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雜費調整機制 需冷靜討論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1月06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6日電)教育部宣布「常態性大專學校學雜費調整方案」暫緩研議,待社會冷靜再討論,民間團體也盼趁此時,全盤檢討高教經費問題。

學費調整方案草案公布後,各界批評聲浪不斷,學生團體更於日前癱瘓公聽會,堅決反對調漲學費。教育部次長陳德華6日晚間宣布,相關研議程序將暫緩,原訂今年年底要走完的程序,最遲會延至明年4、5月。

陳德華強調,建立「可長可久」學雜費調整機制的目標「沒有改變」,教育部不樂見每年都要吵一次學費議題,平添社會的紛擾和衝突。但現在時機不是那麼好,比較無法理性討論,才會決定暫緩。

陳德華表示,學費的問題核心在於「怎麼樣對學生最有利?」一直不調整、把教育成本向下拖住,最終受害的還是學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學也要取得學生的信賴,把學費用在有用的地方,各界需要冷靜下來,找出一個大家都可接受的方向。

對於暫緩研議的結果,學生團體並不領情,仍決定明天上午集結百人到教育部抗議。參與行動的東海大學社會系二年級學生徐漢華表示,教育部只是「緩兵之計」,完全看不到誠意。

徐漢華認為,台灣大專的學費根本不該調漲,而該朝「公共化」的方向發展,全面調降學費。教育部不該把「反重分配」當成調漲的理由,將成本全數轉嫁給學生和勞工家庭。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表示,現在討論如何調整學費,時機真的不恰當。尤其近年來物價飛漲、薪水倒退,年輕人承受嚴重的失業問題,還有沉重的學貸負擔,政府應該苦人民所苦。

吳福濱建議,在暫緩研議的這段時間,教育部應嘗試把各大專院校的教育成本仔細清算,看看學校究竟把錢花到何處,再來決定是否有必要調整學費。一些財務不健全的學校,則應強制調降學費。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羅德水表示,暫緩學費調整機制,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台灣需要更高層次的思考,究竟高等教育有走向市場化、商品化,還是要往「公共化」前進。

羅德水認為,現在大學都是預設「使用者付費」的立場,覺得錢不夠用了,就把腦筋動到學費上。其實現在大學學歷已是就業的基本門檻,每個人都需要念大學,政府應該思考將高教走向公共化,開徵教育捐、資本利得稅,讓資本家多負擔一些,而不是把重擔都壓在受薪階層上。

學費調漲是每年註定要上演的一場教育大戲,學校、學生雙方呈現拉鋸,幾乎都無法退讓。教育部在景氣不佳的當下,提出一個長久的運作機制,算是很有勇氣,但細節仍有許多可討論之處。不論是哪一方,都該冷靜下來,避免流於「民粹式」的喊價和抵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