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29日訊】甘肅幼兒車慘禍事件不僅令人悲痛,而且令人憤慨。它把中國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把可恥的不公正推到了我們眼前,逼迫我們認證。即便這個慘禍不是「人為」,也是「人不為」,如果從社會發展路徑和整體邏輯來說,還是「人為」。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政府已經是一個豪華型的機構。在甘肅幼兒車慘禍發生的當晚,有人把當地市政大樓傳到了網上,堪稱輝煌。中國有很多錢去進入太空,這或許很有必要,但官員不認為孩子的安全成長投入資金同樣必要。中國拉出很大的資金缺口建築高速公路,但是貧困地區的孩子不得不徒步繞過高速公路去上學。
中國官員特別愛車,世界最頂級的轎車都在中國建立了生產線,但他們還是花大量的資金採購在他們看來更安全舒適的進口車。中國最貧困地區的最基層的官員,和各職能部門的幹部,都配備了專人專用的車輛。一個西部貧困縣的公用車輛,也會是幾百輛。為了幹部的安全,國家還必須配備專用司機(這只能稱為「享用」而不是「使用」,領導幹部不「使」車)。但同時,就在這樣的地方,卻沒有一輛車接送學生。
如果說某個學校有專車,那便只能是學校領導使用的。可是,學校領導用車的規格也比不上縣城某個局領導的專車。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學校和教育,在國家體制中的地位。
輿論順口就把甘肅幼兒事故車輛稱為「校車」,彷彿在中國的貧困地區真的存在「校車」這麼回事。其實,「有車」,往往只是幼兒園的特例。幼兒園的校車,還不一定是政府投入的。自從縣級政權和主要領導幹部必須來自「異地」,他們祼行而來,不帶子孫,許多縣城的公立幼兒園也已經消沉下去。目前,縣城的幼兒園多是民間投資,投資人不知道政策何時突變,不可能有長遠打算,購買比較好的車來接孩子。他們往往是買舊車,或者租舊車。總之,當人民花巨額資金供養著龐大的公車群,當公車在送幹部的孩子上學,或者停靠在娛樂場所和外地旅行的時候,平民的孩子卻暴露在越來越不安全的公路上。他們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徒步在公路上去奔他們的未來。
請想像一下縣城或鄉鎮的公交車和公路的狀況。哪有家長會放心孩子獨自去上學,所以每家每戶必須有專人護送,如果父母為了奔生計,不得不把孩子交給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護送,便只能終日懸著心。
這給人們帶來了多大的困擾?這是什麼樣的社會成本?如果國家能夠讓孩子安全上學,會解放多少生產力?
當我們的官員在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的時候,他們的觀念裡其實是,教育只是家庭的責任,而不是國家的義務。官員們自己當然有能力保障他們的後代安全。即便西部貧困地區的官員也已經有這個能力。一個縣城的個別主要領導一般會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國外,不那麼主要的領導把孩子送到省城讀書也是不成問題的。
二十多年來,西部的縣城人口一般也增長了10倍左右。但是,有的縣城卻沒有增加一所學校!學校和教育發展,不是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標。某一個十多萬人口的縣城,至今只有「文革」期間遺留下來的一所完全中學、兩所小學,此外由於城市擴張,靠近了兩所鄉村小學。在這裡,小學和初中一個班的學生一般超過百人。惟一一所高中學生近萬,而且在城郊,中午上下學和下晚自習的時候,公交車車窗打開,全是伸出來透氣的人頭。
從經濟發展和生活狀況來看,中國社會是分裂的。大城市自不必說,西部縣城也有咖啡廳了。如果你生活在城市,你只從新聞聯播看中國,你的心裡迴蕩著強大祖國的豪情,祖國的另一面的很多事情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你會覺得,核座9人的車輛塞進了64個孩子的故事,應該發生在你印象中的非洲,發生在最遙遠最貧窮人民最沒有權利的國家。可是,這就是更真實的,「更大」的祖國。
今天,再說什麼「再窮不能窮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會成為諷刺,因為人們一睜眼就能看到窮苦和富裕近距離短兵相接尖銳對立。大量平民的孩子在不安全的隱患下野蠻生長。在甘肅幼兒車禍事件的悲憤後,人們還「不長記心」,全國排查校車安全之後仍然沒改變,那就不知道在等什麼了。
文章來源:《網易》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