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民族英雄蔣介石》(五)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10日訊】【導讀】真實的蔣介石雖然並非道德完人,也非聖人,然而卻不失為一個仁心有餘的正人君子,堂堂正正的英雄偉人。他的一生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波濤洶湧。本來他完全可以引領中國人民走出受列強欺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不幸的是,由於邪惡至極的共產黨惡魔的強力干擾,竟致壯志未酬身先死,以致大陸中國人民迄今仍真正生活在毫無法律保障,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水深火熱,道德淪喪的罪孽深淵之中。

本書根據英美各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的相關二十餘部專著綜合編譯 ,著重參考了日本中日關係專家Keiji Furaya的經典名著《蔣介石:他的生活與時代》,張戎女士之《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辛灝年博士之《誰是新中國》和美國專家喬納森之《蔣介石大元帥和他丟失的國家》與《一個偉大的強國興衰史》,及大量相關專題論文。作者在大量研究中日雙方歷史檔案及精研蔣介石眾多演說,信件,日記的基礎上撰寫了此部宏篇巨著,內容詳實,論據充分,立論客觀公允,是西方包括漢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蔣介石的權威經典著作。書中披露的大量真實史實,對還原蔣介石和中華民國史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接上期)

十 辭職將軍蔣介石

蔣介石自立志從軍以來,一直為中國革命出生入死,將生命安全置之度外,時常親自英勇奮戰在前線。一九一一年十月蔣介石與張群冒著生命危險,從日本義無反顧抗命歸國參加辛亥革命,從上海率領敢死隊為杭州解放立下了戰功,但蔣不居功自傲,不久即歸日本復學;一九一六蔣受孫中山委派出任山東討袁軍參謀長,袁死後又於一九一八年應孫中山之召赴廣州任南方軍政府廣東軍總部野戰部部長。

一九一七年七月日孫中山南下廣州組建軍政府時,蔣介石留在上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他抽空擬定了一個北伐和東征福建與淅江的詳細計劃,並分別於九月二十日和十月一日遞交給孫中山。一九一八年三月十八日應孫中山之召,蔣介石乘船前往廣東,任廣東軍總部野戰部長,頂頭上司即陳炯明將軍。陳炯明任司令的廣東軍是唯一忠於孫中山的軍隊,陳對蔣的能力與激情讚賞有加,激起陳手下不少軍官憤憤不平,有些軍官因妒忌蔣而時常而製造麻煩,故蔣於七月底憤而辭職回到上海。但他一抵上海即收到陳炯明數封信件和電報,陳敦促他回閩南任職。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蔣介石被任命為廣東軍第二分遣隊司令。十二月廣東軍發動進攻,蔣指揮第二分遣隊一千餘人,在戰略重鎮福建省永泰縣擊潰人數遠多於廣東軍的北洋軍。此時陳炯明發現蔣介石的第二分遣隊孤軍深入,因而與北洋軍簽定停火協議,並令蔣撤軍;但北洋軍不遵守停火協議,大舉反撲第二分遣隊,結果蔣介石吃了敗仗。

蔣介石在永泰打了敗戰後,請求辭職,但陳炯明堅持挽留蔣,一九一九年三月准假蔣回上海見孫中山然後回家鄉看母親,隨後蔣介石回到閩南繼續訓練第二分遣隊。但由於廣東軍地方各派各系山頭林立,所有的軍官均系原班人馬,他們不聽從蔣介石的指揮,也無法根本改革;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蔣介石致函廣東軍參謀長鄧肯,說明分遣隊無法改革的原因,於七月七日再函告說明他為何辭職的理由。七月十二日蔣再次遞交辭呈,于兩個月後離開了部隊。他想赴歐洲和美國深造三至四年。但孫中山勸阻了他,孫告訴蔣「應當在中國組建一個真正的革命黨,如果在此關健時期,一個象你這樣有能力值得信賴的軍事人才去國這麼長時間,將是革命事業的重大損失」。得到革命元老孫中山如此高的評價與賞識,才使蔣介石感到些許安慰與滿足。

十一 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

中國派出五個代表(包括一名南方政府的代表王正庭)參加巴黎和會,由外長陸征祥領隊。中方提出,恢復中國在山東省的一切權利,廢除一九一五年—一九一八年中日簽定的有關山東的條約;廢除外國在中國享受的一切特權。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日本代表披露日本與英國,法國,義大利簽定的支持日本主張取代德國在山東的權利的秘約,美國雖然支持中國的主張卻只有一票。日本進一步依據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和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中日條約和換文提出三項主張:在膠濟鐵路沿線及青島由日本派駐軍;各主要火車站,培訓學校由日本人負責;鐵路應由中日共同經營。並將該主張提交給中國駐日本大使張中祥。張回復稱:中國政府樂意同意日方的建議。「樂意同意」是日本外長堅持插入的。此種安排直至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八日才為外界所知悉。日方威脅除非接受其要求將退出巴黎和會,美國威爾遜總統雖然反對日本的要求被迫妥協,失去威爾遜總統的支持,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徹底失敗。消息傳出,海內外中國人,特別知識分子和學生群情鼎沸。

十二 孝子情深

一九一九年十月十日退休在上海的孫中山重組中華革命黨成為中國國民黨。國民黨最實是一八九四年的興中會,一九零五年改名為同盟會,一九一二年再改名為國民黨,一九一四年改稱中華革命黨,最後一九一九年正式改稱中國國民黨。隨即孫中山派蔣介石赴日本,蔣持孫中山親筆介紹信於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乘船赴日本訪問孫中山在日本的日本友人,商談有關支持中國革命事宜。十一月十九日蔣返上海,陳炯明的一封函等著他,要他立即返閩南任原職。但蔣介石留在上海與孫中山在一起,時常生病,一九二零年一月眼疾,四月短期回到福建后又因痢疾發熱返滬。此期孫中山令陳炯明將軍將控制廣東的廣西將軍趕出廣東,陳炯明完成了此任務。病愈后,蔣介石聽從孫中山的建議,返回廣東軍,但發現廣東軍不盡人意,於十一月再次離開廣東返奉化老家。一九二零年十月二十九日,孫中山先生在給蔣介石的信中已稱:「計吾黨中知兵事而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多得。唯兄之勇敢誠篤,與執信比,而知兵尤過之。同時,孫中山在伍庭芳和唐紹儀陪同下重返廣州。分散各地的特別議會的議員也陸續返回廣東。一九二一年四月二日特別議會解散軍政府,建立中華共和政府,四月十日孫中山當選共和政府非常總統,四月二十一日蔣介石收到孫中山電報敦促他立即返廣州參加對廣西軍的征討。蔣於五月十日離家,十天後抵廣州,但五月二十四日夜蔣介石夢見大雪封地,到處一片雪白,醒后預感母親病重,故急忙離廣州返奉化老家,果然母親病危,六月十四日蔣母病故。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四日蔣母去世,孫親纂祭文曰:「文與郎君介石游十年,共歷艱險,出生入死,如身之臂,如驂之靳,朝夕未嘗離失……其介石也,慈愛異常母,篤責如嚴師,裁其跅弛,以全其昂昂千里之姿,雖夷險不測,成敗無定,而守經達變,如江河之自適,山嶽之不移。」六月二十三日孫中山電報蔣介石立即返廣州,一個月後,孫又發另一電報催蔣,而胡漢民,汪精衛,邵原中和張靜江均催促蔣返廣,直至八月十日蔣介石最後決定返廣,但他啟程后先到上海,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因擔心母親的靈柩受暴風雨侵襲,結果蔣又回到奉化,直到九月三日才返廣東。當他於九月十三日抵達廣州時,征討廣西的戰事已近結束。他到南寧見陳炯明,會見不歡而散,於是蔣介石返廣州見了孫中山與其他政要后又返回上海,隨後回浙江奉化,十一月二十三日在溪口一座風景秀麗的山崗上安葬了母親。

十三 孫中山的北伐

征服廣東和廣西后,孫中山即考慮發起北伐征討北方軍閥。一九二零年七月直系軍閥吳佩俘將段其瑞和安福系趕出北京,吳僅是曹琨手下的一個將軍,馮國章退休后成為直系首領。吳成為炙手可熱的控制了大半個中國的頭號實權人物。東北草頭王張作霖對此不服,欲染指北京政府,故奉系與直系軍閥爭戰一觸即發。張作霖派出使節赴南方欲聯合孫中山聯合打吳。孫中山對此首肯,認為打例吳佩俘是為最後消滅軍閥創造條件。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孫中山赴廣西桂林設立元帥府,開始了北伐行動;同時,孫中山任命朱培德擔任雲南軍總司令,彭正潢任廣西軍司令,顧正陸任貴州軍司令,李烈鈞任北伐軍參謀長。因急需軍事人材,孫中山特請蔣介石前來桂林,蔣於一九二二年一月中旬抵桂林,任許崇智第二廣東軍的參謀長。

孫中山最信任的陳炯明對北伐毫無熱情,他統轄下的廣東軍已由原來的二十個營擴充成一百個營,實質上變成了他的私家軍,軍官們認為他們是為陳炯明而非為孫中山而戰鬥。隨著實力增強,陳已不滿足於任孫中山手下的第二把手。當陳炯明威脅說他反對北伐時,孫中山對他說:如果你不想北伐,無需參加北伐,只需管好廣東和廣西的事務,做好北伐軍的後勤供應即可。陳答應孫但卻並無意信守諾言,故他私下與吳佩俘取得聯繫。(注一)

一九二二年三月中旬,許崇智指揮的第二廣東軍朝湖南邊境出發,滿懷期望順利過境湖南,因湖南都督趙恆定自稱是孫中山的追隨者,一直與廣東政府維持友好關係;但趙作為聯省自治主要倡導者,已正式宣布湖南為獨立自治省,他拒絕讓廣東軍過境,因此北伐軍只好停滯在廣湖邊境待命。同時廣東的政局惡化,陳炯明的參謀長鄧肯和廣東軍第二分遣隊司令皆被暗殺;三月二十六日孫中山召集他的顧問緊急會議,決定北伐軍立即撤回廣東。陳炯明主力當時尚在廣西,無法阻止北伐軍返廣州,陳於是辭去廣東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和戰爭部長職位。孫中山接受前兩項辭職,但建議陳炯明繼任戰爭部長。這違背了蔣介石的建議,蔣認為既然陳炯明已反叛,應當立即攻擊陳炯明,蔣認為不首先鞏固後方基地,北伐不可能勝利,但孫中山仍期望陳炯明能回心轉意;由於深感失望,且發現自已處於一種不可能的左右為難的境地,蔣介石於四月二十三日要求辭去第二廣東軍參謀長之職。但孫中山不接受蔣的辭職,並說:「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離去,許崇智和我將完全無法運作」。深受孫的話感動,蔣同意留下,但經再度深思,蔣最終決定在此種情況下,他無法為孫中山有效使用,於是四月二十七日堅持辭職返回上海后返奉化老家。

注 釋

【注一】 Keiji Furaya, Chiang Kai-Shek His Life and Times, translated by Chun-Ming Chang, (St.John』s Universtity 一九八一)p.一零六.

此文於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七日做了修改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