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納粹集中營與「古拉格群島」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2月14日訊】發生在納粹集中營和古拉格群島的慘劇,揭開了員警國家血腥恐怖的黑幕,是人類歷史上令人震驚的一頁! ——題記

在德國南方距慕尼克市20公里的地方,坐落著一個名叫達豪的美麗小城鎮。這裏有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來此參觀的遊客每年達幾十萬人。然而,達豪之所以聞名,最重要的並不是因為這個宮殿,而是因為納粹上臺後在這裏修建的第一個集中營——達豪集中營。

達豪集中營建於1933年,主要用來關押「政治犯、猶太人、宗教界人士」和所謂「政府不喜歡的人」。整個集中營為長方形,方圓有上百公頃土地,四周有通電的鐵絲網和壕溝環繞,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座高高的炮樓,上面裝有探照燈和機關槍,日夜監視著全營每個角落。集中營分為三部分,中間是關押犯人的簡易棚式營房,一端是管理處,管理處與營房之間是操場,這是每天點名和集體處罰犯人的地方,另一端是行刑焚屍院。犯人居住的棚式營房,是一種用厚木板釘成的方框框,床鋪分為三層,第三層幾乎接近牢房頂的頂柱,空間十分狹小,只能爬著上床,床與床之間的距離僅可下腳,看上去就像一口口棺材擱在那裏。架子床、馬桶間、飯兜、條紋囚服,這就是營房的所有元素。

集中營還擬訂了嚴厲的管理條例,給囚犯們套上了一條條無形的鎖鏈。其中第十一條規定,犯有下列罪行者以煽動者論處,一律絞死:凡談論政治,發表煽動言論,舉行煽動集會,組織小集團,與人廝混盤桓;為了將暴行傳聞供反對派宣傳而收集集中營真假情報;接受、隱藏、傳播、外遞此類情報給外國客人等等者。第十二條規定,犯有下列罪行者以聚眾鬧事者論處,當場格殺或以後絞死:凡襲擊守衛或黨衛隊人員,奉派值勤時拒絕服從或工作,或在途中或工作時大聲咆哮、囂叫、煽動或發表演說者。另外,「凡是在信函或其他檔中有譭謗民族社會主義領袖、國家和政府言論或者頌揚馬克思主義領袖或舊民主黨派自由主義領袖者」則予以隔離禁閉兩星期或鞭答25下。

被關押在這裏的囚犯不但待遇十分惡劣,而且承擔著十分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從早4點鐘起床,一直到晚8點半才能回營,個個被折磨得皮包骨頭,疲憊不堪。

達豪集中營還慘無人道地使用囚徒的身體作各種試驗,包括用犯人作「超低壓、超低溫」試驗,在犯人身上培植瘧疾病菌,甚至破開犯人的腦殼,作活體解剖。至於被關押在這裏的老弱病殘與婦女兒童,結局則更為淒慘,等待他們的是毒氣室和焚屍爐。有時候,被拘禁者在這裏遭殺害,純粹是出於納粹黨徒的虐待狂和殘忍。僅在紐倫堡審訊時就發現了4 個這樣的案件,其中一個囚徒是被笞死的,另一個是被勒死的。據統計,從納粹上臺的1933年到納粹滅亡的1945年間,達豪集中營登記在押的囚犯共有206,206名,其中有31951人被殺死。

  

達豪集中營建成之後,納粹又在德國建立了大批集中營。到1933年年底,已達約50個。與二戰爆發後,納粹在波蘭設立的奧斯威辛等專門用來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的集中營不完全相同,建立這些集中營的目地主要是用來處罰納粹政權的敵人,並以此威嚇人民,使他們不敢反抗納粹的統治。

在這些集中營裏,成千上萬無辜的人被殺害,另有成千上萬人受到了簡直令人無法想像的殘忍的折磨和酷刑。

如位於柏林附近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從1936年到1945年,先後關押過22萬包括德國戰俘和猶太平民在內的囚犯,其中有10萬人慘遭殺害或死於勞累與疾病。

這座集中營占地400公頃,整個佈局是個三角形。囚犯居住的木棚一圈圈呈扇形分佈其間。集中營內有一個大操場,不論是狂風暴雨還是烈日嚴寒,囚犯們在每天做工前和收工後都必須在這裏一動不動地站立幾個小時,等候清點或安排勞動。納粹士兵就將機槍架在周圍的塔樓上,居高臨下地監視著操場上囚犯們的一舉一動。另外,集中營四周還有高大的圍牆和帶電鐵絲網,所以被關押在這裏的囚犯很難逃脫。那些因不堪折磨而冒險潛逃的人,不是被機槍當場射殺,就是被抓獲後處以絞刑。據介紹,1941年秋,這裏一次就處決了1.2萬名蘇聯戰俘。

始建於1938年8月的毛特豪森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反法西斯人士及無辜平民的主要場所。這座集中營及奧地利其他地區的49座附屬集中營共囚禁過20萬人,其中有10萬人被迫害至死,至少包括5名中國人。2003年5月11日,毛特豪森集中營舊址舉行了中國遇難同胞紀念碑揭幕儀式,深色的大理石紀念碑上鐫刻著:「紀念在此集中營遇難的中國同胞」。

大規模建立集中營以鎮壓和恐嚇民眾,是所有員警國家的共性。在共產黨當權的國家,這樣的集中營也比比皆是,一點不少於納粹德國。蘇聯的「古拉格群島」就是它們中最出名的。

1970年,蘇聯作家索爾仁尼琴的史詩性巨著——《古拉格群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三年後該書在西方發表。在這部巨著中,作者依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量第一手資料,生動翔實地揭露了蘇聯勞改集中營的駭人內幕。索爾仁尼琴雖然因此失去了蘇聯國籍並遭驅逐出境,但「古拉格」一詞卻由此成了蘇聯的象徵,在世界上廣為人知。

「古拉格」由俄語中的ГУЛАГ音譯而來,是蘇聯「勞動改造營管理總局」的縮略語。當年,隸屬于蘇聯秘密員警的這個機構管轄著蘇聯境內數量眾多的勞改集中營,被關押在其中的犯人有相當一部分是形形色色的政治犯。而「古拉格群島」則是索爾仁尼琴的一種象徵性說法,指古拉格下轄的象島嶼一樣散佈在蘇聯各地的勞改集中營。可見,「古拉格」也好,「古拉格群島」也好,其基本含義都是蘇聯勞改集中營的別稱。

古拉格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1923年,蘇聯在索洛維茨基群島上建立了第一個特別勞改集中營,用來關押那些反對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與蘇維埃政權為敵的政治犯、不同政見者,其中包括社會革命黨人、孟什維克及宗教界人士。自此之後,這種集中營在蘇聯各地越建越多。1953年史達林逝世前夜,古拉格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全蘇聯共有170所,遍佈各個地區和角落,就像是綿延不絕的「群島」。

凡是讀過《古拉格群島》的人,對蘇聯勞改集中營中駭人聽聞的種種黑幕恐怕沒有不感到震驚的。

為了將無辜的人們投入勞改集中營,蘇聯秘密員警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折磨方法,逼迫「犯人」承認自己頭上莫須有的罪名。如呵癢。就是把「犯人」的手腳綁起來或按住,用羽毛往鼻子裏呵癢。囚犯立馬便天旋地轉起來,感覺仿佛是在往腦子裏鑽孔。還有臭蟲隔離室。在漆黑的木板釘的匣子裏,繁殖成百成千隻臭蟲,將「犯人」關進去並扒掉衣服,頓時間,饑餓的臭蟲紛紛爬到「犯人」身上。起初,「犯人」還猛烈地同臭蟲進行「戰鬥」,但過了幾小時以後,就精疲力竭了,只得乖乖地讓臭蟲吸血了。不過,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用下面的辦法來對付「犯人」:扒掉「犯人」下身的衣服,讓「犯人」仰臥在地上,兩腿叉開,幫手們坐在「犯人」的腿上、抓住「犯人」的手,「偵察員——女人也不嫌棄這種事——站到你叉開的兩腿中間用自己的皮鞋(自己的女便鞋)尖踩住那個某個時候曾經使你成為男人的東西,逐漸地、有節制地、但越來越用力地往地上壓,一面瞧著你的眼睛並一遍一遍重複自己的問題或出賣人的建議。如果他沒有過早地踩得稍稍用力些,你還有十五秒鐘喊叫出來,說你一切都招認……」

在《古拉格群島》中,索爾仁尼琴一共列舉了31種刑訊方法,從心理上的折磨到肉體上的摧殘無所不包、無所不用其極。由於秘密員警往往數刑並用,在生理上耗盡犯人的體力,在精神上徹底摧垮其僥倖心理,其結果是需要什麼口供,就能得到什麼口供。

超強度的死亡勞改是古拉格群島的主要劇碼,也是它的壓軸戲。被投入勞改集中營的人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圈內每天要進行十二到十六小時的體力勞動,工具極端簡陋,甚至索性就沒有。在這種一天五百克(多一點的話七百克)的黑麵包加一勺爛菜湯(只是飄著一兩片爛菜葉)的伙食條件下,大批大批的勞動者死於非命。管理人員對於大量的死亡現象不僅熟視無睹,有些殺人成性的人甚至還逼迫被超強度勞動拖垮的人上工,如因病無法上工則就地槍決,罪名是怠工。殺人者不但不會因此受到懲處,往往還得到嘉獎。於是,一些毫無人性的監管人員便演出了一幕幕為獲獎而殺害犯人的醜劇。

許多人全家都被送進古拉格,有的丈夫服刑、妻子流放,即便是80歲高齡的老人也不放過。受害者上至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軍隊高級將領,下至普通百姓、工程師、技術員、醫生、學生、教授、工人、農民,囊括了所有的階層。

在古拉格,冤案比比皆是。一位廠長僅僅因為在大會上停止鼓掌就被判處十年勞改;一位裁縫僅僅因為把針插在印有國家領導人照片的報紙上就被判了刑。

蘇聯哲學副博士阿•恰利科娃於1988年提供的資料顯示:「1937-1950年,在集中營死亡的人數有1200萬人」。

如今,大半個世紀過去了,儘管就內容與情節而言,發生在納粹集中營和古拉格群島的慘劇並不完全雷同,但作為員警國家血腥恐怖的一頁,它們都已載入歷史,警醒著後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