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過度治療 謀財害命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5月25日訊】 在中國,與偏遠落後地區缺醫少藥同時存在的是城市、特別是發達地區醫院裡的過度治療。且不論公民權利不平等,醫療資源在窮困地區分佈稀薄,過分集中在大城市。

大醫院人滿為患,一方面掛號難看病難;另一方面則是病人成為醫生掌中之物,被迫接受過度檢查和用藥。比如,媒體報導一位心血管病人被放7個支架,血管成了「鋼鐵長城」。因為支架出廠價一般3000元,賣給醫院1.2萬元;進口支架到岸價6000元,用在病人身上2萬元;再加上中間還有回扣。因此,醫生偏愛支架,甚至給並不需要放支架的人放上。如果要舉三個過度治療的例子,當以抗生素、輸液和上大設備反覆檢查最為尋常。

中國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美國的10倍。醫學界流行一句話:在美國買槍很容易,買抗生素很難;在中國正好相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警告中國,如果不遏制濫用抗生素,將引發全人類災難。因為它不僅會導致細菌耐藥,出現「超級細菌」,在傳染病來臨時,勢必無藥可醫。

5月21日,大連一名患肺炎的七旬老人入院檢查時發現,對17種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據衛生部官方資料,每年超過8萬人死於過度使用抗生素。這遠遠超過了伊拉克多年戰爭死亡的4478人,也超過每年車禍死亡的6.2萬人。

有人警告:中國將後繼無人,一代不如一代,亡種滅族。這並非聳人聽聞。有的醫生不用抗生素就不會給藥。更有甚者,離開抗生素,連豬都沒法養。整個養殖業都在依賴抗生素。據調查推算,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21萬噸,其中46%用在畜牧養殖業。而養殖產品中的抗生素殘留通過各條食物鏈進入人體。

多年前,抗生素就被視作醫藥市場的「暴利之最」。以頭孢第三代為例,每針零售價170元,暴利高達 1300%。其中,醫院得66元,醫生得回扣35元,增值稅16元,藥廠12元,維護醫院關係10元,經銷商5元,其他協調費用5元,醫藥代表提成10元等等。總之,每年濫用抗生素背後是800億元的利益鏈。

輸液,原本是一種治療方式,現在成為最普通的給藥手段。它究竟導致多少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根本無從得知。僅從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09年接到的一萬多起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可以看到,靜脈給藥(即輸液)佔84.8%。兩年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公佈一組數據:2009年中國醫療輸液104億瓶,13億人口每人輸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這條暴利產業鏈上:有407家輸液生產企業,數十家輸液包裝材料生產企業,數十家裝備生產企業,上百家輸液器生產企業,上百家與輸液配合使用的粉針劑生產企業。與此相關的任何一項技術改進,哪怕換一個瓶塞,都會帶來幾億甚至幾十億的市場。如果輸液一瓶是50元,那麼104億瓶就能帶來5000億元的GDP,相當於 2011年五個青海省的GDP。

當過度用藥危害深重,衛生部不得不要求降低用藥收入比重後,醫院的對策是提高設備檢查收入的比重,比如做核磁共振、CT等等。雖然藥品收入比重下降,但是,絕對量則是雙雙高漲。連鄉鎮衛生院都在申請購買CT、多普勒、彩超等設備。原因很簡單:一次B超收費 20元,彩超收費60元。

過度治療在中國長期存在,大面積存在。政府監管部門偶爾下個文件,卻根本觸碰不到問題的實質。問題到底在哪裡?顯而易見,是衛生部夥同藥監局、醫院、藥廠、商家維持一個穩定的利益交換和輸送關係。在過度治療背後有一條又長又粗又隱蔽的利益鏈條。參與者分享的不是小利是大利,並且以患者的生命、財產、家庭幸福為代價。在這漫長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希望。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