平積習」,這些積習「藏在部隊訓練的各個角落,打起仗來要吃大虧!」
該文沒有挑明的積習之一,是共軍腐敗透頂,比諸當年的滿清軍隊尤甚。因爲腐敗,軍力遠占優勢的清軍大敗於日軍(1894年);因爲驕橫,軍力數倍於敵的中共軍慘敗於越共軍(1979年)。歷史噩夢,猶令中共驚魂。
該文要求共軍在2013年要「強化打仗思想」、「提高打仗能力」;最後又稱:「自衛還擊要堅決,措施要做到短、平、快,不拖泥帶水,不留後遺症。」同樣意思,換一套說法,那便是:共軍缺乏打仗思想,未具備打仗能力,最多只能短平快地出擊一下。否則,戰事稍一拖久,就有滅頂之災,留下的後遺症之一:恐怕連政權都不保。領導人猶疑膽怯如此,共軍缺乏自信如此,畏敵畏戰,躍然紙上。
文章來源:《開放》雜誌2013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