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現在與六四前社會狀況相似之處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2月1日訊】(新唐人記者鄭毅綜合報導)埃及、利比亞等國民主運動的勝利,對獨裁統治的中國無疑發生了強烈的震撼。那麼,中國的民主革命時機是否成熟呢?11月30日,《中國立場博客》發表了題為“現在和天安門前夕的相似之處”的文章進行了分析,指出,盡管起義看起來還不是迫在眉睫,但今天的情況看起來和1989年的天安門抗議之前的狀態很有幾分相似。

文章通過分析對比今天和1989年“六.四”運動之前的社會狀況,得出結論:“如果歷史留下了什麼教訓的話,那就是如果怨憤程度已經太強,則僅靠鐵拳是不能取勝的,一旦有了合適的催化劑,那些被剝奪了權利的人們要聚集起來是很快的”。

文章列舉了當今與1989年“六.四”運動之前中國社會狀況的相似之處:

腐敗

彼時:中國一直都有腐敗,但改革開放讓腐敗更容易,也更顯眼了。在80年代,取消了許多價格管制,但沒有取消所有的。一些短缺商品讓那些有關係的人可以以人為的低價進貨,然後再到市場上以高價出貨,賺取巨額利潤。因此,很自然地,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就更加有權有勢。這種機會的不平等和明顯的濫用權力對那些受到影響的人來說顯而易見,也是導致天安門抗議的直接原因。

現在:中國的一黨專制資本主義和天安門事件以來的經濟增長已經造就了大量的腐敗,讓有權勢者的財富可以呈指數級增長。這在地方官員非法征地,不給足補償,為城市(和給出高額回扣的開發商們)融資的時候體現得最明顯。最近的調查顯示這種征地糾紛發生的數量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偏袒、貪污和機會不平等在許多方面則惡劣得多。

媒體

彼時:八十年代的中國媒體報導的內容中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從未碰觸過的題材,甚至涉足了腐敗案件。單篇的文章或一檔電視節目就能在大學校園中激起激烈的政治討論。1988年在CCTV播放的紀錄片《河殤》微妙地批判了中國文化,並引起了全國性的辯論。當抗議開始的時候,媒體大量報導,甚至對示威學生報以同情。這些因素都讓知識份子們關心的許多話題得以傳播,並讓想法接近的活動家們可以聚集起來。

現在:雖然1989年之後官方媒體佔據統治地位――而且自此之後就沒有被動搖過――新的傳播資訊的方式已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手機、博客和微博都讓當事人可以直接報導――那些普通人之前聞所未聞的事情也可以被傳播。而象韓寒這樣的博主對這些話題發表的網路政治評論與八十年代的《河殤》等節目起到的作用類似。

教育失敗

彼時:文革之後,大學重新開始招生,而且是邁向更好的生活的敲門磚。但是,八零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朝著市場導向推進,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發現教育沒有讓他們在新的商業領域有更大的優勢。1988年,大學生在畢業分配工作的時候則發現,私人企業更青睞在企業內部有良好關係的人,而不是分配給他們的尖子生。

現在:教育情況又一次接近了1989年。過剩的大學畢業生中有四分之一找不到工作,上了大學前景也好不到哪兒去。許多人批評大學體系是無用的,很大程度上都關注理論,而沒有給學生提供有用的實際的指導。隨著勞工工資的增長,中國在供應鏈上逐漸上移,這樣才能保證就業率。一些人認為在目前這種思想受到壓抑的氛圍中,要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創新和合作其實是不可能出現的。

通貨膨脹

彼時:1988年的通貨膨脹是令人吃驚的18.5%,而放鬆價格管制意味著漲價的傳言則引起了擠兌和搶購潮。

現在:現在單從指標上看沒有天安門那個時候糟糕,但是食品更貴了,房子就不用想了。有3200萬的適婚男人無處覓妻,多數家庭的生活比那時更為艱難。

黨內派系鬥爭

彼時:天安門時期,黨內明顯出現了趙紫陽、胡耀邦等"改革派"和李鵬這樣的"強硬派"的分裂。這種分裂在數日後導致了鎮壓。抗議者們看到了這種分裂,而這又讓他們進一步膽大起來。

現在:以薄熙來為代表的左翼和汪洋為代表的右翼已經將對對方模式的批評公開化。而中國的大量公眾也表達了對這種分歧的瞭解。

銀行體系出現裂痕

彼時:在八十年代後期,中國的銀行向市場大量放貸。可以預見的是,許多貸款變成了壞賬,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廠是不盈利的。政府在1988年叫停了貸款,緊縮了現金流――許多這樣的緊縮措施可不溫柔。

現在:同樣的情況,然後再放大數倍,現在中國的GDP已經是1989年時的七倍有餘。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是,中國向經濟注入了$5860億進行刺激。在2009-2010年,中國的銀行放出了總計$2.7萬億的貸款。現在,這些刺激計畫在讓經濟恢復的方面看起來很有用,總是如此……直到這些貸款開始變成壞賬。

作者引述了《The Street》上一篇文章對此狀況的描述:“中國傳來的經濟新聞是足以結束一個時代的令人震驚的消息。龐氏騙局、僵屍、表外報告、次級債和黑社會式的放貸;高企的通貨膨脹、縮水的資產價值、增速放緩――林林總總。加上政府插手市場機制,官員的知情不報,中國看起來正在製造經濟風暴。溫州最近出現了數十起老闆為了躲債而逃亡的事件――這可以被看做是更大的危機到來的前奏。清華的經濟學者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說他不敢肯定明年的權力交接之前不會出現一場重大的金融危機”。

作者指出:考慮到現在和1989年的眾多相似之處,再來一場革命看起來是可能的,只是缺少像胡耀邦之死這樣的催化劑。

此外,“一件與腐敗或官員無能相關的大規模的災難可能能起到這個作用”。

文章認為,“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一場來得不巧的金融危機。

文章指出,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讓許多投資於此的"房奴"們血本無歸的話,他們可能就會一夜之間對政治非常感興趣了。而如果出現金融危機,就可能出現和1988年非常相似的擠兌和搶購潮。

Fitch已經預測了,到2013年年中,有60%的可能性會出現這樣一場危機。如果比這個時間點再早一些的話,那麼就會正撞上權力交接之時,那也是黨最脆弱的時候”。

央行11月30日晚間發佈公告稱,決定從2011年12月5日起,人民幣存准率下調0.5個百分點。專家認為這是央行對中國大部分銀行流動性吃緊所採取的不得已的措施,這是否預示著作者提及的這場經濟危機真的會正撞上權力的交接之時呢?

相關視頻新聞:【禁聞】如再爆發“六四”中共會強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