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月13日訊】 中國目前人們最反映強烈的問題,是官員的腐敗問題。
進入新世紀以來,落馬的副省部級高官,就超過了100名。僅2008年,中紀委就查處了15萬人以上。國際反腐敗監察組織「透明國際」2009年對180個國家「清廉度」的排位,中國大陸名列79名,比2007年下滑7位。社會發展了,人們的利益顯得多元,但是,至少,在反腐敗上,我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是完全一致的共識。現在媒體發達,通信發達,要禁止信息的傳播,在技術上也有困難,大道與小道的腐敗消息,每天都有,對一般的幾十萬元腐敗的小魚小蝦,還真引不起讀者的注意。所以,現在的反腐新聞,更多的,著眼於桃色與黑色上了,因為不如此,百萬元級別的貪污新聞,根本沒人理睬。
但是,系統地看一本中國的貪官錄,倒是第一次。看過這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46萬字、380多頁、內有250位中國貪官事蹟的書之後,第一感覺是:這官場,怎一個愁字了得!貪官們的所作所為,一直在挑戰人的道德底線,以致一看完此書,我趕緊去窗口張望–天上還有沒有太陽?
書中的大部分名字,讀者都熟悉。廣東政協主席陳紹基、浙江省紀委書記王華元、北京副市長劉志華、天津政協主席宋平順、國土部長田鳳山、藥監局長鄭筱萸……我們台州榜上有名的是謝再興。世界上有兩種名,一種是好名聲,一種是壞名聲。得貪官之名,沒有一個人會願意。為什麼這麼多的聰明人,都願意自污其名、成為貪官污吏呢?
讀史讓我們明白,貪婪,是人的本性,中今中外並無例外。貪污現象,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西方的文明社會,也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它們同樣經歷過痛苦的反腐經歷。在反腐上,並無制度上的不同,也無人性上的差異,只是表現方式上的不同。在貪慾面前,不存在特殊材料製成的超人,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包公。
任何社會,在杜絕貪官,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恐怕沒有一個國家比我們更重視反腐敗工作,我們僅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反腐敗的理論研究、紅頭文件、領導講話,就是汗牛充棟、不可勝計。但是,為什麼口號越響,效果越差?化的人力物力越多,效果卻不明顯?如我們這樣擁有如此龐大的貪官隊伍,不能說世界上是絕後,至少也是空前的。貪污的人群,上到省部級的京城高官、封疆大吏,小到不入品的村民委員,單位的出納,有高官,也有小吏,貪污的領域,有傳統的基本建設領域,也有教育衛生,甚至於有人將黑手伸向慈善事業。貪污的可以說已經地不分南北,人無分老幼。
是中國人特別貪婪?顯然不是。新加坡是華人佔多數的國家,它的廉潔度,是世界的榜樣。我們國內台灣、香港地區的清廉度排名,照樣是世界的第37和第12位,名列前茅。
是東方文化的貪婪基因作怪嗎?日本、韓國都屬於東方文化圈,它們並沒有如中國般「集體淪陷」,他們排名在18和39位。
是中國的市場經濟造成的嗎?這也是無稽之談。因為西方許多國家,市場經濟已有幾百年了,當然也有腐敗,但如我們這樣的規模和普遍,倒還是少見。如美國和法國這樣的老牌市場經濟大國,清廉度排名是18和23位。
我們習慣以運動的方式反腐敗,當然這也是一種手段,但是,這不是長效機制,也容易給一些別有用心者當成排斥異己、打擊政敵的核武器–只要以腐敗的原因被清除,就是永世不得翻身了。官場腐敗,本質上說,都是因為官員掌控著太多的利益資源,而權力缺少或者說沒有實質的監督所致。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
人類社會治理的實踐和理論發展到今天,證明對權力制衡最有效的方式是三種,一是多黨制下反對黨制衡,在野黨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會盯住執政者的任何違法活動。二是自由競選制度下的選民製衡,選民為了自己的利益,當然會用選票選擇公正廉明的人作公僕。三是言論自由條件下的輿論監督,就是通過媒體的公開,暴露社會的不法與不公,引起人們的關注,以達到糾正的目的。這三種方式,既非資本主義社會所獨有,也非其所專屬。在目前的中國現狀下,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是比較切實可行的反腐手段。從實踐看,我們的許多案子,就是輿論制衡的成果。特別是互聯網出現之後,這種作用更加明顯,一個網名叫「花果山總書記」的人,就通過官員的手錶,揭出了不少貪官。因為在現代法治國家,輿論被稱作獨立於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權力。它的真正威力在於陽光–讓真相呈現在全社會的目光之下。
任何暗箱操作,不論出於什麼理由,都有腐敗的嫌疑。讓陽光普照大地,讓權力暴露在民眾的目光之下,才是限制權力、遏制腐敗的治本之道。當然,這都是常識,並無高深莫測的理論,事實上也沒有多少操作上的疑難問題,關鍵在於它的實施。
文章來源:《共識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