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不是歐元救星」 難以取代美國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1月5日訊】(新唐人記者陳漢綜合報導)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華爾街到全世界,從金融界到實體經濟,各國政府都在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深陷金融危機的歐盟。那麼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中國是否是「歐元的救星」呢?分析認為,儘管中國難以取代美國成為左右世界的「超級大國」,諸多因素都取決於中國的未來政治變化。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11月4日在戛納電影宮會議中心閉幕。當天舉行了第3、4和第5階段會議,以及第二場工作午宴。會議通過「戛納行動計畫」,並發表《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宣言》即聯合公報。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作了專題發言。

此前,根據中共外交部發表的聲明,胡錦濤對法國總統薩科齊表示,歐洲債務問題應該主要依靠歐洲解決。

不過,即歐洲與中國是否就真的對路呢?

《法蘭克福彙報》早前的評論接著寫道:「儘管歐盟與中國這兩個地區在經濟政策方面有許多互相接近的理由,但現實卻正好相反。實際上,在有爭議的諸多領域中,雙方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沒有互相走近:中國的市場經濟身份問題、對華武器禁運、氣候政策以及與世界上的惡霸打交道的問題等等。無論在中國開放市場、公開招標,還是人權問題上,都沒有進展。」

評論還認為,中國開始時對歐盟里斯本條約寄予很大希望,希望歐洲以一個聲音說話,以對抗美國。但現在中國在許多方面不再把歐盟視為應該認真對待的國際力量。

中國是否有真的有能力拯救歐洲呢?而且,中國有3萬億的外匯儲備,在歐債已經投入了逾5000億。

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在博客中分析,歐盟翹首盼望中國投入一萬億到歐盟金融穩定基金上來時,似乎設想那外匯儲備全都堆在中國央行的金庫裡,正愁著沒地方投放。但事實不是這樣,為了減輕通脹壓力,中國早就想方設法通過各種管道減輕外儲備壓力,如購買外國債券、投資、鼓勵國民個人用匯等等。

而在目前可動用的外匯儲備大約只有5000億美元,這是為了支付三個月的進口並支付所有的短期外債所需要的最低安全額度。

何清漣認為,中國自身的經濟困難還剛開始,無論從能力還是從投資策略考量,中國都不該向歐元這隻盤子裡砸錢。

可是,11月3日,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接受法國費加羅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對歐元區的援助金額可能會達到一千億歐元。

中國難以取代美國

中共一直希望能左右世界,取代美國。《世界報》(11月3日)發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前國防部副部長約瑟夫.奈(Joseph S. Nye)的評論,對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主導世界的超級大國」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

作者指出,「許多因素將取決於中國未來的政治變化。他說:「基於人口總數以及令人驚異的增長速度,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今後10年幾乎肯定會超過美國。但是按照人均收入衡量,這個國家在幾十年內是趕不上美國的。

分析說,就算中國不會遭受較大的政治倒退,仍然可以肯定,目前的許多預測僅僅是基於GDP的增長而提出的。美國的軍事實力和軟實力的優勢很少被顧及,正如中國的地緣政治弱點被忽視一樣。

作者承認美國面臨嚴峻問題,但是美國的經濟「依然具有高度創造性」。他認為,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上個月公佈的關於經濟競爭能力的報告,美國排名第5,而中國是第26位。此外,美國在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領域依然世界領先。

作者引用李光耀的觀點說,中國的人才來自13億人口,而美國的人才來自全球70億人,「其創造性在多元文化中被重新塑造並得到推動,這是漢族民族主義所不及的」。

奧地利《信使報》(10月31日)的觀點甚至是,「歐洲更需要中國而不是反過來。當歐元區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試圖打消這個印象時,歐元拯救傘負責人則在北京爭取讓中國人購買歐洲債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