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民族英雄蔣介石》(二十二)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9月4日訊】【導讀】真實的蔣介石雖然並非道德完人,也非聖人,然而卻不失為一個仁心有餘的正人君子,堂堂正正的英雄偉人。他的一生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波濤洶湧。本來他完全可以引領中國人民走出受列強欺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不幸的是,由於邪惡至極的共產黨惡魔的強力干擾,竟致壯志未酬身先死,以致大陸中國人民迄今仍真正生活在毫無法律保障,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水深火熱,道德淪喪的罪孽深淵之中。

本書根據英美各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的相關二十餘部專著綜合編譯 ,著重參考了日本中日關係專家Keiji Furaya的經典名著《蔣介石:他的生活與時代》,張戎女士之《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辛灝年博士之《誰是新中國》和美國專家喬納森之《蔣介石大元帥和他丟失的國家》與《一個偉大的強國興衰史》,及大量相關專題論文。作者在大量研究中日雙方歷史檔案及精研蔣介石眾多演說,信件,日記的基礎上撰寫了此部宏篇巨著,內容詳實,論據充分,立論客觀公允,是西方包括漢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蔣介石的權威經典著作。書中披露的大量真實史實,對還原蔣介石和中華民國史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接上期)

五十 滿洲易幟歸國民政府

張學良派出四個使團向蔣介石表示願意支持國家統一。首先派出一百名青年到南京學習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擬在東北三省建立國民黨支部。使團向蔣介石保證張學良是真誠的。張學良宣布將於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歸南京。蔣於七月二十日與同僚討論此事時說:「漢欽似乎相當真誠;若如此,東三省的統一事已確定。但這肯定會激起日本人的強烈反對。漢欽缺乏處理此種複雜而危險問題的經驗,我擔心他沒有抵抗日本壓力的鋼鐵意志。但是我將全力幫助他。」

當張學良的使節還在北京時,日本首相即令瀋陽總領事Hayashi Kujiro警告張學良不要與南京政府調情。總領事對張學良說:「在當前局勢下,沒有必要與南方人結盟,你應當靜觀事態的發展再作決定。」然而他向日本首相彙報稱「除非換上南京旗幟,張學良沒有其他辦法維持他自已的地位。如果我們繼續阻止張學良與南京結盟,我們會招致其他列強的批評。」但日本軍方不接受總領事的意見。關東軍參謀長Saito Hisashi上將和日本駐北京武官Tatekawa Yoshitsugu相信已屆將滿洲與中國分離之時。Tanaka首相則擬給張學良施加更大的壓力。七月十九日Tanaka通過日本駐瀋陽總領事向張學良轉交一封親筆信,用最強烈的措辭,警告張不要歸順南京政府。他說南京政權遠未穩定,且面臨共產主義威脅。沒有理由如此急忙地與之結盟。要是南京使用軍事手段迫使滿洲當局,日本不會袖手旁觀。如果有財政困難,他將安排日本銀行提供所需的幫助。

張學良看過該信后對Hayashi總領事說「東北三省所有重要的政治問題,應由人民決定;如果人民堅持要與南京統一,我根本無法阻止。」(注一)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張學良派其在北京的代表通知蔣介石他面臨的困難,表示決定將東北歸入南京政府管轄未變,但要南京政府通過外交途徑與日本交涉。因此蔣介石令外長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反對日本阻止中國國家統一。東京答覆稱日本政府未作任何阻止中國統一之事,這不關日本政府的事,全部問題必須由張學良決定。

一九二八年八月四日張作霖下葬,日本首相Tanaka派部長Hayashi Kensuke作為特使代表他參加葬禮,Tanaka向Hayashi明確表示,日本不反對中國統一;但在任何情況下,不會犧牲日本在滿洲的特殊地位。葬禮后Hayashi Kujiro專門訪張學良有如下對話:

Hayashi Kujiro:儘管反覆警告,你仍堅持要易幟,日本將被迫採取一切措施阻止,任何易幟的非法企圖都將被鎮壓,日本堅定幫助你。

張學良:我是個中國人,我必須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言說,我準備與南京政府達成協議,想讓滿洲成為統一中國的組成部分,精神上統一,但行政上獨立,為了實現東北三省人民的長期願望,我個人會考慮日本政府的警告。但是我不相信日本政府已忘記這是干涉一個友好國家的內政,我不理解為什麼日本政府會採用赤裸裸的威脅來阻止中國的統一。

Hayashi Kujiro:讓我們停止談理論。打開天窗說亮話,帝國政府決定阻止東三省併入南京政府。我們不在乎其他國家指責我們干涉了中國內政,我要求閣下嚴重考慮此問題。

張學良:對此問題,我的決定將取決於人民的意願。我不能做任何違悖他們的意志的事。

Hayashi Kujiro:Tanaka首相已經作出決定。如果閣下反對首相的意志,那麼後果確實將非常嚴重。這時HayashiKensnke部長插話:你父親張作霖是我的好朋友,我視你如同兒子,我誠心告訴你,你的思維方式相當危險。

張學良:我與你們的天皇同齡,對此事我不想再討論。(注二)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八日,在國民黨中央執委會上,蔣介石提議張學良任國務委員。李宗仁敦促蔣介石用武力征服東北。蔣最終說服所有的反對意見。

留日歸國的東北軍高級軍官楊義庭在日本人的煽動下,試圖推翻張學良取而代之與日本人合作,反被張學良以叛國罪處決。十二月二十九日張學良正式宣布易幟,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南京政府代表和外國領事官員面前,張學良宣誓:忠於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聞訊后大喜,在日記中寫道:「自五月以來日本施加殘酷壓力,試圖阻止我們的東北兄弟回到祖國的懷抱。自北伐迄今已近三年。國家統一大業已成為現實。三民主義的事業確實戰勝了各方壓力。」兩天後,日本駐瀋陽總領事Hayashi Kujiro訪張學良會談了兩小時,他稱日本對發生的事很不高興,嚴重損害了日中關係。日本將嚴密關注你的舉動,如有必要,日本將毫不猶豫採取果斷行動。然後他話鋒一轉談到日本擬建五條鐵路事。期望張學良能支持。張說這超出了他的許可權範圍,唯有南京政府才有權處理對外關係問題。Hayashi 離開張府時滿肚子怨氣,以致直奔溫泉泡澡以消怒火。

五十一 關稅自治

北伐有兩個主要目標:通過消滅軍閥主義統一中國;廢除孫中山所稱之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不平等條約。不平等條約的後果之一乃是列強控制了中國海關。自十九世紀中葉始,進口關稅被纏定在名義上的百分之五,但貪婪的列強甚至連這百分之五的關稅還想降低。進軍北京后,國民政府立即通過與列強正式外交途徑奪回關稅自主權。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國民政府與美國就關稅自治簽定條約。十二月二十日,美國政府正式外交承認南京政府。然後於八月十七日與德國;挪威,比利時,義大利,丹麥,葡萄牙;十二月二十日與英國定立新的關稅條約,兩天後與法國締約。新關稅條約於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起生效。

日本是列強中唯一拒絕執行新關稅條例的國家。日本尋求繼續執行段其瑞政府訂定的貸款和安福系北京政府期間定立的對日本有利的關稅條款。南京政府以其系政治貸款為由否定之。一九二九年六月三日,日本正式承認南京政府,十二月開始談判由中國政府每年償還五百萬元債務,直到一九三零年五月,日本才最後同意實行新關稅。

一九二九年七月九日,蔣介石在北京戰爭(軍事)學院發表演講,分析了國內國際形勢,「美國和英國與日本,日本與俄國在華利益衝突,將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中國首先爆發」;並預言「二戰將在十五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爆發,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完成國家統一,作好準備以渡難關」。此預言早於日本入侵東北三省兩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五年,德國入侵波蘭十年;當時整個世界相當和平,而蔣介石確預見到世界大戰不可避免。因此,他強調國家統一和重建的重要性。一九二八年南京國民政府僅是表面統一了中國而實質上遠未統一。廣西李宗仁和白崇禧,不僅控制了廣東和廣西省,而且還控制了湖北,湖南;馮玉祥自一九一一年始控制了陝西,現在則擴張其勢力範圍至河北,綏遠,甘肅,青海和寧夏;閻錫山自一九一一年始控制了山西,現在擴張至河北,綏遠和察哈爾;東北易幟並未使滿洲聽命于南京政府,國民政府無疑比自滿清垮台以來的任何中央政府更強大,也更有效力。但是其權力僅在長江下游流域不受疑問,此種國家狀況當然不能令人滿意。

五十二 遣散複員軍隊

國民政府面臨的緊迫問題是軍人複員,北伐結束時,國民革命軍擴張到三百個師共二百二十萬人,這還不包括東北,雲南,四川和貴州的軍隊;加在一起中國軍隊是全世界最盤大的。當時國民財政收入每年不超過四億五千萬,其中一億須用於償還外國貸款。其餘百分之八十消耗于盤大的軍費開支。蔣介石指出「現在我們的軍費開支是三億元,事實上,實際軍費可能還要大於此數。而三億元業已超支;任何國家花費百分之八十歲入于軍費,都將破產;如果軍費開支達百分之九十歲入,那麼它必將徹底崩潰。我們的軍費已佔歲入百分之八十,國家重建幾一無所有,為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改善人民的民生,這樣的國家無權生存。唯有削減軍費,我們才有希望穩固國民經濟。沒有穩固的國民經濟,不可能有社會和政治的進步。」(注三)一九二九年二月日美國領事館報告稱蔣介石第一集團軍二十四萬人;馮玉祥第二集團軍二十二萬;閻錫山第三集團軍二十萬;廣西李濟深第四集團軍二十三萬;張學良東北集團軍十九萬;龍云云南軍隊三萬。四川,貴州和其他地方軍共五十四萬,全國共有軍隊一百六十二萬。一九二九年一月在南京召開遣散軍隊會議縮減軍隊,宣布將裁減為六十五個軍,每個軍一万一千人。因此全國軍隊裁減為七十一万五千人。但一九二九年二月日軍閥之間的戰事重發。(注四)

北平一解放,蔣介石立即考慮軍隊複員問題,經與馮玉祥,閻錫山和白崇禧協商,擬定於一九二九年元月在南京召開複員特別會議解決之。經三周討論作出決定:(一)全國分為六大防區;(二)全國軍隊應裁減為六十五個步兵師,八個騎兵旅,十六個炮兵團,八個機械化團,總數八十萬人;(三)軍費開支應削減至不超過百分之四十的歲入;複員軍人應轉業于建造公路,橋樑,礦山,轉化成國家重建的生產力。該雄心勃勃的複員轉業計劃,旨在終結纏繞中國多年的軍閥封建割據,同時用現代化職業軍隊取代訓練不足,紀律鬆懈的軍閥苦力軍隊。

此種大規模複員計劃自然不會受到那些依賴武力維持其勢力範圍的將軍們的支持。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及其他憑軍隊盤居一方的大、小軍事首領,象北伐推翻的舊軍閥一樣,他們相信地區主義,地方主義和領地主義,因此不想放棄其權力基礎,他們口頭上譴責軍閥主義的邪惡和複員整合軍隊的必要性,他們向南京政府報告他們正在裁減軍隊;實際上,他們卻仍在招兵買馬,強化他們個人的地位,因為他們不想要一個中央國防力量。

與遣散軍隊密切相關的問題是財政重建。建設一個強大統一的中國,唯有通過高效力的中央權力向全國主要生產基地抽取稅收,才能得以實現。政治控制的擴張,必須與財政控制的擴張同步。北伐完成後,一九二八年六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經濟會議上,決議某些稅收(海關,鹽,酒,煙,礦產,印花,政府資產和政府企業)保留給中央政府;其他來源的稅收(土地,各類企業和執照許可)歸各省。然而,各省軍事當局過去一直習慣於扣留國稅為已所用。

注 釋

【注一】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六一

【注二】 《國文周報》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九日

【注三】 蔣介石「北伐后最重要的任務」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注四】 Edward L.Dreyer, China At War 一九零一-一九四九,Longman London, 一九九五 p.一五一.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