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雨華盛頓報導)中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在北京召開期間,中國人大發言人李肇星有關中國人大代表直選問題的一席話讓「交通不便」一詞星期一(3月5日)迅速佔據各大微博平台,成為網絡最新熱門詞彙。
一天前,李肇星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交通不便,一律實行直接選舉還有困難。他說,採取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辦法符合中國國情。
微博熱議
「 交通不便」的解釋在中國的微博平台引發熱烈討論。很多人說,這是他們聽到過的最可笑的說辭。
有網民指出,早在上世紀40年代,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就實行過國會議員的直接選舉。
杭州師範大學教授范忠信在微博上寫道:「1946年,我的老家湖北英山縣,尚無公路和電燈,全縣百姓就直接投票選舉了國民大會代表到南京開會。今天敝邑已經有了高速公路、手機通訊、互聯網,怎麼反過來連直接選舉黃岡市人大代表都更加困難了呢?天下還有這般道理嗎?」
廣東南方電視台主持人馬志海也在微博上說:「昨夜,大多數中國人要麼睡著要麼醒著; 可是俄羅斯的大多數人,克服了幅員遼闊、交通不便的困難,完成了總統選舉……」
網民「梳打的老公」調侃說:「我們主要是交通不便,不像俄羅斯,天天下雪,一下雪就有狗拉雪橇了,一下子交通就方便了,大夥知道為什麼俄羅斯可以直選了吧!」
章立凡:經濟大國 民主小國
近代史學者章立凡對美國之音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從基層到省市到全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應由一人一票的普選產生。1952年到1953年在制定《選舉法》時規定,基層一級的人大代表由普選產生,再往上採取代表選代表的間接選舉方式。
章立凡說,當時國家領導人對這樣的決定曾做出過解釋,周恩來、鄧小平等人都說過,不是說直選不好,而是限於當時國家經濟文化水平還沒有達到,只能採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法。章立凡說,歸根結底,這還是「素質論」的說法。
章立凡說: 「但是這個解釋現在已經過去了60年。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強國、大國來自命,但我們仍然是一個民主小國。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不僅遠遠沒有和世界接軌,而且也沒有兌現60年前的承諾。」
章立凡認為,直至今日,李肇星仍然以「交通不便」這樣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不能搞直選,這是對60年來執政黨在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方面的污衊。
陳子明:當局有選舉恐懼症
憲政學者陳子明認為,當局提出這樣的說法反映出他們有選舉恐懼症,對自己沒有自信。他說:「選區人民代表,我80年代初就當選過。但是現在我就沒興趣選,因為你現在選上區人大代表和全國人大代表隔著好幾層,沒什麼意思。但是要選全國人大代表,那我就會出來選。 它通過這樣的方法,就讓民間的人士不可能被選出來。」
陳子明說,中國從50年代開始搞縣鄉的直接選舉,80年代區縣也開始搞直選。按照30年長一級來計算,今天中國的地市一級應該也可以直選了。
章立凡:烏坎的意義大於「兩會」
與中國新一輪縣鄉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形成對照的是剛剛結束的廣東烏坎村委會選舉。農村基層的村委會選舉在中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烏坎這次的選舉何以在中國、乃至世界受到如此關注?
陳子明認為,烏坎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選舉帶有競選性質。在他看來,直選和競選是有分別的。他說,如果搞直選,但候選人還是上面指定的,選了也是白選。只有把直選和公開競選結合在一起才有意義。
學者章立凡也認為,中國的村鎮選舉多年來都是被少數人把持,沒有真正實行一人一票的選舉,也沒有真正表達老百姓的意願。
章立凡說,烏坎的意義大於全國「兩會」。 他說,中國的很多官員對烏坎模式持否定態度,認為烏坎是對他們的威脅,他的看法則是完全相反。
章立凡說:「實際上這才恰恰是中國國家的希望所在,而且這種競爭對於執政黨來講,也是有利於提高它自身的執政能力和活力的。我認為對烏坎模式應該有充分的重視。」
章立凡對美國之音說, 現在執政黨面臨一個選擇:到底是在不久的將來被歷史淘汰,還是迅速和全人類的普世價值接軌,以便在中國的社會中繼續健康地生存下去。
又一個烏坎?
就在烏坎模式能不能在全國推廣引發民間廣泛討論之際,中國又傳出廣東省惠東縣平海鎮村民不滿官商勾結強佔土地,上街抗議的消息。據悉,當地派出所已經出動大批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