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大火十七週年網絡成悼念逝者園地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2月8日訊】(自由亚洲电台报導)新疆克拉瑪依大火十七週年,民眾在網絡中悼念於此次事件中被燒死的學生,社交網絡中有網民在自己的簽名或者狀態中點起蠟燭,也有網民將空間的音樂換成《中國孩子》。

今年的十二月八號是克拉瑪依大火17週年。 1994年12月8日,克拉瑪依128大火造成323人死亡,其中288名中小學生。在場的40多名教師,有36位遇難,絕大部分為掩護學生而殉職。而在場的20多個克拉瑪依市副處級以上官員,位置離火源最近,離逃生門最遠,竟無人傷亡。這個事件雖然在層層新聞控制下無法讓人們知道全部真相,但是卻每年透過網絡和民間管道震撼著一批又一批得知此事件的中國人。

根據當時的逃生者回憶,在失火現場發生爆燃後,竟然有教委官員喊出,學生們不要動,讓領導先走!這句雖然無從回放的話,卻已經成為人們對這個事件最深刻的理解。

近日紀錄片《克拉瑪依》的導演徐辛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陳述了歷經多年、艱難採訪到大量逃生者和家庭成員的過程。他表示,我覺得現在去揪到底是誰講的這句話,把責任推到某一個人身上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現在要反思的是為什麼會有人講這句話?這不是一個個案,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而且這裡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問題,比這句話嚴重得多。

徐辛還表示,克拉瑪依大火發生後雖然當時馬上就報警了,而且消防隊離友誼館只有500米,大概45分鐘消防隊才來,但是消防車裡面根本沒有水,也沒有拿工具–沒有斧頭劈門,也沒有防毒面具,進不去。

新疆網民張先生星期四向本台表示當局並沒有從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大家都在罵這個事情,我覺得是沒有吸取什麼教訓,你看那個校車事故,也都是發生在孩子身上,如果有吸取教訓怎麼還會頻繁的發生這種事。

事件發生後,官方一再遮掩拖延調查,並阻撓新聞媒體的採訪,很多珍貴的現場和訪談機會就此錯過,一年年過去後,此事件已經變成了一筆糊塗賬。就連中國大陸境內唯一還對此事件有過完整報導的《南方周末》,其網站相關頁面也一度因為技術問題無法訪問,一段歷史又從中國人的視線中開始模糊、混亂乃至消失。事件相隔17年後,當年逝去的學生如今應當都是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了,可是他們的家長都無法公開對外表達他們的哀思。有網友表示,在這樣扭曲的政治體系下,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教訓該如何保存,都是一個大問號。

而眼下網絡新媒體的發展,讓民眾再次有了重新審視事件的機會。雖然官方也同樣動用五毛黨等力量攪亂人們的追問和視線,但是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認識到這個事件背後發生的根本問題和執政問責的完全缺失。民眾星期四在網絡中悼念於此次事件中被燒死的學生,社交網絡裡有網民在自己的簽名或者狀態中點起蠟燭,也有網民將空間的音樂換成《中國孩子》。

福建三網民之一遊精佑星期四在推特中表示每一個週年祭,很多人都會集中消費一下悲劇元素,然後良心安穩地,過正常的日子。多想想問題的根源,並有所行動,才是改變的起點。克拉瑪依、汶川孩子、三聚氰胺、校車事故。在這裡,有多少家庭的苦難變成芸芸眾生所謂厚重人生的消費品啊。

遊精佑告訴本台記者:在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悲劇都是到週年的時候大家才會想起來,平時能夠想起的寥寥無幾,應該也有一些外界的恐懼壓力,很多人就變成一種良心的消遣,在周年日當天一些很基本的良知,可能被觸發一下,被撫摸一下,涼一涼,自己心裡也安穩一點,不會那麼愧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