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民間信用體系面臨崩塌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21日訊】-大陸金融改革專題報導之3(中央社台北21日電)「熟人社會」的民間信用體系是浙江溫州大小企業過去30多年來資金周轉主要管道,但這個體系目前面臨崩塌。專家認為,溫州可藉機建立法治化的現代信用體系,這是溫州經濟的唯一出路。

溫州高利貸危機在去年總爆發,自4月江南皮革董事長黃鶴失蹤以來,溫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愈演愈烈,幾乎導致溫州經濟大出血。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去年10月赴溫州「滅火」時強調,要將小微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支持專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同時要加強監管民間借貸,採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貸化傾向。

雖然官方有心扶一把,但溫州企業的處境卻日漸艱辛。

經濟觀察報引述中國大陸第一家私人錢庄創辦者方培林說,「溫州現在的民間借貸已經是一潭死水,這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還從來沒有過。」

方培林說,雖然企業仍有迫切的融資需求,但民間已找不到願意提供資金的放貸人了。

在方培林眼中,去年發生在溫州的民間借貸風波,最大的影響是破壞了溫州的民間信用體系。

而這個體系,正是「溫州模式」賴以生存並發展的根基—無論是目前仍大量存在的家庭工廠式的小微企業,還是已成為上市公司的大型企業集團,幾乎都建立在高度活躍的民間借貸基礎上。

去年10月底溫州傳出的消息稱,中小企業老闆的「跑路潮」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實際上,最近兩個月來,情況並不樂觀。

報導說,例如背負人民幣35億元債務、去年底「出走」到羅馬尼亞的上海星寶集團老板池萬明,繼10月被官方派專人接回後,近日又傳出再度跑路。

資料顯示,星寶集團債權人總金額達25億元,銀行借款超過了10億元。

以時下4分利息計算,25億元民間借貸,池萬明每個月光是利息就要支付1億元。

溫州媒體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溫州老闆跑路、企業關閉或停產事件已經由10月初的93起增加到140多起。

種種跡象也顯示,牽涉到這些企業的擔保公司、民間借貸機構,正成為第二波跑路潮的「主力」。

據報導,除了數十家正規的小額貸款公司,溫州還有1000多家擔保公司、投資公司、寄售行等類金融機構,像銀行一樣「攬儲」、放貸,賺取差價。

溫州市擔保協會會長郭炳鈔表示,溫州擔保公司在銀行的擔保餘額目前共約100多億元。一些企業主的出逃,已形成金融風險。

去年9月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爆發後,一些負債較高的企業寄盼能以債轉股的方式讓企業重新振作起來,但困難重重。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當重組方的資金注入,最後卻僅能滿足民間債權人的高息利息,對企業實體的幫助微乎其微。

溫州當地一位官員認為,雖然溫州提出多項救助措施,扶助小型、微型企業,但企業困局可能會持續到今年的第一季。

方培林認為,溫州這次的信用之殤,需要時間來撫平,信用、信心之重建,保守估計至少需要2年以上時間。業界有關人士則預計需時5年才能重建。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曾經表示提出,溫州信用體系應以這次契機告別「熟人社會」的民間信用,建立「現代信用體系」。

李揚認為,溫州的民間金融信用已崩塌,建立法治化的現代信用體系是溫州經濟、溫州模式的唯一出路。

溫州一名官員表示,這次債務危機以及業主跑路事件,是對溫州長期以來推崇的「熟人社會」規則的否定。

這名官員說,「熟人社會」模式已嚴重阻礙溫州的現代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溫州必須在陌生人社會中謀求現代誠信的建立,才是信用恢復與重建的根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