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腦」是因還是果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1月16日訊】(中央社倫敦15日路透電)科學家發現,長時間打電玩的青少年,大腦相關回饋區域的結構與活動層次,有所不同。

研究對象為超過150名適度或重度打電玩的14歲青少年,研究人員分析他們的核磁共振影像(MRI),發現打電玩頻率較高的人,大腦關鍵部位的灰質體積較大。研究今天發表在「轉譯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

過去研究顯示,與腦分泌物多巴胺(dopamine)相關的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和電玩與電腦賭博間具有關連性,但這項研究卻首開先例檢視其大腦結構和體積。腹側紋狀體是大腦回饋系統的結構。

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的庫恩(Simone Kuehn)與德國夏里特大學醫學院(Charite University Medicine)的蓋利納(Juergen Gallinat)在研究中寫道:「這些發現顯示,腹側紋狀體在過度打電腦行為上扮演重要角色,也幫助我們對行為成癮的了解。」

雖然德國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打電玩頻率較低的人,嗜打電玩者的大腦有結構性差異,但他們仍未能表示這是嗜打電玩的原因,還是這項習慣導致這項差異。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神經科學部門的包登-瓊斯(Henrietta Bowden-Jones)表示,研究發現與臨床醫師有很大的關係,他們「進一步拉近」電玩與其他上癮狀況的「差距」,讓專家更能了解可能的長期治療選擇。

包登瓊斯說:「就像其他的成癮狀況一樣,令人振奮的下一步該是判定,體積差異究竟是人類過度行為的原因還是結果。」(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