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民族英雄蔣介石》(十四)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23日訊】【導讀】真實的蔣介石雖然並非道德完人,也非聖人,然而卻不失為一個仁心有餘的正人君子,堂堂正正的英雄偉人。他的一生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波濤洶湧。本來他完全可以引領中國人民走出受列強欺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不幸的是,由於邪惡至極的共產黨惡魔的強力干擾,竟致壯志未酬身先死,以致大陸中國人民迄今仍真正生活在毫無法律保障,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水深火熱,道德淪喪的罪孽深淵之中。

本書根據英美各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的相關二十餘部專著綜合編譯 ,著重參考了日本中日關係專家Keiji Furaya的經典名著《蔣介石:他的生活與時代》,張戎女士之《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辛灝年博士之《誰是新中國》和美國專家喬納森之《蔣介石大元帥和他丟失的國家》與《一個偉大的強國興衰史》,及大量相關專題論文。作者在大量研究中日雙方歷史檔案及精研蔣介石眾多演說,信件,日記的基礎上撰寫了此部宏篇巨著,內容詳實,論據充分,立論客觀公允,是西方包括漢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蔣介石的權威經典著作。書中披露的大量真實史實,對還原蔣介石和中華民國史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接上期)

三十 四一二清黨真相

四一二清黨前兩周在淅江杭州,四川重慶,福建福州,江西贛州,南昌和九江,廣東,安徽安慶,上海,江蘇鎮江皆發生共產黨與非共產黨聯盟爭權力及意識形態導致的災難性衝突。杭州市共產黨人憲中華與國民黨於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八日即開始衝突,三月三日發生流血事件,勞工組織和國民黨左派被鎮壓。在南京,林祖涵,李富春依共產國際指示,指使北伐軍中的共產黨員故意槍殺外交官和傳教士,搶劫外國人財產,製造震驚中外的南京事件;在上海浦東,三月二十六日一些工人被指控為反動分子,被依上海總工會命令處決;三月三十一日在重慶,劉湘的軍隊包圍國民黨左派會場與工人糾察隊發生槍戰,六名共產黨員被打死,當地共產黨向武漢報告稱四百人被殺;同日江西贛州共產黨人陳章憲(贛州貿易聯盟總會主席)被槍決;在福州共產黨人馬世蔡和李佩東控制了國民黨省黨部,他們向各縣派出共產黨人任各縣黨部負責人,三月十九日成立黃浦軍校生協會,四月四日右派打出「擁蔣總司令,驅逐鮑羅庭,懲處徐謙,鄧演達,譚平山!」的橫幅遊行示威,四月七日馬和李逃離福州,數十名共產黨人被捕並被處決;(注一)安徽安慶也發生槍決共產黨人事件。(注二)

一九二七年三月中旬蔣介石下令解散了國民黨南昌市黨部和九江市黨部和九江貿易聯盟,因其被共產黨及國民黨左派控制;但當蔣離開南昌后,三月二十六日武漢中央執委會卻派出八人(其中六人是中共雙重黨員)到江西重組江西省和南昌市黨部。四月二日,南昌守軍司令王春放持中立,朱德(時任南昌軍官教導團團長)率眾洗劫南昌江西省國民黨黨部,公開高喊打倒三民主義!公然踐踏孫中山先生畫象和撕毀中華民國國旗;共產黨暴亂逮捕八百餘名國民黨人,其中至少二十人被總工會的人民法庭殺害(注三)。四月九日和十日在福建廈門,淅江寧波和廣州發生類似衝突。

三月二十八日,國民黨中央監委十二名委員中有五名(吳稚暉,蔡元培,張靜江,顧英芬,李詩增)在上海召開非正式會議,決議通過吳稚暉起草的《護黨救國清黨條例》,四月二日中監委再次開會,與會者增加了陳果夫,李宗仁,黃昭宏,程潛,何耀祖,何應欽,李濟深,白崇禧等人,制定了一份有一百九十七人的共產黨名單,備送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要求對他們進行監督。蔣介石首先清除北伐軍中的共產黨員;四月二日解散由共產黨把持的北伐軍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二師政治部;解散了東路軍第一和第二營;四月六日,蔣介石鑒於上海共產黨已於五日決議由工人糾察隊發起暴動,為防止第二次南京事件的發生,蔣乃命令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查封關閉由「左派(鄧演達)」和中共(郭沫諾任主任)把持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駐上海辦事處,即共黨軍內中心;同日北京外交團允許北京警察進入蘇聯領事館大樓,查獲大量中共及國民黨文件及蘇聯策動中共暴亂的文件,結果二十二名蘇聯外交官和三十六國民黨員被捕,包括六名國民黨北京市委委員,中共創始人李大釗及其他十九人隨後經軍事法庭審判處死刑;(注四)同日,租界警察襲擊了蘇聯駐天津,上海領事館,從北京、天津和上海蘇聯領事館中搜查出大量蘇聯援助中共及證明鮑羅庭將中國蘇維埃化的計劃,繳獲的文件確證共產黨與國民黨左派皆已被蘇聯通過鮑羅庭控制。這些證據文件為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共右派清共提供了最後依據。(注五)這一發現和上海工人不斷地鬧事,使得蔣介石能夠說服上海工商金融界出資拯救國民黨因依賴蘇聯資金軍援造成的受蘇聯控制的局面。在三周內,便籌集到五千萬元(約五百六十萬英鎊)。(注六)蔣這時得到廣西將軍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宏的鼓勵和支持,並獲得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領導人李濟深和陳蘇真,上海和南京軍方領導人,以及工商界,包括西山會議派的支持,採取行動反共(注七)。

四月七日北伐軍口號由原來的「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主義!一切權力歸人民!」改成「打倒反國民黨的陰謀家!打倒破壞國民革命的反動派!誰反對三民主義,誰就是反革命!」「所有的權力歸國民黨!」五日,蔣發布上海戒嚴令,任命白崇禧為戒嚴司令,然後迅速切斷與南京交通,使中共掌握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師陷於孤立,清除其抵抗分子,解除其武裝。南京事件主謀者共產黨員林祖涵逃往九江。南京市孫文主義學會成員遂包圍了為中共所把持的國民黨江蘇省黨部,逮捕了隱藏在國民黨中的共產黨分子。

蔣介石此時面臨三大問題:金錢,上海的外國人社區,如何清除共產黨對上海的影響。自越飛孫中山聯合宣言以來,國民黨雖然得以利用蘇聯的資金與軍事援助,但代價則是蘇維埃對國民黨的政治發展的巨大影響,中共暗中打入國民黨、政、軍高層大量特務長期潛伏,日後特別是在內戰中發揮了巨大顛復性作用,為中共最終在內戰中打敗蔣介石,顛復國民政府立下了決定性的『功績』。

一九二七年四月九日蔣介石在上海實行誡嚴法實行軍管,並由白崇喜將軍執行。(注八)蔣介石命令工人糾察隊自動繳械,並受駐軍白崇喜部監督。(注九)同日,蔣介石離滬赴南京。蔣離滬前已將第一軍第一和第二師即蔣介石最親信的部隊調往南京。(注十)他迅速解除了軍中親共武裝。並電報汪精衛,譚元凱,胡漢民和朱培德,邀請他們於四月十四日前往南京商討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凌晨,白崇禧的第二十二軍按事先計劃,由杜月笙的青幫組成的共進會以工人糾察隊名義及部分白崇禧的士兵化裝成工糾隊員,先行挑釁,隨後由軍隊出面收繳雙方武器。在上海市中心和吳淞及浦東同時襲擊了共產黨領導的上海總工會和武裝糾察隊,因少數武裝工人抵抗而被當場擊斃二十五-三十人。繳獲工人武裝三千枝步槍,二十挺機槍,六百支駁克槍和大量彈藥。逮捕的工會領導人隨後在龍華經審判被處死一百四十五人。(注十一)上午局勢已全面控制。這是國共雙方武裝對抗的開始。

白崇禧負責上海清黨行動,在上海大街小巷遍貼布告:禁止一切罷工,違者將嚴懲。然而共產黨領導的總工會於四月十三日組織十萬工人總罷工遊行示威抗議,許多工人被工糾隊威迫參加。對此事實,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於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向日本外交部發送的秘密報告(N三六七)中寫道:「大多數參加罷工的工人,均是由武裝工人糾察隊,使用恐怖手段威脅強迫而為。當局採取的嚴厲措施,產生了預期的效果。更溫和的活動分子的影響力增長,號召停止總罷工,總工會的命令已停止產生任何效果。。。」(注十二)

中午時人群聚集在閘北清源路開群眾大會,通過決議要求返還被扣的武器,懲罰工聯(即杜月笙的共進會),保護總工會。示威遊行隊伍中混雜著持槍械的工糾隊員和婦孺,朝位於寶山路上的第二十六軍第二師總部進軍。接著發生的示威者與士兵之間的衝突,不少人被槍殺或受傷。辛灝年在《誰是新中國》中指出:「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三日,中共上海總工會召開市民大會,發表『全面罷工』宣言,並於會後持槍武裝集合進攻寶山路第二十六軍第二師師部,迅為第二師彈壓。中共叛亂武裝當場被逮捕九十多人,其中竟有四十多人身藏直魯匪軍特遣證章」。這一說法為日本中日關係專家所證實:「在一份給他的將軍和部隊的電報中,蔣介石披露,並非所有的工人糾察隊員均是工人,四月十三日捕獲的九十名工糾隊員,查明其中四十人是孫傳芳軍隊的士兵」。(注十三)也被哥倫比亞大學歷史教授伊薩克印證。(注十四)有關四一二清黨,到底死了多少人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西方學者受親共記者斯諾和混血兒韓素英明顯跨大的報導影響甚大,然而當時的英國上海警察局檔案,日本駐華領事館的秘密報導,及中共自已的說法卻相當一致,顯然更加可信,例如:

(一)美國歷史學教授伊薩克寫道:「四一二政變中任何抵抗者就地槍決,其餘的被押送到大街上或龍華警備司令部處決(注十五)。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由青幫同時在五個區攻擊上海總工會和各區工會武裝,然後北伐軍出面先繳械青幫,再繳工人糾察隊武器,英國控制的上海市警察局事後統計的數據約四百名工人在行動中被殺;其他報告死亡人數約七百人」。(注十六)

(二)《共產主義黑皮書》作者寫道:「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清共,蔣介石軍隊利用黑社會青紅幫槍殺了一千多名共產黨人」。

(三)伊薩克教授認為「隨後數月,駐上海的外國軍警亦協助逮捕了大量人員,移送龍華警備區軍事法庭審訊,誡嚴法給予軍事法庭任意決定權,以致上千人送命」。

(四)威爾森教授寫道:「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青幫組成的中國共進會與一些蔣介石的北伐軍包圍了總工會。工人糾察隊被繳械,隨後數周內約五千-一万人被殺害。(注十七)共進會逮捕了超過一千人。

(五)親共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思諾(即《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估計五千到一萬人被殺。

(六)親共的作家韓素英則稱「被殺人數約八千人,六千工人的妻女被賣進妓院和工廠」。

(七)喬納森寫道「另有一數字估計三万四千人死亡,四萬人受傷,二万五千人被捕」。(注十八)

(八)當時的英文報紙報導:「當罷工遊行隊伍行進到駐軍總部前時,機槍未經警告便向工人婦孺掃射,一個見證人證明有八輛卡車裝滿了死屍體,超過三百人死亡,更多的人受傷。許多傷者被與死者一道拖走埋掉」。(注十九)

(九)但中共官方稱上海四一二事件三百多名糾察隊員被打死打傷;

(十)中共黨員鄭振鐸一九二七年四月三十日則證實「群眾當場死亡約五十-六十人。

(十一)據原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第三支隊司令部參謀陳雄回憶錄披露:李宗仁白崇喜才是「四一二事件」的始作俑者,而蔣介石本人只求清除共產黨而無意殺戮(注二十)。

(十二)對此日本專家Keiji Furaya認為:「外國人的報導往往跨大在清黨運動期間被殺害的黨員工人的數目。他們根據共產黨的資訊,報導稱數千名工人喪生,根據日本外國辦公室主持的調查證明:「至四月二十二日止,共有九十人被處決」,這一數據不包括街頭衝突中發生的傷亡」。但是四一二事變肯定是一場對中國影響深遠的歷史悲劇,造成不少無辜犧牲者,蔣介石的秘書陳立夫寫道:「那是一場血腥的戰爭,我必須承認許多無辜者被殺」(注二十一)

四月十四日,當局搜查了共產黨活動中心,上海市臨時政府和上海國民黨總部,上海學生聯合會,上海總工會頭目汪邵華和羅亦農被捕並被軍事法庭處死刑。(注二十二)化名伍豪的中共領袖周恩來被捕后,因在兩家大報發表「伍豪脫離共產黨啟示」而被開釋。不過,按《蔣介石傳》的作者喬那森的說法:「周恩來被捕后又逃走了,據稱是蔣介石的安排,回報廣東左派暴亂中共產黨救命之恩。(注二十三)而按迪克教授的說法則是」周思來被懸賞二十萬元,周一度被捕,但利用其眾多黃浦部下,據稱他曾救過白崇禧的兄弟一命,最終得以逃脫」。而有關汪邵華的死另有一種說法:「杜月笙邀請上海總工會主席汪紹華赴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晚八點,汪乘小車抵杜公館,在門廳遇到青幫頭子張梟林,要他解散工人糾察隊,改變立場,汪拒絕;於是四名杜的打手一擁而上拳打腳踢,並試圖勒殺他;此時杜出現在樓上喊到「別在我的房子里」!打手將汪帶到法租界外的荒郊,挖好坑時汪仍活著被活埋。(注二十四)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早上,上海總工會主席汪紹華受邀請到杜月笙公館商談,旋即被綁架至荒郊外殺害。(注二十五)但是一九六五年白崇禧在台灣正式書面答覆有關汪紹華死因時說:「是我逮捕了汪紹華在龍法軍事法庭依法審判后處死刑」。(注二十六)

四一二清黨后,武漢政府命令蔣介石前往漢口向中央執委會解釋為何屠殺同道比殺敵更感興趣,蔣拒絕,故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武漢下令開除蔣黨籍並解除其黨政軍一切職務(注二十七)。四月十八日蔣及其支持者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作為回應,說是遵循孫中山的遺願,因為南京太平天國是反帝的象徵,大明反蒙古統治,北京則象徵專制。但南京政權遇到宋子文,宋慶林,外交部陳漠部長的公開譴責。(注二十八)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武漢政府譴責蔣介石是反革命頭子應對屠殺和壓迫人民的罪責負責,並將他開除出國民黨,解除其黨內外一切職務。軍中將士應逮捕之,送交中央政府按懲治反革命罪法律懲罰,並懸賞二十五元要蔣的人頭(注二十九)。

共產國際稱蔣為叛徒,蔣經國在莫斯科真理報上發表與蔣介石決裂的公開信稱:「革命是我唯一所知的事,我不再認你為我的父親。」(注三十)

伊薩克教授還譴責:「蔣介石趁機敲詐勒索有錢人,由於沒有司法正義也沒有法治,有錢人同樣朝不保夕。甚至連YungChung chin亦不能例外。蔣介石要求他資助五十萬元,他試圖討價還價,結果蔣介石下令逮捕之,他的家屬支付了二十五萬元才放出來,其他人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價碼」。(注三十一)右派政府感謝杜月笙的青幫,予杜和他的同夥進一步發展其犯罪產業的便利。法國同意用其軍艦保護運毒品,並讓青幫在其租界轄區內開賭場。南京政府設立的禁毒局擬在三年內杜絕毒品,卻任命青幫頭子張梟林擔任首任局長。(注三十二)

三十一 寧漢政府相爭

上海四一二清黨前,支持蔣介石的中央執委會和中監委委員計劃於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在南京召開四中執委會議,日期和地點均由汪精衛和蔣介石在上海議定;但由於汪精衛去了武漢,不能再指望汪出席,故委員們決定召開非正式會議,決定(一)中華民國定都南京;(二)宣布武漢國民黨中央為非法;(三)撤銷非法設立的武漢國民政府;(四)從國民黨中清除共產黨員。

四月十七日,中央政治咨政委員會決定南京國民政府於四月十八日正式運作,胡漢民當選國務委員會和中央咨政委主席。胡漢民以主席身份號召各武裝部隊支持蔣介石,推翻反革命武裝力量。在一份致全體官兵的政府文告中,胡漢民以國民政府名義稱讚蔣介石的忠誠與勇氣,在他履行職責中,將國民黨的影響擴大至七省,北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蔣介石卻清醒地指出:「國民政府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與危險。南京位於上海和漢口之間,上海是擁有強大軍力的不時威脅我們的帝國主義的基地,而漢口則撐控在由紅色帝國主義操控的共產黨手中,他們在我們的後方製造暴亂與混亂。因此我們處在紅白兩類帝國主義的夾擊之下。我們還面對另一個大敵:奉軍與山東軍閥。除非我們一鼓作氣,趁勝奮戰打破此種危機四伏的險局,我們將註定面臨更大的與遠為嚴重的災難。」(注三十三)

在另一次演說中,蔣介石指出:「先總理選定南京做為我們的國都,我負有重大責任,服務於我們的政府,決心為保衛南京國民政府及消滅共產黨控制的漢口偽國民政府,率領北伐軍戰至生命最後一息。」(注三十四)

武漢政權於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譴責蔣介石是反革命頭子應對屠殺和壓迫人民的罪責負責,將他開除出國民黨,解除其黨內外一切職務,下令軍中將士逮捕之,送交中央政府按《懲治反革命罪條例》懲罰,並懸賞二十五萬元要蔣的人頭(注三十五)。共產國際稱蔣介石為『叛徒』,蔣經國在莫斯科真理報上發表與蔣決裂的公開信稱:「革命是我唯一所知的事,我不再認你為我的父親。」(注三十六)南京政府則下令逮捕鮑羅庭,陳獨秀,譚平山,林祖涵,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郭沫若,吳玉章,劉少奇,徐謙,鄧演達等一百餘位中共黨員及國民黨極左派。五月七日設立中央清黨委員會,負責清黨。同時在淅江、福建、廣東、廣西、安徽和四川的共產黨人皆被清除出國民黨或轉入地下或逃至武漢地區。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在廣州發生類似事件,廣州共產黨被令在十天內向警察局報告,否則將捕殺。(注三十七)五月二十一日長沙,五月底在江西省則進行了不那麼血腥的清洗。(注三十八)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共產黨召開五大,號稱代表五萬黨員,大會重申與國民黨左派合作,分析民族資產階級的反革命性質。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日共產黨受共產國際指示,強調國情和農民革命的重要性,採取沒收地主土地(小地主與北伐軍官家屬除外)陳獨秀指出:「強調土地革命,無疑將破壞與國民黨的合作」,但共產國際新代表羅易卻否決了此種擔憂。(注三十九)

注 釋

【注一】 John K.Fai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一二. Republican China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Part I.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London. 一九八三.p.六二九.

【注二】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四

【注三】 John K.Fai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一二. Republican China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Part I.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London. 一九八三.p.六二七-六二八.

【注四】 John K.Fai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一二. Republican China一九一二-一九四九Part I.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London. 一九八三.p.六三二.

【注五】 Wolfgang Franke, A Century of ChineseRevolution 一八五一-一九四九,(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一九七零) p.七四.

【注六】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六

【注七】 Edward L.Dreyer, China At War 一九零一-一九四九,Longman London, 一九九五 p.一四一.

【注八】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一九九一)p.一六

【注九】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五

【注十】 John K.Fai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一二. Republican China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Part I.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London. 一九八三.p.六三三.

【注十一】 John K.Fai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一二. Republican China 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Part 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ndon.一九八三.p.六三五.

【注十二】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八

【注十三】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八

【注十四】 John K.Fai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一二. Republican China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Part I.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London. 一九八三.p.六三六.

【注十五】 Harold R.Isaacs, The Tragedy of TheChinese Revol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一九六一). P.一七六.

【注十六】 Harold R.Isaacs, The Tragedy of TheChinese Revol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一九六一). P.一七七. see also oliceReport for April. Municipal Gazette, May 二一, 一九二七. Shanghai delagates to thefouth all china Trade Union conference at Hankow reported 一四零 know unionleaders and 五百workers lost their lives resisting Chiang』s coup ( People』sTribune June 三十, 一九二七)

【注十七】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七

【注十八】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四八.

【注十九】 China Press, April 十四 一九二七. Hua Kang;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Chap V. sec 二; workers delegation reports. P.一八零.

【注二十】《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中國文史出版社二零零二年八月。

【注二十一】 Chen Lifu p.六二。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Books, 二零零八)p.一八零.

【注二十二】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零八

【注二十三】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Books, 二零零八)p.一八一.

【注二十四】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Books, 二零零八)p.一七九.

【注二十五】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七

【注二十六】 John K.Fai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12. Republican China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Part I.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London. 一九八三.p.六三四.

【注二十七】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七

【注二十八】 George F.Botjer, A Short History ofNationalist China, 一九一九零一九四九(G.P.Putnanis Sons, New York, 一九七九)p.六七.

【注二十九】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二十

【注三十】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五一.

【注三十一】 China Weekly Review, June 25, 1927.

【注三十二】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Books, 二零零八)p.一八二.

【注三十三】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一一

【注三十四】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二一一

【注三十五】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二零

【注三十六】 Jonathan Fenby,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a Great Power, 一八五零-二零零八.(Allenlane Penguin Books, 二零零八)p.一五一.

【注三十七】 Dick Wilso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Weidenfeld and Nicolson(Academic) London, 一九九一)p.一七

【注三十八】 Wolfgang Franke, A Century of ChineseRevolution 一八五一-一九四九,(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一九七零) p.七四-七五.Prof.of university of Carolina.

【注三十九】 Wolfgang Franke, A Century of ChineseRevolution 一八五一-一九四九,(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一九七零) p.七六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