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2月24日訊】在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之前,就已經有了最初的舞蹈形式。古時,甲骨文的「巫、武、舞」是同一個字,巫是「格於天人」的人,也就是上天在人間的代言人,必然要求品德高尚,同時也是內功和技藝高超的舞蹈家,舞前常會有特異的氣功表現,令人驚異崇敬。
古時的舞蹈有文舞和武舞之分,古代的萬舞即包括文舞也包括武舞,萬是一種舞的專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鳥羽和樂器。因此武功如果文用就是舞蹈,舞蹈如果武用就是武功。
原始舞蹈多在祭祀和重大的活動中盛裝舉行,通過舞者虔心舞蹈敬天娛神,來歌頌神的偉大和智慧,從而祈求得到神的庇佑。
舞蹈的過程是有形的歌,流動的畫,無怪乎許多舞蹈理論家認為舞蹈是多種藝術形成的母體藝術,《世界舞蹈史》中對原始舞這樣描寫,在舞蹈中,人們跨過現實世界與另一世界的鴻溝,走向精靈和上帝的世界。
一位著名的雲南大理白族舞蹈藝術家也曾經說︰「小時候奶奶告訴我,跳舞是為了和神對話;許多年之後我明白了她的話。每當我在心靈的天地里伸開雙臂起舞時,神會握住我的手,我能感到靈魂從身體里飄蕩開來,這種美妙的感覺使我的靈魂得到了最清靜的安撫。」
古代的著名舞者往往是修煉有素的人。《中國舞蹈史》有這樣的記載:「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酷愛舞蹈,又善行氣術」,也就是擅長輕功。而晉朝女巫章丹、陳珠可稱得上是出色的中國古典舞表演者,傳說她們姿容秀麗,善於輕步回舞,靈談鬼笑,更能隱形匿影。
唐代舞蹈家楊玉環曾出家當過女道士,她跳舞和彈奏琵琶的技藝之高超是有記載可考的。埃及流傳的東方舞,實際上也是一種氣功;經過特殊的訓練,舞蹈家的腹肌具有一種不尋常的力,有的舞蹈家腹部極度收縮,可以倒進一碗清水而不外流。
舞蹈和氣功在某些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人體動作、姿態、意念和呼吸在身心之間達到和諧,從而激發人體的潛能。太極圖中,陰陽黑白兩分,如二魚首尾相逐,劃分黑白的界線恰好是一條迴旋宛轉的S線,陰陽二魚依附著S線對立呼應,沖和轉化,很明顯,敦煌壁畫中飛天和華夏古代伎樂舞蹈之「曲線」的韻律模式正是從這裏派生出來的。而太極圖表現的哲理也正是《周易》的精義所在。
中國古典舞和傳統舞蹈中戲曲身段都符合這種精神,體現出丹田是運動的意念中心,引領軀幹之根,髖部在縱、橫、深三個維度上循8形線順序迴旋運動,根一動,梢緊隨,手、眼、身、法、步全身諧調,都始終有若干個8形運動在中間聯絡,8形也是兩個相反的S組合而成。
即「欲前先後」,「欲左先右」的對立呼應,含蓄穩定,規整統一,神形兼備,神氣相隨,能作能唱。因此,大凡從事中國古典舞和戲曲藝術而功底深厚的藝術家舞台壽命較長,無疑是順應了生命規律,在從藝的同時起到了修養健身的作用。
中國傳統舞蹈體系的建立得益於博大、精深的儒、釋、道神傳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直接針對人體、生命和宇宙,以道德的提升帶動人體功能的開發,進而帶動個體的技藝提高,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
以書法為例,人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人品不高,用墨無法」,練習武術的人也知道如果練武之人如果不重視武德的修練,功夫高深反而會走火入魔。這個道理也可以推廣到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人品不高,奏樂無法」,「人品不高,舞蹈無法」……
對於舞蹈,舞者身體的柔軟度和動作是否到位,僅僅是衡量舞者是否掌握了跳舞的基本要求,但是僅僅這些是不夠的,跳舞本身會帶出舞者的氣韻、內涵、人生的閱歷和對生命的體悟等等,如果一個舞者雖然動作能夠到位,但人品不高,那麼舞蹈也會帶出了舞者的慾望、對名利的執著,這樣的舞蹈就不但不會給觀舞者帶來美好的感受和啟迪,反而會污染觀眾。
舞蹈尚且如此,音樂也是一樣,現代科學也發現了現代派的音樂(例如:重金屬音樂)的魔性很大,會傷及健康和生命,所以藝術技藝的發展一定要以道德的提高為前提。
好的舞蹈,純真、純善的舞蹈會帶給觀眾美好的心靈感受和視覺衝擊,會啟悟人性中的良知和善念,會善化人心。同樣好的舞蹈者也必然是修鍊有素之人。雲南大理,白族人跳舞時,老人們常常會在舞蹈者的手上畫一隻眼睛,就是提醒舞者要不斷的用心、用另外一種眼睛去看身邊的事物。
中華藝術家強調「內養」,而內養的最高境界就是「悟道」,也就是用心靈去感知宇宙規律,順應宇宙特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第一秀「神韻」的演出正是順應了宇宙「真、善、忍」特性的演出,而神韻的藝術家也正是以不斷的道德提升追求技藝的盡善盡美。
文章來源:《明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