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延安日記(87)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4月22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4年7月20日

同盟社報導,東條內閣已辭職。

塔斯社記者普羅先科現在延安,他是隨同其他外國記者一起來的。他是駐重慶的特派記者,告訴我許多關於中國陪都的政情內幕,很有趣。

中共領導人同美國人談判期間,想撇開重慶,與美英建立外交聯繫。他們建議盟國在特區設立領事館。

毛澤東跟我說:“不管採取什麼方式與美國人建立關係,我們的革命最後還是要轉而反對帝國主義者的。”

1944年7月22日

美國代表團首批九名官員到達延安,這是毛澤東最高興的一天!

這一天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所有的中共領導人都來到了機場。毛澤東和朱德穿著新制服。他們兩人的出場是有意要表示黨和軍隊的團結。

毛的神情令人難忘。

奏軍樂,雄糾糾的士兵們,顯示出中共武裝部隊士氣高昂。群眾以急切的心情等待著。鄙人帶著照相機,在場的還有普羅先科等人。

道格拉斯飛機在降落時滑出了跑道,揚起一片塵土,螺旋槳咔嚓一聲掉了下來,駕駛艙癟進去了,幸虧沒有傷亡。飛機是由羅伯特.錢皮恩上尉駕駛的。

毛澤東萬分激動。美國人是否承認中共是中國的領導力量問題(這是美國人到達前毛的思想),畢竟關係不大。主要的問題是得到武器,得到盡可能多的武器!說到掌握武器,那麼,中共中央主席一直很明白,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嘛。

縱容侵略,聽任國家被日本占領,背叛為了世界一切革命力量的利益而正與法西斯鬥爭的蘇聯—這一切都是毛的慣用策略,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正式的歡迎儀式之後,中國人和美國人一起用繩子把道格拉斯飛機拉回跑道。

根據來訪者的談話判斷,代表團將在這裡待四個月左右。

美國人都穿著皺皺巴巴的軍服,衣領上佩帶著軍銜領章。與中國人一比,他們顯得很高。談話無拘無束,喜歡開玩笑。

他們許多人都像巴雷特上校一樣,左肩上都有美國在華陸軍軍事顧問的徽章—一面小旗,旗的上半部是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和美國星徽,下半部是藍白相間的竪條。

巴雷特上校是代表團的團長。他是個矮個子,略顯肥胖,戴一頂外國的軟木太陽盔。

巴雷特曾在緬甸的叢林裡打過仗,這次是從昆明來的。

戴寬邊草帽的農民和城裡人,把一群美國軍事專家圍在中間,衛兵們擋住人群,小心保衛著這些美國人,這真是個有趣的場面。衛兵們照應著,不讓人們擠著或踩了美國人。帶著照相機的我被推到了一邊。

1944年7月23日

蔣介石規定美國軍事觀察組人員的最後數字為18人。昨天來了9個,其餘的人將在必要時來延安。代表團的一部份人將常駐此地。

美國人顯得很自信。他們都穿著很舊的軍服。經常用柯達或萊卡相機照相。他們之中有一個軍醫。

———-

江青向我訴苦道,她丈夫這段時間一直失眠,吃安眠藥。

毛澤東容易感冒。他喜歡穿棉衣,但不住暖和的屋子。

我對他越了解,就越清楚地認識到他的心胸是多麼狹小。按當地標準衡量,他是頗有知識的人,但不按我們的標準。

毛澤東很喜歡人家把軍事上的勝利都記在他的名下,他甚至沒有想到要把這些勝利歸功於中央委員會和軍隊的領導。

1944年7月24日

7月22日到達延安的有:陸軍上校戴維.D.巴雷特,陸軍少校雷.克羅姆利和梅爾文.A.卡斯伯格,陸軍上辱約翰.C.科林,查爾斯.G.斯特爾和保羅.C.多姆凱,陸軍中尉亨利.S.惠特爾賽和陸軍上士安東.H.雷孟尼。陪同他們前來的,是美國駐重慶大使館二等秘書約翰.斯圖爾特.謝偉思。

1944年7月29日

朱德非常熟悉軍中事務,但是不讓他管軍隊。軍事領導權完全集中在毛澤東手中。可是,朱德一直堅持設法了解中國前線的所有事情。他經常同前線軍官進行長時間的談話。

不管怎樣“洗腦筋”,朱德還是始終與我們友好。(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