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叛逃」 前女網冠軍胡娜回國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0月11日訊】 (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1982年,前女網冠軍胡娜在美國的「叛逃」事件,驚動鄧小平和美國總統裡根,最後以中方宣布中斷中美體育交流一年而告終。儘管後來,體育界有王治郅滯美不歸,有何智麗赴日反噬的諸多敏感事件,但就政治影響力而言,「胡娜叛逃」空前絕後。30年後的今天,胡娜以解說員的身份回到北京,這不得不引起外界追溯和關注。

胡娜赴美失踪 被定為「叛國」

出身網球世家的胡娜曾經是中國網球界的焦點人物,16歲時就拿到冠軍,到18歲時就成為亞洲一姐。 1982年之後,胡娜因在美國比賽期間離隊不歸,胡娜一度被扣上「叛國」的罪名。

大陸媒體報導,1982年,中國女網前往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參加聯合會杯比賽。 4名隊員分別是余麗橋、王萍、李心意和胡娜。主教練是沈建球,領隊是新人金恕,他頂替了老領隊楊明訓。

首輪比賽,第一個出場的胡娜2比0戰勝岡本久美子,中國隊最終3比0戰胜日本隊。 7月21日,根據安排,中國隊對陣德國隊。早餐時,教練和隊員遍尋胡娜不見。當天,胡娜通過律師致電組委會,告知已尋求政治庇護。次年,胡娜向美國提出「政治避難」,獲准。中共外交部和國家體委認為美國此舉影響了中美之間的正常交流,並決定停止當年所有的雙邊體育往來。

近30年過去了,胡娜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坦言,自1979年第一次觀看美網賽后,她就有一個夢想,一定要站在中央球場打一場比賽。而當時的中國隊不允許隊員外出參加巡迴賽,奧運會又不設網球比賽。胡娜當時就告訴自己,希望有一天能來這裡參賽。

留美期間的賽事和生涯

最初的一年,胡娜沒有身份,不能參加任何國際比賽。 1983年,胡娜獲得了「身份」,但傷病襲來,訓練一停就是8個月。

直到1984年初,她才開始系統參賽。由於沒有排名,胡娜不得不從最低級別的衛星賽打起。 21歲的胡娜,面對對手經常是十四五歲的孩子。

1984年,胡娜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大滿貫——美網。

1985年,胡娜在溫網打進第3輪,此前沒有中國人能在溫布爾頓有過這樣的成績。隨後,胡娜在美網打進第2輪,並如願站在了中央球場。但最終輸給了世界排名第三的美國人Pam Shriver。

為了更好地適應巡迴賽,胡娜1987年將家從洛杉磯搬到了聖地亞哥。 1992年初,胡娜因傷退役,8年職業生涯,她參加了16次大滿貫賽。

退役後,胡娜在聖地亞哥生活了5年,攻讀經濟管理專業的同時,拿到了教練員資格證。 1996年,胡娜移居台灣,次年成立了「胡娜網球俱樂部」,時常搭檔許乃仁在衛視中文台解說網球。

回憶在國家隊日子很苦到美國牛奶當水喝

胡娜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國家隊時一年就三次全國比賽,一個團體賽,一個個人賽。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練球,所以一到比賽就緊張。

記者詢問那時的營養怎麼樣?

胡娜說:「我小時候,一段時間只能吃地瓜,連肉都沒得吃。」在胡娜的記憶中,十一二歲時,媽媽吃飯會分給一塊半肥半瘦的肉,而姐姐就把她的給她吃,說她在打球,要多吃一點。

我們那個年代,真的很辛苦。體能跟歐美球員比,先天就有差距了。美國人喝牛奶、吃牛排,全身都充滿了體力。後來我到了美國之後,我很愛喝牛奶,因為小時候喝不到,我就把牛奶當成水喝。」

《新京報》認為,1982年,在當時的主流價值觀中,體育約等於軍事,一個運動員在被中共稱為所謂的「帝國主義國家」尋求「政治庇護」,觸到了中國社會最敏感的神經。

報道指出,在那個時代,幾乎任何人,都是體制下所控制。

前籃球國手陳凱表示,在舉國體制下,運動員生活在一個非常隔離的狀態。這種制度不承認個體的興趣愛好和個體的自由,不是根據自己的才賦來訓練自己,是邪惡社會下的產物。

陳凱認為,每個個體,不是等共產黨倒了以後才做選擇,不是說在共產黨制度之下,我就不做選擇,不對的。任何人在任何制度,任何害人的製度裡都可以做出個體的選擇,這樣這個害人的製度才會倒掉。

相關新聞視頻:【禁聞】前國籃手揭中國體育界用激素內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