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川:中國外交部為何變為「援交部」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2月2日訊】2011年11月26日,一個網絡新詞——「援交部」在中國網絡流行起來。如果在新浪微博搜索「援交部」,可以找到852條結果。

「援交部」因何流行

「援交部」之所以流行起來,是因為中國駐馬其頓大使崔志偉,在11月25日正式將援助校車交付馬其頓副總理阿里菲。由於馬其頓的人均收入和人均GDP都高於中國,於是中國網民怒罵中國政府,將外交部稱為「援交部」。

實際上,這並不是中國網民第一次將外交部稱為「援交部」。早在2010年9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稱:「相信中國民眾會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想法」。當天晚上20時35分,就有新浪微博網友「無事也生非」發出如下信息:「理性?奴性!人家就那麼血性?合法?合誰的法?日本國內法?唉,外交什麼部,援交部吧?」這是在新浪微博找到的最早使用「援交部」的記錄。

此後,每當出現有關外交部的報導時,網友們總是以「援交部」予以評論。在新浪近50頁792條「援交部」信息中,有34頁是以前的信息,16頁是今年11月27日發出的信息。但筆者在當天晚上22時再次搜索時,卻發現其已經被屏蔽,搜索結果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搜索結果未予顯示。」但同時,「援交部」在新浪微博上卻並沒有被屏蔽,搜索時仍顯示「找到852條結果」。

這就是說,在此前,雖然已經有不少網友使用了「援交部」,但並沒有流行起來。「援交部」之所以現在流行起來,主要是因為10天前發生的甘肅校車事件。

11月16日9時15分,甘肅慶陽正寧縣榆林子鎮小博士幼兒園的校車與貨車相撞,導致19名幼兒、一名司機及一名陪護教師死亡。令人震驚的是,原本核載9人的校車,居然塞了64人。為此,網友們紛紛指責當局,認為當局有錢搞「神八」,卻不解決校車問題。

作家慕容雪村憤怒地表示:「能買光全世界的飛機,卻買不起一輛校車;能把衛星送入太空,卻造不好一座小橋;能給別國花上數億,卻不肯多幾所小學;一年能吃掉幾十艘航母,卻要逼著孩子捐出午飯錢。真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老爺之歡心,聚十三億之艱難,供數人之享樂,無話可說,只能感謝國家,強作歡顏。」

死難的幼兒屍骨未寒,中國政府也沒有去解決校車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對馬其頓的校車援助,無疑在網民已經十分憤怒的頭上加了一把火,於是「援交部」得以流行。網友「祝和平」非常氣憤:「看到這個新聞,我只能說一個字:X !尼瑪自己的學子屍骨未寒,就趕著去舔別人的屁股,這些孫子是媽生的嗎?怎麼盡做這禽獸不如的事兒?」

微博使「援交部」得以流行

「援交部」之所以流行,還有賴於微博的推動。如果對這次「援交部」的微博傳播進行認真研究,可以發現主要在於意見領袖的推動,即兩份刊物和兩位主編——《新週刊》及其主編封新城與財經網及其主編羅昌平的轉發。

在有關中國政府向馬其頓援助的報導出現之後,《新週刊》與財經網即在其新浪微博上予以轉發。《新週刊》微博上還加了說明:「有些新聞看到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兩份在中國非常知名的媒體,分別擁有377萬和153萬粉絲,於是這條新聞紛紛被網友們轉發和評論。

有關「援交部」一詞,《新週刊》主編封新城發了微博「看到一個新詞兒——援交部」;財經網主編羅昌平發的微博是:「援交部,外交部的別稱,全稱是對外援交部。」《創業家雜誌》的微博轉發了財經網的信息,而它的轉發又被其它網站再轉發。張鳴、「李_健GG」、「風之子」等網友或意見領袖也參與了推動「援交部」的流行。張鳴的微博說:「外交部變援交部,讓上海的小女孩情何以堪?」;「風之子」發貼:「外交部的工作:週一抗議;週二援助;週三抗議;週四援助;週五抗議;週六、週日休息。結合實際情況,總結網友意見,建議外交部正式更名為抗議與援交部。」

「寧與外邦,不予家奴」

中國外交部改名為「援交部」,確實名副其實。對於「援交部」,《財經》雜誌主編羅昌平還評論道:「慈禧名言:寧與外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也正是網友對中國援助馬其頓校車的評論,網友「因風隨緣」也說:「寧與外邦,不予家奴——中國援交部!」

除了援助馬其頓校車,在11月27日,中新社還發了《中國援外61年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逾2500億元》的報導,稱:「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達2562.9億元人民幣,其中無償援助1062億元,無息貸款765.4億元,優惠貸款735.5億元。」

2010年10月27日,人民網發表了《外交部檔案解密:中國曾援助110多個國家地區》的報導,稱:「1959年到1960年,中國連續兩年糧食減產,整個國家都在勒緊褲帶,很多人餓死,但中國還是答應非洲一些國家的要求。1960年,中國援助幾內亞10000噸大米,援助剛果5000噸至10000噸小麥和大米。」那時,由於中共的錯誤政策,導致中國正發生大饑荒,近4000萬人被餓死,對此,中共政權卻對國內民眾不管不顧,公然向外國援助糧食。

這兩則報導,特別是後面一則報導,更是說明了中國外交部是「援交部」,不僅是「寧與外邦,不予家奴」的「援交部」,而且是「寧與外邦,餓死家奴」的「援交部」,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援交部」。

文章來源:《中國人權雙週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