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海:浙江金融危機 千萬以上老闆過半移民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1月2日訊】今年以來,美國和歐洲經濟不景氣,引發了各國對世界經濟「二次衰退」的擔憂。而在中國,企業主因還不起貸款逃亡的現象頻繁出現,資金鏈斷裂幾乎蔓延所有行業,房地產已成為「地雷」。經濟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經濟崩潰的不祥之兆。

日前,世界上兩位知名的經濟評論人士魯裡埃爾•魯比尼和吉姆•夏諾斯,都對中國的經濟前景表示悲觀,他們聲稱,經濟硬著陸已經無法避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在過去兩三個月裡,投資者們對中國的經濟,籠罩在一股極度悲觀的情緒中,中國的經濟危機凸顯。報道說,中國大陸目前幾乎所有行業都在經歷資金鏈斷裂的痛苦。無論是政府的融資平台還是官方的投資公司,無論是銀行還是上市公司,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無論是鐵路投資還是其它產業的擴張,無論是溫州還是鄂爾多斯……,都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在被視為中國經濟風向標的溫州,僅八月和九月間就發生了40起企業主逃亡的案子,原因在於無法償還地下錢莊的貸款。數據顯示,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將近11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40%。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謝田認為,由於民營的中小企業向來受國有銀行的歧視,官方銀根緊縮的政策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沒有資金周轉的時候,最近世界經濟比較差,中國出口受挫,這些小企業生存越來越危機的時候,從國有銀行得不到錢,他們只能從地下錢莊去要錢。而更多的企業陷入這種境況的時候,就會把利率越推越高,那些人明知道這個是不可能還得了的,他還要鋌而走險去借個高利貸,就說明中國的經濟狀況和金融狀況都處在一個很危機的情況。」

德國《世界報》認為,現在的中國,不僅地下錢莊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同樣在劫難逃,特別是面臨巨額的壞賬威脅。地方債務按中國大陸官方當局的說法有10.7萬億元,其中40%今年到期。很多地方政府根本沒有償還能力,這將導致銀行再一次出現巨額不良資產。另外,與資金鏈斷裂並駕齊驅的風險是房地產。中國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理事長王世豪在9月份坦言,房地產20萬億元的貸款,已成為中國銀行業的一顆「地雷」。王世豪說,銀行目前貸款總量是55萬億元,房地產行業的貸款已經佔到銀行貸款總量的36%,開發商必須要到別的地方去拿錢,低廉資金時代已經結束。

有數據顯示,中國大陸70座城市中有16座城市的新房價格8月份比7月份下降。雖然銀行方面聲稱可以承受房價下跌四成,但滬寧的退房潮仍顯示有越來越多的人看淡市場,通過在房地產市場套現填補其它資金缺口。謝田教授認為,現在開發商手中握有大量房產滯銷難以變現,商品房已經嚴重供過於求,鄂爾多斯的「鬼城」現象層出不窮。房地產商的資金鏈開始緊張,還貸壓力越來越大。「現在這個資金鏈斷裂的事情已經迫在眉睫了。一旦由地下錢莊引起的,和國有銀行私下拿錢去放貸,這些問題集中爆發的時候,就會把連帶的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就一起爆發出來。這樣的話,中國的整個金融體系泡沫就會破滅。」

同時,資金短缺的危機還波及到了政府投資的重大項目。《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全國鐵路建設由於資金問題,拖欠工人工資引發工人不滿,建設單位、供應商難為無米之炊。全國範圍內停工的鐵路項目裡程在1萬公裡以上。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坦言:「從東北到西南,從西北到東南,大部分鐵路項目都停了。」《德國金融時報》表示,北京對貸款的供應和價格已缺乏掌控,因為地下銀行提供給經濟界的資金總和已超過了官方銀行。中國目前不僅沒有能力挽救歐洲,而且能否保持自己的航向也成問題。

據中國廣播網報道,跟往年臨近年末才有企業老闆跑路不同,今年浙江自4月起就有老闆跑路,之後逐月增加,至8-9月達到頂峰。「9月21日溫州1天跑了8家企業的老闆,228起企業主逃逸事件與去年同比增長41.6%。」浙江主管部門人士介紹,浙江跑路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製造產業,不乏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企業。

據報道,企業老闆跑路事發前沒有明顯徵兆,誘因均為資金鏈出問題。比如溫州奧米流體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組織員工外出旅遊。2天後員工返回,發現老闆和設備都「蒸發」了,事先沒有一點徵兆。近期發生的老闆跑路事件,多數是在企業生產經營表面正常情況下發生的,事發前沒有明顯徵兆。其誘因基本相近,主要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信貸緊縮、民間借貸、經營不善、盲目擔保引發資金鏈斷裂,如央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銀行首先收縮中小企業貸款,轉而尋求民間借貸,但高額的利息使得企業不堪重負,直接導致企業破產倒閉。另外,原材料上漲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加大了企業生存壓力。

老闆跑路並不僅發生在頻頻見諸報端的溫州,嘉興、金華、台州分別以49、30、29起緊列其後。溫州民間資金雄厚,長期在體制外流動,通俗地說就是高利貸盛行。在宏觀調控下,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取貸款,只能轉而去借高利貸,令企業不堪重負。另外,溫州當地人有四處闖蕩、投資的傳統,跑路的企業主其主業大多沒問題,而老闆將自有資金,或者通過主業申請到的貸款投資到了房地產、礦產等大宗商品當中,後者恰恰是當下的調控重點,令其受損嚴重。「老闆跑路的根本原因還在於產業轉型升級未能很好地完成」,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晉川表示,目前的情況跟2007年-2008年初類似,招工難、生產成本上漲、銀根緊縮、CPI高漲,如2008年初高達8.1%,中央提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雙防政策。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浙江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弊端暴露無遺,但之後為政府救市所「掩蓋」,搭上經濟復甦的便車,未能利用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進行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且城市化進程相對緩慢,城市要素集聚不強,正規金融方式融資能力不強,而民間借貸活躍,企業資金對民間借貸依賴性強,一旦民間資金本身出現困難,老闆跑路多發便成為必然。

相比溫州、金華、台州等民營經濟活躍地區,曾被稱為承襲蘇南模式的嘉興以49起企業主逃逸事件名列第二而令人詫異。嘉興學院教務長徐永良分析表示,蘇南模式的最初意義是以鄉鎮企業、集體經濟為主,而非浙南等地的私營經濟為主,發展到現在就是以外資大量進入為特徵的經濟模式,如蘇州、崑山等地。而嘉興自1995年開始企業改制至今,民營經濟佔了絕大多數,已脫離蘇南模式,反而跟浙南模式相似。嘉興雖然也有產業集群,如平湖的服裝、海寧的皮革、桐鄉羊毛衫、嘉善的木業,可大企業不如溫州等浙南地區,90%以上為小企業,且利潤率較低,外貿依存度高,一旦外需疲軟,生產成本上漲,銀根緊縮,便會受到較大衝擊。

今年9月以來發生在浙江溫州的企業主「跑路」風潮如今已蔓延到了江蘇、廣東。近來媒體接連曝出多起涉嫌非法集資、攜款跑路的事件,均由民間融資引起。面對這些異常活躍的民間融資行為,相關部門在其運行規則、利率標準、風險防範等方面卻往往監管不能到位,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如最近鎮江句容市後白鎮居民王某,以開辦工廠的名義,向同鎮38戶居民借款1千余萬元,並承諾每月向每人支付2%到3%的利息,隨後全家攜款離開;深造有業主居然以開酒店為名向人借貸1億多元後消失。

國家規定,公民間借款利息不得超過銀行利率的4倍,但深圳、南京市面上民間借貸實際的利息遠高於此。記者採訪了37家所謂的貸款公司和個人,月利息在5%的佔14家,6%的有10家,最高的一家達到12%,這些人在在交付借款時會把利息從本金中扣去,然後在借款合同上寫上本金金額和國家規定範圍內的利息。

對此,南京傑仁律師事務所律師田茂通律師認為,國內對公民個人之間的民間借貸是允許的,而對註冊在冊的小額貸款公司也給予了發放貸款的權利,但不允許從民間吸取資金。可是,中小型企業對民間資金又有迫切的需要,這樣一來,必然導致一些金融機構打法律擦邊球,導致一些違法事件發生,而法律監管在這一塊實施難度很大。

但在溫州商人陳志國看來,溫州遭遇的不是金融危機是信任危機。整體看,溫州與中國其它二線城市沒什麼不同。惟一明顯的區別是,這裏的銀行、擔保公司、寄售行、典當行格外多,尤其是銀行,一個十字路口、一條街道,六七家銀行很普遍,常見。中建工農四大國有銀行,京城不常見的浙商、稠州等中小銀行,可以說是應有盡有。關於溫州商人,外界流傳著很多他們的故事和傳說。故事一:「我,1千萬。」「我,1600萬。」「我,2千萬。」這隻是幾個溫州商人的普通飯局,喝著清茶,談笑間,2個億的資金已籌集完畢。故事二:「這張800萬。」「這張1千萬。」「這張1200萬。」紙條擺了一桌子,溫州商人焦急地問律師:「這些錢,您幫我想想辦法,我怎麼才能儘快收回來?」流傳著這兩類截然不同的傳說的分水嶺是:溫州數十家企業老闆跑路消息的曝光。

民間借貸,對於溫州人來說,早已是一種常見的「理財方式」。在溫州,民間借貸就跟吃飯、睡覺一樣,是很多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和理財方式。「有貸就有息」,包括夫妻、父子、兄弟之間,溫州人的民間借貸還錢時都會主動按規矩還息。溫州女人結婚後,先生做生意,女人也絕不閑著,大多自己開廠或炒房。陳志國的太太開了一家輪胎廠生意很好。陳志國有時需要資金周轉,和太太借錢也要按時付息。只不過,利息和銀行的貸款利率相差不多。

在溫州,跑路的、跳樓的人基本都是借了「刀款」的。「刀款」是當地人對民間借貸中高利貸的稱呼,月息最高的達到1毛5,比如,一萬元錢放出去,一天的利息就是50元,一年的收益高達180%。陳志國記得,最瘋狂的時候,都是大家追著給「老高」錢。「老高」當然不姓高,而是當地人對民間「高利貸」放貸人的稱謂。

「我有個朋友,是個有名的"老高"。那時,誰要能把錢給到這個朋友,會覺得是特別榮幸。」陳志國說,有人粗算過這個朋友的債權人,多達150多人。因此對於老高們來說,一個晚上幾個電話,籌到一兩個億不是天方夜譚,朋友再把這些錢用到炒房、高利貸上。然而,就在利息不斷攀升的同時,因為限購政策,房地產市場日趨冷淡,房價開始走低,而銀行的錢也越來越難貸。陳志國身邊一些朋友,先從銀行貸了款,到期時沒錢,只能借了高利貸還銀行的錢,想著從銀行再貸出來錢還高利貸。隨著銀行銀根緊縮,很多人貸不出錢了,只好再去拆借,高利貸的利息越滾越高。

「很多人沒想到這次調控時間這麼長。」陳志國說,不少人買的房子短期根本轉不出去,或者利潤沒有原先預計得那麼高。最終,資金鏈斷裂了。對於引發外界震驚的「多家老闆跑路」,陳志國早先並沒有太在意,因為在溫州,跑路的、跳樓的現象以前就有,並不算什麼新鮮事兒。從今年四五月份,陳志國身邊就開始有人跑路了,讓他開始警覺起來的是一個電話。「一天,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我現在很好,沒有跑路』。後來才知道,前一段時間,他去香港玩了3天,手機關機了。等回來一看,廠裡的辦公室坐滿了人,有銀行的、有要債的、還有供貨商……所有人都以為他跑路了,趕緊來要賬,甚至還有人準備把廠裡的設備搬走。這個朋友回來後就急忙給周邊的人打電話一一解釋。我心想,以後甭管去哪兒,千萬別關機。」從那以後,陳志國就開始24小時開機,以避免類似的跑路傳聞。

24小時不關機的結果是,陳志國的電話、簡訊從此一直未斷。無論出門在外,還是在廠子裡,他都必須隨時帶著充電器。

打破平日寧靜的不僅是不能關機,還有進一步的信任的崩潰。陳志國發現,僅僅幾個月前,熟人之間借款,一兩千萬的額度,打個電話就從卡裡打過去了。而現在,哪怕只有200萬的額度,都需要打個條子、寫個字據。在溫州,民間借貸之發達,不僅是一條鏈,更是一個網。當一個網眼出現破損時,產生的裂變反應就是信任危機。

10月初,陳志國就接到一個十萬火急的電話:「陳總,救救我!」電話那頭喊救命的人既是陳志國的鄰居,也是他的朋友和債務人。原來,鄰居欠了別人600萬元,到期未還,債主找上門來,一頓爆揍。陳志國接到電話,立刻報了警,隨後趕至鄰居家。「我和要債的人說,你別打了,他才欠你600萬,他還欠我2千萬呢。你要把他打跑了,咱們誰的錢也拿不到。我報警了,你趕緊走吧。」在陳志國的極力勸說下,要債的人才放了手。

溫州到底有多少老闆跑路?公開的數據是:90多家。陳志國有自己的看法:「溫州有36萬中小企業,跑了90多個,比例是十萬分之幾,實際經濟影響應該是不大。你晚上到KTV看看去,還是歌照唱舞照跳,這些老闆還有心情唱歌,說明日子過得還不算壞,但它帶給人們的恐慌是可怕的。一些跑路的人,破壞了溫州自己人之間、及外部的信任。」曾經構成溫州民間借貸基礎的人情,如今也因此而變得不堪一擊。

據「東方早報」報道,溫州老闆不斷「走佬」引起關注之時,大陸媒體揭發,浙江金融危機背後,是大批企業老闆移民外國,「走佬」前將資產轉移海外,只等宣告破產。註冊資本1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浙江企業老闆,逾半已經或正在移民外國。義烏市一年有40多位大老闆移民,很多企業基本已變空殼。

「身邊很多老闆都在移民,只等銀行貸款和債務達到一定數量,就申請破產,可以規避責任,把爛攤子留下,直接去外國定居。」

義烏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縣級市,經濟實力全國第八,居民人均收入全國第一,是世界最大小商品集散地,當地億萬身家老闆無以計數。據透露,不少老闆現今都用實業抵押,獲取銀行貸款,然後到海外買樓,辦理移民,再通過各種方式向海外轉移資金,很多義烏老闆名下實業其實已是空殼。「僅今年9月份,我們已為25位企業老闆辦好移民手續,去加拿大,而且是全家移民。」義烏一家移民中介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最近推廣一個快速移民項目,即通過投資購買美國和加拿大的商鋪,進行投資移民,大受當地老闆歡迎,已有近百老闆透過此移民加拿大,「多數是企業大老闆,彼此介紹辦理移民。」

中介公司負責人稱,僅在義烏辦理加拿大投資移民的企業老闆每年就有40人,按加拿大投資移民需400萬元起步計,每年僅義烏移民轉走資金就高達1.6億元;很多浙江老闆在上海、北京申請移民;負責人還透露,他們會配合做假材料,「讓加拿大政府覺得,該老闆是真想投資做生意,而不是以移民為目的。」另一家中介公司指,其公司每年要幫四、五十位浙江老闆辦理加拿大投資移民,主要去溫哥華和多倫多兩城市,諮詢者每年有2千人以上,且正不斷上升。「我們客戶幾乎都是企業家,以義烏、溫州和台州老闆居多,企業註冊資本都在5千萬元以上,擁有資產10億元以上客戶佔三成,還不包括隱形富豪。」

杭州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引官方資料指,該省1千萬元註冊資本以上企業老闆,有24%已辦完移民手續,有32%正在辦理移民。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直指:「溫州老闆好多都變成了外國人,只是他們的生意還沒移走。」

受宏觀調控、資金鏈斷裂等影響,今年1-9月浙江共發生228起企業主逃逸事件,為近年同比最高,其中不乏員工數千人的企業。據媒體獲取的浙江官方關於企業主逃逸的調研報告顯示,這些企業共拖欠14644名員工7593萬元薪酬,欠薪人數和欠薪數額均為歷史之最。

文章來源:《大中華思想門戶》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