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習近平雙手互搏採「政治雙軌」制?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 2012年12月初,習近平南巡廣東考察時語帶玄機地說:「希望深圳繼續做第一個吃螃蟹者。」十二月底,被外界認為是習近平智囊的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中紀委反腐專家李永忠為《中國新聞週刊》撰寫社論,呼吁在中國大陸設立「政改特區」逐步摒棄將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合為一體的前蘇聯權力結構模式,「殺出一條血路」。并稱,如果沒有一批人敢去承擔政治體制改革的風險,「最終必然亡黨亡國」。與香港媒體分析認為,習近平正在嘗試「政治雙軌」制,逐步推進「權力結構改革」。

港媒分析習近平的「政治雙軌制」策略

香港媒體《蘋果日報》1月22日發表署名「凝緣」的評論文章,分析了中共新一屆領導核心習近平近期一系列「雙手互搏」的令人費解的舉措,認為習是「考量到強大利益集團必然的拚死抵制,為了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為了他自己法統地位穩固堅實」而借鑒鄧小平當年突破計劃經濟鋼箍的「價格雙軌」制,制訂了「政治雙軌」制的策略。

文章表示,習近平近期上演了「東邊日出西邊雨」,一邊斷然叫停肆虐六十年勞教制,另一邊又急急通過網絡登錄實名制;這邊《南周》烈女居然拒「姦」成功,那邊《炎黃》智叟卻遭「技術封網」,把大家都看儍了眼。

分析認為,聯系當前從「敢言媒體」到部分建制官媒,包括《新世紀》、《財經》、《南方》報系、《中國新聞週刊》、《求是》等紛紛為習近平提出的《憲政社會主義》搖旗吶喊的現狀來看,「考量到強大利益集團必然的拚死抵制,為了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為了他自己法統地位穩固堅實」,習近平借鑒了鄧小平當年突破計劃經濟鋼箍的「價格雙軌」制,制訂了「政治雙軌」制的策略,即:在一些領域延續「和諧國策」,繼續維穩;在另一些條件成熟領域、區域「逐步擴增、實幹實施憲政實驗」。

李永忠籲設立「政改特區」

2012年12月25日,李永忠以《中國新聞週刊》特約評論的名義,撰寫題目為《設立政改特區迫在眉睫》的社論。

李在文章中說「改革有風險,不改革黨有危險。如果沒有一批人敢去承擔政治體制改革的風險,最終必然亡黨亡國!」他表示「政改特區」是唯一活路,而當前時機也已經完全成熟。李并呼吁捨棄目前中共仍然奉行的那種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合一的前蘇聯權力結構模式,改為採用三權分開。并建議可以借鑒新加坡模式、香港模式,甚至可以更大膽一點,借鑒臺灣模式搞試點。

文章表示,政治體制改革最大的突破口,就在於儘快設立「政治體制改革特區」, 對現有的權力結構進行實質性改革,正如當年「殺出一條血路」的經濟特區。李并表示,政改特區應該包含「更多的獨立自主、更強的改革意味、更大的寬容度」。

  

文章分析了中共三十多年來「一手硬一手軟、一腿長一腿短」的現狀,認為「政治體制改革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關口」。呼吁當局吸取「晚清政府的教訓」,不要喪失機遇而重蹈「前蘇聯和東歐的悲劇」。

文章提出了「改革黨委權力結構」、「改革選人用人體制」、「以特赦化解腐敗呆賬」、「依靠群眾的支持和參與」等建議。

李永忠提出的對貪官進行有條件特赦以「化解腐敗呆賬」的建議,雖然得到了歷史學家吳思、經濟學家張維迎、法學教授何家弘、《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等的支持,但也遭到了更為廣泛的反對,甚至被批評為「飲鴆止渴」。

網民:有了臺灣,何必再設政改「特區」?

近日,大陸網絡某論壇上有署名提小桔燈的人者,針對李永忠的言論發表評論表示:臺灣就是中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良好「特區」。

該文章認為,權力結構改革是中國制度反腐的核心,說穿了就是權力制衡。而現在的中共,反腐形勢日益嚴峻,而主事者又治腐乏力,根本原因就是:有資格腐敗的人們,他們手中的權力沒有相應的權力來制約他們。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中共的反腐就只好玩「政治過家家」了。

文章表示,中共「主事者」也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稱反腐不成功,只有「亡黨亡國」。但其實,「國」是永遠不會亡的。「神州大地,歷朝歷代之『國』,不知『朱顏改』了多少回,中國依然昂首挺立在地球上。」

文章說,中國共產黨的老對手,中國國民黨,也曾經「亡」了一回,但是經過「臥薪嚐膽」之后,國民黨又「活」過來了,臺灣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反倒是越來越「清潔」了。如今,臺灣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驗「不花一文錢就唾手可得」,無需增加多少反腐的人力、物力、財力」,事半功倍,「何必再去摸石頭過河」?

「現在的問題是,大陸的主事者需要一種足夠大的政治膽略與政治勇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