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映虹:太平洋何時成了中美兩國的內湖?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2月15日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將要訪問華盛頓時對美國媒體發表談話,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顧亞太各國的重大利益與合理關切。」

太平洋地區並不是中美之間一片空白的緩衝地帶,這裡有好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會同意這片大洋變成「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的「空間」嗎?習近平對美國人說這話時徵求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意見和想法嗎?如果太平洋變成「容納中美兩國的空間」,不就是說它成了中美兩國的內湖了嗎?

凡事都要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日本首相說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日美兩國,中國人會怎麼想?

習近平如下這段話也是有問題的:

「關於中美在亞太的關係,習近平表示,亞太地區是中美利益交匯最集中的地區。當前亞太國家最關心的是保持經濟繁榮、維護經濟增長和區域合作勢頭。在人心思安定、人心思發展之際,人為地突出軍事安全議程,刻意加強軍事部署、強化軍事同盟,恐怕並不是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希望看到的。」

這一段話以中美在亞太的關係和利益開頭,但後面卻說「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不希望美國如何如何,利益相關者突然被換掉了,意思不連貫。對亞太地區近年的動態有所瞭解的人恐怕都不會不明白,習近平這裡說的「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其實差不多只有「中國」。習近平這麼說的麻煩在於,第一,中國憑什麼在和美國談判時代表「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第二,如果華盛頓真的拿著這份談話問習近平:你說的「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究竟有誰啊?習近平能答得上來嗎?從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這些領土大國到新加坡這樣的彈丸小國,有哪個願意被中國在中美談判中被「代表」呢?

中國外交的問題是:明明是自己想說的話偏偏說不出口,動不動就拿一個抽象的「絕大多數」說事,讓人搞不懂這究竟是雙邊談判還是多國圓桌。如果習近平直截了當地對美國媒體說:美國「重返亞太」的舉動帶有過多的軍事色彩,中國不喜歡,那又能怎麼樣呢?世界上很多國家在涉及切身利益時不都是這麼說話的嗎?

然而中國外交更大的問題還不是讓人搞不懂,而是讓人不放心。習近平關於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的話聽上去似乎很大度,符合中南海「中國崛起不挑戰美國霸權」的陳諾。但我想,用中共語言來說「國際鬥爭經驗豐富」的美國人很可能從中讀到的是:現在「有足夠空間」,那將來呢?世界近代史不就是一個國際空間在列強擴張下越變越小最終導致衝突的過程嗎?更值得琢磨的是: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早就意識到這個「空間」問題了呢?

對於亞太地區其他國家來說,如果要上綱上線,可以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帝國主義的聲明,表示太平洋在中國眼裡不過是它和美國共享的空間罷了。和中美的塊頭和利益相比,這個地區的那些國家都是不算數的。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對自己的亞洲鄰國保證中國不稱霸,但關鍵時刻有時會說漏嘴。「弱國無外交」是中國民族主義言說中很常見的一句話,很多人都以為這說的是被欺負;但當它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後,也就在下意識中為欺負做辯護了--反正本來就是「弱國無外交」麼。

研究中國民族主義問題的學者一直企圖搞清官方和民間民族主義言說之間的關係。習近平的這個講話可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實例。所謂「生存空間」的概念,從來沒有包括在中國官方的語言裡,但卻常常出現在中國民間的民族主義言說中。習近平的這個講話說明,中國領導人起碼也是會用這個概念思考問題的。

文章來源:《縱覽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