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雪:《新聞聯播》變了什麼「臉」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9月29日訊】從網上獲悉央視《新聞聯播》變臉了:兩位「新國臉」 —— 歐陽夏丹和郎永淳新鮮亮相,還讓不少對《新聞聯播》產生審美疲勞的觀眾感到了驚喜。據說,同時在新聞語態、節目視覺上有了改變,贏得了通俗、親民和年輕化的評價。還有的說,明年片頭曲也要換。

看起來挺熱鬧的,然而難道僅此而已?

似乎又不僅如此。有新潮觀眾評價:這是個鄰家男孩女孩的組合(2011-09-27,南方都市報);有資深專家解讀:新面孔進《新聞聯播》歷程:「國字臉」很重要(2011年09月26日,華西都市報),有的還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向大家解剖了國臉規則,說要遵循什麼「三庭五眼」 (2011-09-22,法制晚報)。

雖然一腔熱血關心國家大事,但除了等天氣預報節目不得不看一眼《新聞聯播》外,我早就對這個世界受眾最多的新聞節目敬而遠之了。晚上7點,家庭就餐時間,一家人看的是本地電視台,看自己城市的新聞,要麼《都市報道》,要麼《民生大參考》,關注這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喜怒哀樂。只有家住農村的老爸來了,他才會守住這個節目,看裏面領導人的所作所為,不時自言自語幾句:誰多了白髮,誰該下去了,誰該上來了,誰……

不過看網上說得這麼熱鬧,莫非真有什麼可喜變化?於是,我決定認真看一次。作為參考,要找一個新聞事件,一個值得全體國民關注的新聞事件。剛好昨天從網上獲悉,上海地鐵發生追尾事件,造成兩百多人受傷。又是信號故障,又是卡斯柯 —— 溫州動車事故中列車線路信號供應商,又是10號線 —— 今年7月28日、8月2日、8月18日,10號線連續出現信息阻塞故障、主控制器故障和信號故障。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調查未果,上海地鐵追尾事故又發。近者十一國慶假期將至,鐵路、地鐵運輸任務異常繁重,遠者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競相建設地鐵,動車和地鐵正日益成為人們出行的便利交通工具。可以說,這樣的重大交通事故,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對國民心態影響至深,新聞價值和社會意義莫此為甚。就此事件解剖麻雀,大刀闊斧,一定可以使鐵路系統、地鐵系統擺脫沉痾,脫胎換骨。但如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的慘劇潛伏著,哪一天還會發生在可憐的你我小民身上。這樣重大的交通事故,不但理應得到《新聞聯播》的關注,而且理應作為突發事件排在首條播出。會嗎?我先搖頭,但仍抱著一絲希望。

2011年9月27日晚7點,我準時調到新聞頻道,再熟悉不過的旋律,再熟悉不過的面孔,主持人開始播報要聞:XXX 會見朝鮮總理,XXX會見哈薩克總統,XXX在全國節能減排會議上強調XXX,XXX會見出席XXX大會的常務理事,XXX會見XXX先進事迹報告團,系列報道《走基層》,天宮一號發射進入倒計時,安理會決定正式討論巴勒斯坦入聯申請。要聞里沒有,一般新聞會提到吧。我耐著性子看,一直到「謝謝收看,再見!」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回味一下,又覺得沒有這樣的新聞很正常,畢竟一派祥和景象,皆大歡喜。化用《紅與黑》作者司湯達的一句話:在賞心悅目的音樂會上,怎能出現刺耳的槍聲?

然而,不由得又想到一則新聞。前天央視《新聞1+1》里,主持人白岩松解讀11起強拆致人傷亡案,稱半月來一直未見長春市長道歉。今天網上傳出,長春市長就強拆致人死亡案致歉,並稱先前已多次道歉,8月8日就通過《長春日報》頭版向全市人民鄭重道了歉。看來其中有誤會,市長先生早在監察部9月 9日通報要求道歉前一個月就道過歉了。不過,我想,如果市長們在當地電視台新聞節目中道歉,效果是不是要好得多?或者,向「李剛」們一樣,申請到央視 —— 當然最好《新聞聯播》—— 去道歉,結果會不會更好?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市長的道歉會顯得更誠懇,增加個人魅力;知道的人會更多,驚醒其他官員;《新聞聯播》會創空前絕後的收視率,人氣倍增;人們會真的感到眼前一亮,看到希望……

然而,這不過是個幻想。事實是,《新聞聯播》增加新的老面孔了,如此而已。

2011-9-28

文章來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