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17日訊】2月16日,在廣東河源市東源縣(北緯24.0°,東經114.5°)發生M4.8級地震。廣東省地震局副局長梁干表示,河源此次地震屬於水庫地震,影響範圍比較廣,整個粵東地區都有感,河源震中附近地區震感較強,廣州部分市民感到了搖動。
目前工程界普遍認可的水庫地震理論認為:水庫誘發地震也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原本沒有地震斷裂帶的地區,由於水壩的建設以後形成水庫,水庫蓄水改變了原來的地應力分佈,從而產生了局部地震。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但是,由於水庫增加的水體重量通常是均勻的分佈在一塊較大的面積之上。這種情況就好像是在地表面蓋上一床被子,不會產生很大的應力集中的情況,很難出現使庫區的地下岩層發生斷裂的強烈地震現象。所以,僅僅由水庫蓄水引發的地應力改變所產生的地震,一般都非常微弱,大多數都是人們難以察覺的微震(這類的地震一般不作為水庫誘發地震考慮)。
另外一種情況是,由於有些水庫蓄水地區原來就是強地震區,有明顯的地震斷裂帶存在,原有的地應力積累就已經孕育著地震的發生,由於水庫蓄水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導致了地震的延遲或者提前發生。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地震,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原有的地震能量。水壩蓄水可能只是引發或者說觸發地震,而不是造成地震。
斷層地震的產生主要在於地應力的積累、變化使斷層產生了突然的破裂或者錯動。而斷層地震的發生條件就在於不同方向的地應力的合力克服了斷層之間的摩擦力。當斷層的摩擦力越大時,需要克服摩擦力的作用力就越大。這種情況下地震不容易發生,然而,一旦發生後地震的能量也就比較大。相反,如果斷層之間的摩擦力越小,需要克服摩擦力的地震作用力就越小,越容易產生地震,同時地震產生後的能量也比較低低。所以說決定地震能量強弱的關鍵在於斷層之間的摩擦力。從這一點上看,由於水庫蓄水後將會加大地下滲流,水的侵潤只能使原有的斷層之間摩擦力降低。所以,水庫引發的地震一般都會起到加快原有地震地區地震發生的現象,同時,還有減小原有地震地區的震級的作用。
因水庫蓄水而誘使壩區、水庫庫盆或近岸範圍內發生的地震,叫做水庫觸發地震。根據精確定位的水庫誘發地震的震中資料證明,震中位置均分佈在壩區、水庫庫盆及近岸地段範圍內,距庫邊線一般不超過3~5千米,最遠10千米。壩區和庫盆及其周邊岩體中,有活動性斷裂構造或者現代岩溶作用發育,斷裂帶或岩溶管道系統與庫水有直接的水力聯繫,蓄水前有可靠的歷史和現代地震記載,水庫蓄水後就會誘發新的地震。
根據上述理論的機理分析,廣東的新豐江水庫蓄水多年後,就不應該再發生水庫地震。除非新豐江水庫最近曾經放空過水庫,然後又重新蓄水。否則的話,即使水庫地區發生了地震,也不應該算是水庫(誘發的)地震。目前我們對於廣東省地震局官員的說法,持保留態度。
下一步需要根據地震前具體的水庫水位變化數據和相關資料進行分析。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個人對這次廣東河源發生的地震,是水庫地震的說法難以理解。因為,目前關於水庫地震的理論,難以支持這一結論。
參考文章:《地震局:新豐江水庫誘發此次4.8級地震》
2012年02月17日08:21深圳新聞網
【深圳商報訊】據中新社報導,廣東省地震局表示,2月16日2時34分,在廣東河源市東源縣(北緯24.0°,東經114.5°)發生M4.8級地震。河源市區強烈有感,東莞市、廣州市、深圳市、梅州市有震感,廣州市部分市民被震醒,初步估算震中區的地震烈度為Ⅵ度。
廣東省地震局副局長梁干表示,河源此次地震屬於水庫地震,影響範圍比較廣,整個粵東地區都有感,河源震中附近地區震感較強,廣州部分市民感到了搖動。到目前為止,尚無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的報告。
梁干稱,至16日4時,發生餘震30次,最大餘震為M2.6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餘震會慢慢降下來。初步判斷,後面不會有更大的地震發生。
據介紹,廣東省地震現場工作組已經抵達河源市,並啟動省地震局三級應急響應,工作組正會同當地政府開展地震加密監測、餘震研判、震害調查、科普宣傳、解疑釋惑等工作。
廣東省地震局監測資料顯示,廣東新豐江地區有歷史記錄以來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6次,最大地震為1962年新豐江水庫蓄水後誘發的6.1級地震,6.1級地震後至今該區中小地震活動一直較為活躍,已發生4級以上地震44次,是廣東省地震活動相對頻繁的地區之一。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