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藥不養醫誰養醫?

【新唐人2012年6月2日訊】 和中國看病難、看病貴,醫鬧、號販子相聯繫的是以藥養醫的醫療制度。什麼是以藥養醫?藥是怎麼養醫的?

讓我們用個簡單例子示意:一位感冒患者去醫院,花5塊錢掛了個號。這是政府定的價。醫生告訴他不需要檢查和吃藥,休息即可。病人沒花錢是好事,醫院沒進項可不成。

如果300元是患者願意支付且能承受的價錢,醫生可能會給他開295元根本沒必要的藥。當病人抗議藥錢太多了,政府也規定藥費不能超過收入的50%,醫生就會給他開145元的藥和150元的化驗檢查。病情越複雜和危重,開藥和賺錢的空間就越大。

醫院的藥價高,始於1954年,中國對公立醫院的用藥開始實行順加15%差價率來作價的政策。在計劃經濟時代,因為沒有市場流通,也就少了中間漁利的機會。而近二十年,藥價被越推越高,從出廠價到醫院價的中間利潤超過500%、1500%,甚至2000%。每當新藥上市,藥廠花巨資先搞定招投標階段的評標專家,再打通醫院領導和藥劑科科長,還要按用藥量給醫生提成。

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及其醫生,一面佔據得天獨厚的壟斷地位,一面利用扭曲的藥品市場,濫用患者信任謀取巨大私利。這種以藥養醫的制度遍佈中國城鄉,形成由藥廠、藥商、政府、醫院、醫生、患者共同維持的一種超穩定結構,積重難返。 2011年醫藥行業對中國GDP的貢獻高達5%,而與之相伴隨的隱形產業和黑色收入額高不可量。

進入2012年,眼看本屆政府進入倒計時,醫藥行業這個爛攤子不能不動了。最近,我們接二連三地看到政府大張旗鼓宣稱一系列打算撬動以藥養醫制度的動作:4月18日,國務院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5月1日,衛生部部長陳竺,黨組書記張茅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取消「以藥養醫」機制 深化公立醫院改革》;5月18日,北京市宣佈正式啟動公立醫院改革,選五家試點醫院,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和藥品銷售加成費,按醫師職級確定患者診療費;7 月,深圳將對醫藥分開進行補貼,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償要佔到醫院收入的17%-20%左右。而在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的試行方案,都採用了取消藥品加成的方式。個別醫院將藥房整體託管出去。

正在和將要開始的改革試點有三個主要措施:一是提高醫事服務費,按醫師職級確定,比如北京每人次普通門診42元、副主任醫師60元、主任醫師80元、知名專家門診100元;二是醫院藥房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按進價銷售。三是,提高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等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其實,這些措施都是老生常談,紙上談兵多年。醫藥分開是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通例,中國對其熟視無睹,不是不可為,而是不欲為。切斷醫院收入和藥品銷售間的利益同盟將遭遇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抑制。其癥結在於它的基礎是壟斷。

國家對公立醫院的壟斷,使壟斷的醫院成為藥品最大的買主。沒有市場競爭機制,不按法治和市場規則行事,即使醫院的藥房獨立出去,藥廠依然可以通過給醫生回扣的方式,驅動醫生多開藥,開好藥,開高回扣的藥。因此,提高診療費這樣的半吊子改革,很可能使患者不僅繼續承受高價藥、過度治療,還要承受提高了的掛號費、檢查費、診療費等等。退一步,即使醫生不再開旨在賣藥的「大處方」,也可能開「大檢查」甚至「大手術」。從「沒病開藥」到「沒病開刀」完全不是笑談。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