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15日訊】雲南被稱為「民間舞蹈之鄉」,有著最優美的傣族舞蹈——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起源於古代神話傳說:遠古時,森林里有很多孔雀,它們能歌善舞,只要一起舞,整個森林就開始歡騰。一天,森林里來了兩個惡魔,強迫美麗的孔雀做自己的妻子。孔雀假裝同意了它們的要求,並讓惡魔到孔雀國的宮殿里與自己成婚。就這樣,她把惡魔引到了森林邊的沼澤地里。惡魔很快就被沼澤吞沒了,森林里又恢復了原有的秩序,孔雀重新開始唱歌跳舞。
傣族人信仰佛教,每年的佛教節日和迎新年時都要表演孔雀舞,由此也引出了另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孔雀的羽毛並不漂亮,而且也沒有美麗的羽翎。一次,當地舉行「擺帕拉」節日慶典,佛祖釋迦牟尼也來到凡間。虔誠的信徒們為了能得到佛光的照射,早早地就趕到寺院,把佛祖給團團圍住。一隻棲息在天柱山上的雄孔雀得知佛祖下凡的消息后,也趕到了寺廟。可惜它來得有點遲了,無法靠近佛祖,只能急得在人群外團團轉。佛祖感覺到了孔雀的虔誠心,就向它射去一束佛光,不巧落在了孔雀的尾巴上,結果上面的羽翎很快就出現了鑲有金圈的「圓眼」紋圖案。後來,佛祖在離開時特意叮囑孔雀,明年的「擺帕拉」節時再來。此後,每當「擺帕拉」節,佛祖就高坐于蓮花寶座上接受人們的朝拜,然後觀看孔雀向自己獻演的孔雀舞。從此以後,每到宗教節日和年節慶典,人們都要表演孔雀舞。
由於氣候及自然條件等關係,傣族人生活的地區孔雀較多,而且傣族人很早就開始飼養孔雀。他們喜愛和崇尚孔雀,認為它是美麗、善良、智慧、吉祥的象徵。傣族人還把孔雀視為本民族精神的象徵,因此在觀察了孔雀的習性后,他們模仿其樣子創造了孔雀舞,希望用舞蹈的形式表達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歌頌美好的生活。孔雀舞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最傳統的孔雀舞由男子表演,表演者頭戴金盔和假面,身穿外罩孔雀羽翼的衣服,在象腳鼓、芒鑼等樂器伴奏下進行舞蹈。
舞蹈還有嚴格的程式,其中包括豐富多樣、帶有寓意的手形,各種跳躍和轉動的舞姿。表演者用優美的軀體造型,塑造孔雀的神態和自然情景。孔雀舞多表現孔雀飛跑下山、飲泉戲水、漫步森林、追逐嬉戲、拖翅、展翅、抖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形態。
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長於跳孔雀舞的人,由於代代相傳及民間藝人的精心創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內容,多為表現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展翅、抖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
孔雀舞有豐富多樣的手形動作和跳、轉等技巧,四肢和軀幹的各個關節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勻顫動,形成優美的「三道彎」舞姿。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語彙尤為豐富,有「飛跑下山」、「林中窺看」、「漫步森林」、「抖翅」、「點水」等惟妙惟肖模擬孔雀神態的動作。
孔雀舞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它不只在重要熱鬧的民族節慶中單獨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體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維繫民族團結的意義,其代表性使它成為傣族最有文化認同感的舞蹈。
感情內在含蓄,舞蹈語彙豐富,舞姿富於雕塑性。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態上均勻的顫動,身體及手臂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彎舞姿造型,手形和手的動作也較多,同一個舞姿和步法,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動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舞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規範化的地點陣圖和步法,每個動作有相應的鼓語伴奏。由於氣候及自然條件關係,傣族地區孔雀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飼養孔雀的習慣。傣族人民認為孔雀美麗、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徵,對它懷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群眾常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徵,並以跳孔雀舞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歌頌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