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8月11日訊】(中央社記者龍柏安倫敦11日電)今年倫敦奧運,中華游泳代表隊共有3人參賽,可惜全在預賽提前淘汰,規定不明與準備不足,是最大的問題。
2012倫敦奧運游泳首次限定參賽人數,由北京奧運的1200多名選手,限縮至900人,主辦單位希望採取「精英制」,提升比賽競爭力與精彩度,可惜搖擺不定的參賽規定,讓選手和教練無所適從。
根據過去的規定,游泳設有參賽A、B兩種標準,只要達到任一門檻,就能取得參賽權,不過達標人數則有限定,若單一項目超過3人以上達到A標,可透過選拔賽,挑出最終參賽人選。
倘若只達到B標,一個項目只能有一名參賽選手,若單一項目有多名選手達標,將以成績較佳者為主。
今年台灣共有6人達到奧運參賽B標,參賽項目都不相同,不過世界游泳總會(FINA)遲遲沒有公布參賽方案,讓達到B標的選手根本不知道奧運能不能去,失去了準備方向,動力也大打折扣。
台灣泳壇的實力,與世界列強有很大一段差距,仍有通盤檢討與改進的空間,就像今年中國大陸游泳女將葉詩文,都能在女子400公尺混合式奪金並破世界紀錄,台灣為什麼不能?
台灣游泳選手的黃金期,都是在國中、高中,按道理說,大學時期才是全身發育完成後的成熟期,成績理應進步,但退步的卻占了大多數。
原因就出在升學制度上,國、高中成績優異的選手,一旦取得升學保送資格,進了好大學,一瞬間游泳從職業,變成業餘興趣,因為唯有取得好文憑,畢業後才有頭路,下半輩子的人生,才看得見未來。
另外,進到了大學,就算有心想繼續衝刺的選手,也被課業問題壓得喘不過氣來,今年奧運國手之一的程琬容,每週得在台北上課2天,再搭高鐵南下國家訓練中心訓練。
除了訓練之外,畢業前還有論文、報告以及考試要面對,程琬容說,她幾乎連覺都睡不飽,在這樣的情況下,訓練的成果自然有限。
台灣的游泳不是職業運動,選手苦練多半只為取得一張文憑,因為游得再好,終究沒辦法能填飽肚子。
而2年一次的全國運動會,因為有豐厚獎金加持,往往成為選手破紀錄的最大舞台,而奧運只是運動生涯夢想中的一部分,可惜的是,夢想雖美,卻沒辦法填飽他們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