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當地食材 低碳環保又健康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0月2日訊】(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日電)環保署表示,食用當地栽種食材是低碳飲食的方式之一;世界上長壽區「藍區」居民,也多以當地栽種食材為主;如今在台灣也盛行「直接跟農夫買」,落實環保又健康的低碳生活。

知名探險家丹.布特尼(Dan Buettner)費時多年,走訪調查全世界長壽人口密集區,並命之為「藍區」(Blue Zone)。確定世界上已有5個藍區存在,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Nicoya),就是其中之一。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吉恩.史東(Gene Stone)在新作「25招讓你百病不侵」介紹,住在尼科亞半島上年僅28歲瑞卡多的生活方式。瑞卡多稱,致力於環境保護,是尼科亞人普遍都有的信念,「在這裡長大的每個人都有強烈的環保意識,雖然我們想利用天然資源,但我們在做每件事之前,都會先顧慮到環境。」

布特尼查訪也顯示,藍區人飲食是以容易取得當地栽種的新鮮食物為主,像尼科亞特產水果「腰果果」,維他命C就比柳橙高5倍,但卻因容易損壞而無法大量外銷;因此取食親近土地的當地食物,是藍區人長壽秘密之一。

史東則認為,尼科亞居民多食用營養價值高、卡路里低且沒有過度加工的食品。但這種親近土地的生活方式,正在迅速消失,若藍區人以後都轉為食用量產食物,很有可能就會影響到當地居民的壽命長度。

如今在台灣「直接跟農夫買」確實是另種新興產銷方式。「直接跟農夫買」臉書粉絲團至今已有3萬多人按讚加入,網站將農民自產自銷的資訊,透過網路宣傳全台各地農夫市集的販售資訊。

「農夫市集」標榜健康樂活,減少過度包裝和降低運送車程,提升低碳消費型態。農夫藉由「農夫市集」與消費者直接接觸,不僅可免於被剝削困境,消費者也能以較實惠合理的價格,購買直接來自產地的新鮮食材,吃得更安心健康。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表示,食物運送的里程、食材選用和食物烹調法,都會影響餐點碳足跡,若使用在地生產的食材及蔬食餐飲,碳足跡確實能大幅降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