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幫」姚文元墓碑為何不敢刻姓名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9月29日訊】「四人幫」成員之一的姚文元,在毛澤東的同意下,於1965年11月10日的上海《文匯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文章,點燃了毛澤東準備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信號。

在「文革」浩劫高潮時期,有人還封姚文元為當時中國「兩大棍子」之一,即所謂南姚(文元)北戚(本禹)。不過,這個在「文化大革命」中飛黃騰達的人物,於1976年從雲端里栽了下來,最終身敗名裂,甚至在死後的墓碑上都沒有刻上姓名。

姚文元的墓碑並沒有「姚文元」的姓名在上面,卻在上面刻著「慈母金英之墓」,下署「女金虹麗群繼紅婿浩岐殷偉圭章孫穎婷沐春冰聰金星」。

金英就是墳主姓名。那為何人們又稱它為無姓名墓碑呢?原來墳墓裏面還埋葬了一個為人不知的極其重要的人物——金英的丈夫姚文元!不言而喻,為了避人耳目,女兒只寫名字,沒有寫「姚」姓。其墳墓的秘密,因著名作家葉永烈的一篇《漫步在姚文元墓前》(《同舟共進》2009年第5期)而引起了關注。

金英出生於1933年4月28日,終年63歲。她的墓是在姚文元出獄后的1997年7月建造的。張春橋病故后不久,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因糖尿病去世,終年74歲,是「四人幫」中最後一個離開人世的。

姚文元以1957年6月14日發表《錄以備考──讀報偶感》起家,短短半年時間里,發表了50多篇「反右派」文章,批判所謂的「右派分子」施蟄存、徐懋庸、許傑、流沙河、王蒙、鄧友梅、劉紹棠、陸文夫、徐中玉……差不多3天一篇。一時間,姚文元博得了「棍子」之稱。

到了1958年,他從「棍子」晉陞為「惡棍」。這位27歲的「文壇新秀」,批判的鋒芒直指一大批文壇老將:駁巴金,批馮雪峰,斗艾青,罵丁玲……他在文革中平步青雲,攫取了高級領導職位,最終身敗名裂。

因此,有分析認為,姚文元之所以不在墓碑刻上姓名,估計是害怕自己壞事做多,讓子孫後代也會遭到報應,被人發現後清算。

此外,姚文元的墓碑是一塊黑色大理石,正面刻著四個金字:「真理真情」。背面用金字刻著一首詞《蝶戀花》。雖然沒有標明作者的姓名,但是葉永烈推斷此詞出自姚文元之手。詩詞中,「不改初衷」和「真理真情」隱藏了對過去政治路線的念念不忘,還認為其所作所為是「真理」,連交給後人評說的意思都沒有。

因此,網路上有評論認爲,姚文元至死也沒有悔改之意,卻連墓碑上都不敢留下姓名,可見其可悲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