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劉璇綜合報導)近日,旅居法國的中國年輕人紛紛在互聯網上「曬」出他們在法國隨手拍到的翻譯錯誤。這些錯誤千奇百怪,主要集中在餐飲等服務行業,主要原因似乎在於過分依賴翻譯軟體,對一詞多義現象缺乏足夠認識。還有一些錯誤則近乎無厘頭。
雖然在法國日常生活觀念中,「中文」幾乎就是某種「神秘而難懂事物」的代名詞,但隨著法中交往的深化,越來越多的法國學生和商界人士開始學習中文。
據《法廣》報道,隨著赴法旅遊的中國遊客日益增多,以及留學、工作群體的擴大,法國服務業也越來越意識到提供中文服務的必要性。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法國服務行業被指由於翻譯錯誤導致的笑話層出不窮。
例如,某餐館在菜單上很貼心地附上中文說明,但司空見慣的「Entre+Plat」(前菜+主菜)被翻譯為「啟動+主要課程」,另一家餐館在門外貼了五個漢字招徠中國顧客,大概想說本店「有中文菜單」,但實際貼出的卻是「菜單在中國」,堪稱和本意差了「十萬八千里」。
還有,據稱位於法國南特的一家理髮店,櫥窗上同樣附有中英文說明,把forfait cheveux courts(類似中國專剪短髮的會員卡)譯為「包短髮」,更把「cut hair」(剪髮)誤譯為不知所云的「鑿毛」,。一家貨幣兌換處門外,把「commission」(手續費)譯為「委員會」。一家公廁門口將「WC gratuit」(免費公廁)堂而皇之地翻譯為「免費碳化鎢」(在化學行業中WC是碳化鎢的縮寫)。
但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一家法國超市不僅把「foie gras」(肥鵝/鴨肝)譯成駭人的「脂肪肝」,更有法國店員臨摹漢字,寫了「鵝肝醬」三字貼在貨架上,但和原樣相去甚遠,不仔細辨認根本看不出原來是漢字。
在巴黎市中心les Halles附近的一塊大展示牌上,寫著「bienvenue」(歡迎)的各種語言版本,唯獨中文部份赫然寫著「再見」。
網友熱議
xuelumeng:《會安,法國與西班牙稱之為Faifo;很多論點都支持Faifo才是會安的最初名稱。一些學者卻認為Faifo起自Hái-phố(海浦),意思為 “海邊城鎮"。然而其它人說是 Faifo看起來比較像是Hội An-phố(會安浦)的簡稱、於是稱呼從"會安城",到Hoi-pho緊接著就變成Faifo了。》 翻譯成這樣的中文,我寧願看越語
尚黑2012:拿破崙蛋糕(法文:Mille-feuille),法式千層酥,是一種法國起源的普遍千層酥。拿破崙蛋糕跟拿破崙其實沒有關係,說法之一是由於它的英文名Napoleon,其實是Napolitain的誤傳,指一種來自義大利Naples的酥皮名字,至今被寫作Napoleon而已。又要罵一句狗血的中文翻譯,害我以為他和東坡肉是一樣的
御沐軒一一:灰物質-今天在一個宜人的氣氛里看書,欣賞一本法國哲學大家的作品,翻譯成中文的,整本書晦澀難懂,這其實符合法國哲學家的特點,各種專業詞彙加上冗長的句子,翻譯好挺難的!但是這個"灰物質"突然,這個詞那麼突然的閃現在眼前,當時就一個想法,真想找到那個翻譯的人用這個"灰物質"砸si他!
新歐洲戰法新浪機構認證:#神翻譯#還有「規則牛奶」,請上一份規則菜單,「膽小和迅速增長的妓女」吃飯的時候不要,OK?[汗]這店究竟是做什麼的?來自@Zheng飄在法國:國外buffet的中文菜單翻譯。最後一道菜名"膽小和迅速增長的妓女",亮了!
據法國「競爭、工業及服務總局(DGCIS)」報告顯示,2011年法國接待了8140萬外國遊客,其中中國遊客110萬左右,約佔1.5%,但相比2010年增長23.9%,勢頭迅猛。中國遊客在法期間購買力強勁,人均消費達1460歐(約合人民幣11700元),這促使法國經營業者提供更多的中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