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9月25日訊】(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5日電)走進陶土教室,留著鬍子、笑容可掬,乍看像是肯德基爺爺的大同大學材料工程系教授徐錦志,正穿著圍裙帶領特教小朋友捏陶。7年來風雨無阻的陪伴,徐錦志從不言苦。
徐錦志在7年前聽到附近國小特教班的老師提及,捏陶對身心障礙孩子有正面幫助,因此當起志工,不但幫忙商借場地,每周還撥一個上午的時間陪小朋友捏陶。看著小朋友捏的聖誕樹、可愛娃娃陶土成品,常讓徐錦志會心一笑。他說,「這就是孩子的作品,充滿天真童趣!」
「但這些看似簡單捏、揉的動作,對小朋友來說都不容易,卻是訓練他們肌肉用力的好方法」。徐錦志除了當志工,更不時向特教老師請教。7年風雨無阻的陪伴,他不但能叫出每個孩子的名字,也知道怎麼跟他們溝通,在不知情的人眼中,徐錦志看起來就像是孩子的爸爸。
特教班中有1名腦性麻痺合併多重障礙的孩子,只能發出簡單的聲音,並以微笑、嘟嘴來表達要或不要,但這位小朋友在徐錦志陪伴下,微笑和眨眼都特別明顯,感覺特別開心。連特教老師也不禁感嘆,「兩人的互動,是一種奇妙的化學作用」。
除了陪伴捏陶,徐錦志還號召志工學生替小朋友進行課後陪伴。剛開始招募志工時,徐錦志到系上一個班一個班去「募兵」,也讓學生深受感動,使得志工報名人數「爆表」,將近100人,幾乎是兩個班的人數。
因為一個人負責招兵買馬、志工聯繫而忙不過來,徐錦志後來在校方建議下,成立「童心社」,繼續服務特教小朋友。「其實我只是個志工,沒有什麼特別的」,一路走來徐錦志從不喊累,也不曾多想,他唯一的念頭就是幫助孩子,陪伴一群最天真、可愛的天使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