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撲朔迷離的中國政經局勢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2日訊】今年上半年在中國所發生的王立軍、薄熙來與陳光誠、李旺陽事件,反映中國內部兩種社會矛盾已經難以調和。這是兩種不同的矛盾,一種是統治集團內部的利益衝突,一種是統治集團與人民維權的衝突。但是兩者的真相至今未明,給中共的統治帶來巨大壓力。因為互聯網時代,不但信息傳播非常迅速,面也很廣,要造假欺騙越來越難。面對追究真相的壓力,考驗中共會採取何種對策。

每年約二十萬起的群體性事件,使中共焦頭爛額,但是除了樹立一個微不足道的廣東烏坎樣板外,還看不出會有什麼改革措施。但是王立軍、薄熙來引發的中共高層內鬥,則迫使他們採取應急措施來應付壓力,尤其是隱隱約約釋放改革信息,讓一些人充滿期待。薄王事件會不會帶來中國改革的契機,國內外都在密切關注。

薄熙來事件的必然與偶然

薄熙來事件的爆發有其必然性,那是利益集團的權力、金錢野心無限膨脹的必然結果。胡錦濤「維穩」路線的破產,居然來自高層的內鬥,可說充滿反諷的意味。

但是事件也有其偶然性,那就是王立軍的個人作用讓定時炸彈提前爆發。如果王立軍完全聽命於薄熙來,掩蓋谷開來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事件,那麼一切都將船過水無痕。王立軍的決裂有許多因素,其中之一,是他老爸文革期間在內蒙「內人黨」事件中受到波及,對文革的危害性有一定認識,對薄熙來的文革路線應該有戒心。

統治集團內部難得出現這樣一個裂口,必須充分利用這個機會,透過民眾壓力與外國壓力逼迫當局交代真相,進行改革。除了否定「維穩」路線,也因為由於薄熙來有相當的勢力,所以胡溫必須打出改革的旗號,反對走文革的回頭路,爭取民意的支持。

既得利益集團是改革阻力

要製定所謂「改革工程」,遠水救不了近火,最明顯的改革意圖,就是為六四平反、為法輪功平反,釋放維權人士、開放新聞自由。如同文革結束後,鄧小平被迫改革開放,為「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平反。因此「六四」與法輪功一度在網絡解禁,但是不久又恢復原樣,對其他維權人士態度沒有明顯改進,甚至還出現李旺陽「被自殺」事件,想來「維穩」舊思維實在難以破除。

這個局面也反映在薄熙來被拘押後,胡錦濤要求將薄案作為個別的刑事案件來處理。雖然這可以避免爭論,將案情簡單化,但是因為不涉政治路線,對改革則毫無幫助。

當然,胡錦濤這個做法,也許是不敢、不想得罪支持薄熙來的利益集團,尤其是太子黨背景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有極大勢力與利益,是改革的最大阻力,難保不會出現政變的可能。例如即使各個將領表態支持胡錦濤總書記,然而這種表態是可信的嗎?中共的「黨指揮槍」往往掩蓋「槍指揮黨」的事實。中國與週邊國家的緊張關係,以及好戰的叫囂,也反映了若干問題,何況支持薄熙來的政法委書記周永康還有調動武警的權力。所以在薄熙來被解除職務後,也曾經傳出軍隊進入北京的消息,相信並非空穴來風。

如果沒有「正宗」太子黨「王儲」習近平的支持,胡溫難以對薄熙來採取措施;而薄熙來企圖篡奪習近平的權位,逼使習近平動手。但是最後如何發落薄熙來,相信習近平還要顧及其他太子黨要員的意見。

透過境外媒體放消息角力

鑑於十八大即將召開,一切以維穩為先,連高喊改革的溫家寶也有「息影」之嫌,還傳出薄熙來心臟病發入住三○一醫院的消息,是真病,還是「保外就醫」的前奏?所以也有傳薄案辦不下去之說。

因此目前政局變得撲朔迷離。相對事件初期,小道消息明顯減少,但是不同利益集團還是透過境外媒體放出不同消息,企圖以「出口轉內銷」來影響政局的發展。例如有關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的傳說不斷,因為他是薄熙來下台後高層極左派的代表人物;政法委是否降格也有不同版本出現。也有不利習近平家族有關他們財富的報道,以造成「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印象,阻止他順利接班。當然,也立刻出現「澄清」的新聞。

有關江澤民的傳聞也不少,試圖展現他的持續影響力。在溫家寶提出為「六四」平反後,居然還傳出是江澤民最早提出為「六四」平反。還有前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的回憶,攤出某些事實,以推卸他在「六四」的責任。

不過這些也反映中共高層某種「棄船」心態,非常值得注意。看來,要等到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北戴河會議以後,才可見政局走向的新端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薄熙來無事回朝,以他的野心與陰狠性格,相信人們不會懷疑「人頭落地」的可能。他在重慶的「打黑」已經是先聲。

經濟下行超出當局預期

中國的GDP增長從兩位數降到能否保八。經濟下行超出當局預期,今年第二季同比增長,只有百分之七點六,比第一季的百分之八點二差許多。上繳財政收入最多的廣東,上半年才百分之七點四,情況更為嚴重。投資、外貿、內需,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在全國都呈現衰退。

由於中國是「世界工廠」,匯豐中國製造業PMI指數是外界非常重視的數據,藉以與官方數字對照。連續八個月降至四十八點二,顯示中國經濟增長還要下滑。作為外貿型經濟,外貿數字對中國也非常重要,增長從兩位數降到個位數。但衰退的情勢似乎​​已經趨緩,五月突然回升,但六月又不太妙。

六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百分之二點二,創下二十九個月以來的新低。本來是好消息,可以放心減息,不必擔心通脹肆虐。但是也有另一種說法,是通縮的到來,情況就更糟。

因此中國經濟是否在七月觸底,在經濟學界引發爭論。有些數字的真實性也令人懷疑。總之,不同利益集團放出不同的消息,很難判斷真正的形勢。但是目前銀行放水成為共識,只是怎麼放,放給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管如何,六月七日與七月五日一個月內兩次緊急降息,說明經濟形勢很不樂觀。

秦皇島與黃島的港口場景

除了數字,一些「花絮」可能更確實反映真正的經濟形勢。不久前央視報道,中國第一大棉花進口口岸的青島黃島港,大量棉花積壓在港口。以往貿易商手裡壓上萬噸的貨就算多的了,現在壓上幾萬、甚至十萬噸貨的已經不在少數。按照現在的行情,壓一噸棉花貿易商至少要虧三千元,壓上十萬噸就要虧上幾億元。

秦皇島港口,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港,吞吐量佔全國港口的一半。據媒體六月下旬的報道,二十多座黑色的煤山,幾乎將全球煤炭市場風向標秦皇島港塞得滿滿當當,這是一個讓大宗商品投資者不寒而慄的場景。秦皇島港庫存的煤超過九百四十萬噸,比起二○○八年金融危機時更加嚴重。

上述碼頭的白山與黑山,是中國經濟的寫照。

中國的國有企業,因為壟斷而獲取暴利,但是今年也難逃一劫。國企盈利萎縮。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六月下旬的一個會議上提出抓緊做好三至五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準備。六月的鋼鐵業可能出現全面虧損的情況,鞍山鋼鐵集團總經理表示:「一噸鋼鐵利潤不及一公斤豬肉的時代來了」。武漢鋼鐵公司的情況,更是國有企業的其中一個典型。武鋼不但介入養豬業而飽受爭議,進入七月,一個命名為「招之即來」的城市服務中心開業,主要業務是「送餐、做家政、介紹保母」等瑣碎事項。一個大型國有企業如此沉淪,亦可窺見一斑也。

有起色的是地產業,因為減息,六月全國一百個城市已經止跌回升,北京甚至立即出現新「地王」,挑戰總理溫家寶的打房政策。但是溫家寶也沒有鬆手,珠海取消限制購樓的規定,六小時後被迫宣佈恢復原來規定。

困難持續 就業成頭等大事

經濟衰退,敏感的金融業感受最深,貸款放不出去,呆賬增加,但是當局還說比例很低。問題是標準可能不一樣,以免引起恐慌。

由於現狀與去年底、今年初決策層的預想不同,因此最高層經密集調研後,可能在十八大對經濟發展戰略作針對性調整,更加強調穩增長與民營經濟。由於兩年多前金融危機時撥放四萬億元救市有許多後遺症,因此這次不敢輕易決定,然而可能還得勢在必行,以投資帶動經濟增長。

六月中旬,溫家寶已經表示經濟困難情況將持續,擴大就業是「頭等大事」。失業問題長久沒有造成當局的困擾,如今再次提出,可見他們擔心失業問題將加劇社會的動盪。但也有高層人士在警告盲目投資是「飲鴆止渴」,因為將出現產能過剩、庫存積壓、投資效益降低、環境成本增加、通貨膨脹加劇、地方債務加多,再加上資產泡沫等等負面結果。

銀行存款流失資金大逃亡?

然而更可怕的還是銀行存款的大幅流失。工商、農業、中國、建設、交通五大商業銀行四月資產較第一季度減少一點二萬億;六月前兩個星期,前四大銀行存款再減少四千六百億。除了說明經濟停滯,是不是出現了資金大逃亡?除了擔心經濟崩潰,還有薄熙來事件導致的黑金大逃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中國過去很怕外資熱錢在股市興風作浪,因此嚴加限制;證監會最近擬放寬外資的持股限制。然而這些消息,包括降息,都沒有給股市帶來多少驚喜,因為始終要以整體經濟基本面為準。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會不會也是「五窮六絕七翻身」,似乎沒有那麼樂觀。

這些經濟因素將加深政治困境,能不能以改革來尋找出路,不能光靠執政者是否「英明」,最終還需要中國人民能否當家作主,決定自己的命運。

文章來源:爭鳴雜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