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解禁 美牛談判續集

【新唐人2012年2月1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日電)美國牛肉貿易談判可能重啟,這次焦點是瘦肉精,美方在民國96年要求台灣瘦肉精解禁未果,去年美牛首次檢出瘦肉精,此後大批美牛因此退運,台灣面臨更大瘦肉精解禁壓力。

去年1月14日行政院衛生署鄭重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灣自民國96年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以來,首次驗出瘦肉精成分「萊克多巴胺」。一年多來,美國和加拿大進口牛肉、豬肉因瘦肉精殘留,遭到擋關退運,尤其今年春節前更多達數百噸。

瘦肉精問題早就存在,問題在於要不要檢驗,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長蔡淑貞指出,瘦肉精原本不驗,直到民國99年底,衛生署列為肉品常規檢驗項目,進口和國產品肉品一視同仁,國產肉品和進口美牛,都有檢出瘦肉精的案例。

美國牛肉原本是台灣進口牛肉的主要來源國,民國92年12月24日美國出現第一件狂牛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美國劃入狂牛症疫區,美牛禁止輸入台灣,直到95年1月25日,衛生署才同意開放30月齡以下去骨美牛進口。

對美方而言,美牛貿易還有個障礙,就是農委會95年10月11日公告瘦肉精為「動物用禁藥」,禁止製造、輸入、販賣及供產食性動物使用。雖然美國、加拿大26個國家地區允許使用瘦肉精成分「萊克多巴胺」,農委會卻從未核發此藥的許可證。

衛生署雖然在民國96年8月10日召開「肉品中瘦肉精殘留管理研商會議」,14日預告瘦肉精檢出標準,輿論嘩然,豬農一週內赴農委會陳情,向衛生署潑灑豬糞抗議,衛生署和農委會事後承諾,瘦肉精不解禁、不修法,迄今台灣與歐盟一樣,未核准使用瘦肉精。

全案演變至今,國內和進口的肉品都要把關瘦肉精,不僅每月都成千上萬公斤進口美牛因檢出「萊克多巴胺」,遭到退運;國內禽畜養殖者使用瘦肉精成分「沙丁胺醇」、「克崙特羅」,由檢方介入調查。

台灣大學專業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指出,合法使用萊克多巴胺,可減少飼料用量、增加精肉、降低排洩物,部分本土禽畜農戶出於成本考量,私下使用其他更毒的瘦肉精成分,農委會近年抽檢本地屠宰豬含瘦肉精的案件中,有0.81%到1.71%的肉品檢出瘦肉精的殘留。

台美雙方在99年10月22日簽署美牛輸台議定書,衛生署隨後在11月2日公告「修正美國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進口美牛品項增列帶骨牛肉,此議定書條文明定雙方可在簽署後半年再行協商,為重起美牛貿易談判,解決瘦肉精爭議,預埋伏筆。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坦承,「瘦肉精解禁的問題,一直在談」,但正如同內定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所言,「美牛議題不是單純的農業和食品的技術問題」,在美方壓力、消費者安全、保障本土農民權益的多方考量下,美牛問題是新內閣需要跨部會處理的燙手山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