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2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12日專電)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7次締約國大會的成果,國際上的反應未盡滿意。「德國之聲」的一篇分析指出,這項會議反映出重要的地緣政治的變化,以及北京可扮演角色。
分析指出,中國在外交事務上已展現影響力,不過,它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綠色的超級強權」,還要看它是否會選擇與歐洲一同協力處理氣候變遷問題。
分析引述德國環境部長洛特根(Norbert Roettgen)指出,氣候變遷也關係全球勢力的重新分配。在2009年哥本哈根的會議,中國基於擔心能源使用的情況受制,採取與美國同一立場,阻擋全球氣候條約。在今年德班的會議,中國卻改變了對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協定的一貫反對立場。
歐洲政要雖然還不能確定中國的宣布是否算是一項大突破,卻據此判斷中國大陸領導層中應有具有影響力的人對於減碳的重要性已有認知。
洛特根認為,如果中國和歐洲能攜手來促進氣候政策的正面改變,將會對全球政治版圖有重大的根本轉變。
分析指出,北京正面對困難的抉擇。選擇美國的方式可以快速獲得西方式的富足,人民因消費物資源源不絕而生活滿意,有助於穩住目前的體制。但是,只重經濟發展卻不顧環境和氣候變遷,終究要付出代價。氣候變遷會造成糧食供應安全的風險。
此外,如果中國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國家,也可能有招致政治風暴的風險。
如果中國和歐洲在氣候議題上結盟,它在經濟上可以獲利。中國和歐洲都投資發展再生能源,共同致力於達到減碳的目標,可以幫助中國環境淨化及經濟現代化,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每年中國各地都因環境污染而有許多抗爭行動,綠色政策應該能增強政治的安定。
分析指出,如果中國在氣候政策上能擔負起全球領導的地位,也有助於它在非洲的地位。非洲國家在德班的會議與歐洲合作,讓中國感受壓力,因為許多非洲國家已認知到氣候變遷已造成生存的威脅。
德班的會議及未來的氣候相關會議,對北京而言,可以是展現全球領導地位及採取長期策略能力的平台。分析指出,從氣候政策可以看出21世紀的地緣政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