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支持阿拉伯之春 外媒:為保石油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16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中共總理溫家寶15日訪問沙特阿拉伯,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會見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伊赫桑奧盧時表示,支持阿拉伯人民的變革訴求。這是阿拉伯世界爆發「茉莉花」革命一年以來,北京方面唯一公開表達支持阿拉伯人民變革訴求的中共最高階官員。溫家寶的講話和他的波斯灣之行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溫家寶在與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伊赫桑奧盧會談時表示,中方呼籲停止一切針對平民的暴力行為,支持有關國家人民的變革訴求。

報導說,溫家寶有關阿拉伯之春的談話非常簡短。

報導特別指出,去年廣東陸豐地區爆發有名的烏坎村事件。村民冒著被當局警力鎮壓的危險,舉行了長達數月的抗議運動,揭發地方貪官勾結開發商出賣村土地。這場村民維權事件還產生了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一個新事物,那就是村民們自發地組織起來。

報導認為,像烏坎村這樣的事件,如果民眾的訴求得不到得解決,將會引發中國社會更多的「群體性事件」。 「烏坎事件」可以成為一場推動中國社會深層改革的中國式「茉莉花革命」。後來,中共官員承認,烏坎事件對中共是個教訓,承諾將以烏坎村為案例,改進村社組織。烏坎事件告一段落。

報導最後表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尤其在中共權力更迭臨近,「胡溫體制」快要交班的時候,溫家寶既在國外公開表態支持阿拉伯國家人民變革訴求,又在國內撰文批評中共現有的農村及土地政策,力圖正本清源。

中共對內嚴厲鎮壓中國「茉莉花活動」

前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陳破空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共對阿拉伯之春存在矛盾心態。它一方面害怕這種民主變革蔓延到中國,對這種變革對世界地源政治帶來的變化感到不安,但另一方面,中共與這些發生變革的國家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希望因為這些國家的變革或是意識形態的變化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因此力圖跟這些國家的新政權建立好的關係。

陳破空還表示,因此,中共對內外有不同的標準。對內,中共是絕對不贊成民主或者’茉莉花革命’或是’顏色革命’這類概念,所以百般的防堵。但是對外,不一定去譴責這些北非或者中東國家民眾的變革。它可以用一種外交上的大話、套話、外交辭令來應付。

去年,就在阿拉伯世界爆發了「茉莉花革命」後,中國一些活動人士也在網上發起了「茉莉花散步活動」,但是遭到北京當局的嚴厲鎮壓。當局還通過強迫失踪、軟禁、判刑以及其他手段,防止中國的活動人士和民眾效仿阿拉伯之春。

2011年3月,響應茉莉花革命的中國異議人士,各地民主人士被軟禁在家中。有多人被中共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刑拘,像冉雲飛、陳衛、梁海怡等人。安徽民運人士錢進被送進精神病院。

錢進的朋友王庭金表示,不讓去拘留所,也不讓去勞教所,中共當局沒辨法判刑的時候,就把你送到精神病院,這個折磨是最厲害的。

外界評論:溫家寶談阿拉伯之春意在石油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還報導說,溫家寶在14日訪問沙特阿拉伯時指出,中共願與沙方深化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擴大原油、天然氣貿易和上下游合作,全方位深化能源夥伴關係。

《海外視角網》報導,外媒均關注此次溫家寶的中東之行,外媒解讀為溫家寶此舉為確保伊朗遭到製裁或者發生衝突時,中國能夠確保其能源供應。

《華盛頓郵報》的發表文章,文章分析,中東地區的不穩定局勢讓中共對該地區的石油供應產生了擔憂,伊朗與其同為產油大國的鄰國都是中國的石油進口主要來源,雙方之間的緊張局勢讓中共不得不為確保石油進口而採取行動。

美國《彭博社》1月11日刊登文章稱,在歐美等國加緊對伊朗經濟制裁之際,中共國家總理溫家寶計劃訪問中東,特別是訪問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第二大石油出口大國沙特,此舉意在解除伊朗可能存在的石油供應緊張。

英國《金融時報》1月10日也發表文章表示,溫家寶訪問中東正逢各方對西方可能對伊朗石油出口實施制裁、伊朗威脅封鎖荷莫茲海峽而感到不安之際,而伊朗與阿拉伯產油鄰國關係緊張。這些情況凸顯北京“需要謹慎地走鋼絲,以確保雙方都能繼續向中國大量供應石油。”

位於迪拜的中東與海灣安全分析研究所研究員Theodore Karasik稱,「中共希望確保,一旦發生衝突,自己也能獲得必需的能源供應。」

陳破空表示:「因為現在伊朗面臨很大的問題,國際社會制裁伊朗,而且美國提出要對跟伊朗做生意的外國公司進行製裁,這樣的話,中國不得不考慮它的石油進口來源的多樣化。因此他對政局相對穩定的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進行訪問,我想他的著眼點是石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