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16日訊】 【《誰是新中國》題解】 誰是新中國?誰才是真正的新中國?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後,又會出現長期的內亂和內憂?雖然能夠一再地戰勝形形色色專制勢力的反撲,統一了中國,捍衛了共和國統,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卻又慘敗在1945—1949的內戰之中。嗣後,竟能夠在臺灣完成向民主的全面過渡,使孫中山先生民主建國的理想得以實現…… 如果是後者,為何又在「革命」的名義之下,全面復辟專制制度,雖然迄無外患,更無內憂,卻造成「冤獄遍中華」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悲慘局面,為漫長的中國專制制度,補上了中世歐洲「教政合一」式極權專制統治的血腥一課。待到風雨飄搖之時,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開放」,然而,其成就雖不能與清政府相提並論,其命運卻與清王朝一樣而不能免,其腐敗和腐爛,更為中國五千年歷史所未有……
(接上期)
第一 較量的普遍性與反覆性
舉世最早的尼德蘭民主革命,雖與反對西班牙統治的民族革命相互交織,自一五六一年革命發動到一六零九年西班牙承認荷蘭獨立,直至一六四八年歐洲在結束三十年戰爭后訂立《威斯特伐利亞條約》,正式承認荷蘭共和國,其間,革命與復辟反覆較量的歷史竟長達七十八年之久。
著名的英國民主革命,自一六四零年爆發直至一六八八年光榮革命告成,其間四十八年就曾歷經三次革命與復辟的較量。一六四七年十二月,由於蘇格蘭和英格蘭長老派密謀英王查理一世復辟,而引爆第二次國內戰爭。只因復辟派被克倫威爾戰敗,才使第一次復辟圖謀未遂。一六四九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後,蘇格蘭保王黨及其勢力欲擁立查理二世為國王的復辟企圖,又因一六五一年克倫威爾征服蘇格蘭並將之併入英國,而使得二度復辟未果。第三次是在克倫威爾死後兩年:一六六零年四月,因保王黨蒙克與查理二世談判成功而發表「布雷達宣言」,查理二世當上英國國王,斯圖亞特王朝遂宣布復辟。復辟歷經查理二世和詹拇世二世長達二十八年的腐敗統治,直至被光榮革命推倒,英國才在王冠下,更在革命的逼迫下,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新政體,並從此由「君主憲政」而走上了「虛君共和」的道路。所以,孫中山先生指歐洲各國的君主憲政乃為「革命之所賜」,也就言之不虛。
民主革命爆發后,迭呈革命與復辟反覆較量者,以法國為最。法國民主革命自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直至一八七五年法國人民承繼法蘭西共和國國統,承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憲法,確立共和國體,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前後八十六年,革命與復辟的反覆較量可謂連續不斷,異常複雜和激烈。如果說羅伯斯庇爾之死,標志著立憲派的得手,拿破崙的滑鐵廬之敗,則帶來了波龐王朝復辟的成功。一八三零年的革命雖然埋葬了力圖全面復辟君主專制制度的波龐王朝,但是,路易·菲立普所建立的七月王朝卻依然猖行專制復辟達十八年之久。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雖然戰勝了復辟的七月王朝,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然而,路易·波拿巴卻於民主共和之中,「加演」專制復辟之為,並終於將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更名為法蘭西「第二帝國」,他自己也因此而從總統變成了皇帝。若不是色當一役既使法國慘敗,又使路易·波拿巴的帝國一朝覆亡,則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尤其是法國民主制度的最終確認和確立,尚不知還有幾波幾折。
尼德蘭、英國、法國如是,但凡爆發過民主革命、推翻過專制王朝、建立了民主政體的國家亦莫不如斯。一八一零年爆發的西班牙民主革命,雖然誕生了著名的「一八一二年憲法」,【注三】其始亦與反對法國侵略的民族革命交熾一爐,但是由於拿破崙在歐洲的失敗和歐洲國際專制勢力的粗暴干涉,亦使革命力量與王室復辟勢力歷經五次反覆較量,時長六十四年之久,直至一八七四年,才以波龐家的阿爾豐斯十二實行兩黨議會制度、建立君主立憲國家為終。
深受西班牙革命和西班牙一八一二年憲法影響的葡萄牙,於一八二零年爆發革命后,由國王若奧之子唐·米格爾所代表的專制勢力,就曾發動三次復辟。雖然一敗兩勝,勝也短命,卻為葡萄牙民主革命留下了革命與復辟一再較量的痛苦經歷。
十九世紀歐洲荷、英、法、西、葡等主要國家如是,二十世紀的德國和俄國,包括東亞諸落後國家,就更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展開了革命與復辟之更加痛苦和更加艱難的較量歷程。德國雖然遲至一八七一年才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並且威風一時,但它在第一次大戰中的失敗,卻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迅疾敗亡和德國民主派的輕易成功。一九一九年由德國社會民主工黨艾伯特派建立的魏瑪共和國,轉瞬之間便迎來了專制勢力的瘋狂反撲。意在德意志復辟帝國的卡普暴動固然為民主力量所迅速擊敗,【注四】但是,由希特勒所代表的新型專制復辟勢力雖然不再公開號召重建帝國,歸復君主專制,但他在國家社會主義招牌下,由要求強化中央集權而成為歐洲最大獨裁者的發跡之路,卻在實質上將德國完全復辟成了一個極權統治的專制帝國,即「第三帝國」,從而又敷演出了一幕帝國興亡的歷史悲喜劇。
無獨有偶的是,早在希特勒于德國打著國家社會主義招牌,以逞專制復辟之前,列寧已在歐洲最落後的俄國,於二月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之後,復「以革命的名義」(列寧語)推倒了二月民主革命的成果,重建了俄國專制制度。十月革命對於二月革命背叛的本質,便是「以革命的名義」反撲民主革命,直至達到專制復辟的成功,並從此敷演了一場長達七十余年專制復辟的巨大歷史悲劇。今天,即便是前蘇聯已經於一九九一年一朝崩垮,但一部分「人還在,心未死」的俄共黨人,其復辟的願望卻並沒有死絕。【注五】
至於以辛亥革命為勝利發端的中國民主革命,在她一舉推翻滿清專制王朝、結束兩千余年君主專制制度之後,所曾遭遇的較量歷程,特別是形形色色專制復辟給中國人民所帶來的巨大災難,甚至是空前的歷史浩劫,正是本書所要深入探討與論證的主題。一言以蔽之,近四百年來,自從世界開始了從專制向民主的艱難過渡以後,凡是爆發過民主革命的國家,應該說,無一沒有經歷過革命與復辟反覆較量的歷程。而也只有經歷了這一普遍的歷史進程,或曰民主革命的主體歷程,民主革命才能最終地獲得成功,民主制度才會最終地獲得確認和確立。
注 釋
【注三】 西班牙民主革命期間制定的自由主義憲法,宣布國家的最高權力屬於國民,人民擁有普選權;實行君主立憲及一院制議會制度,嚴格限制王權等。
【注四】一九一九年魏瑪共和國建立后,代表保王黨勢力的卡普曾以東普魯士地方長官身份,借協約國命令德國解散兩個旅,於一九二零年三月十三日勾結反動軍官發動叛亂,企圖恢復第二帝國,瞬間敗亡。
【注五】一九九六年五月,前俄共黨人擁護久加洛夫競選俄羅斯總統,公開宣稱要復辟蘇聯。流亡在紐約的蘇俄黨人競相號召加入蘇共,到處張貼「冷戰就要來臨」的標語。雖然聲勢凌人,終至敗北,但俄共復辟的危險依然存在。
(待續)
文章來源:黃花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