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弟子規》連載三十二(視頻)

Facebook

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孔子《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餘力學文(三)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解說

我們讀書的房間要經常洒掃整理,牆壁要保持乾乾淨淨;大小書桌要清凈無垢,桌子上的文房四寶要擺放整齊。

磨墨的時候要專心一意,不可把墨磨偏,磨偏了就是你心不在焉;寫字時態度不夠慎重,信筆塗鴉,就表示你的心性已經有了瑕疵。

書籍整理排列要有原則,放在一定的地方,不要隨意更動;看過的書要放回原處,以方便日後再度取閱。雖然碰到緊急的事,也要把書籍整理好以後再離開;書卷有缺頁或破損,要馬上把它修補好,不然時間一久就會忘掉,修補也就困難多了。

不是博通事理的人所寫的書,要摒棄它,不可閱讀;因為這一類的書說理不清,用理不當,會遮蔽你的耳目,障礙你的智慧,破壞你善良的本性與志節,讓你分不清是非曲直。但是,只要你不自以為是,自己傷害自己,不要自己放棄自己,那麼聖賢的境界是可以一步一步循序到達的。

故事

斑鳩與貓頭鷹的對話

有一隻小斑鳩正在樹叢中閑逛著,突然看到貓頭鷹大哥匆匆的從眼前飛過,他覺得很奇怪,這個時候貓頭鷹大哥為什麼會出來活動呢?於是趕上前去問道:「貓頭鷹 大哥,你走得這樣匆忙,要到那裡去呀?」貓頭鷹一看原來是小斑鳩,就停下來對小斑鳩說:「我要搬家啦!搬到東邊去。」「為什麼?」「因為大家都討厭我的叫 聲,所以只好搬到東邊去啦。」「如果你能夠改變你的叫聲,搬家也許是不錯的辦法,如果你沒有辦法改變你的叫聲,那麼你就是搬到了東邊,他們還是會討厭你的 叫聲,不是嗎?」。

這個故事改編自東漢時代劉向所編的《說苑‧談叢》。主要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能改變不好的行為,無論到那裡都不會受到歡迎的。而不好的行為,都是從小日積月累,一天一天養成的。

弟子規這個單元告訴我們如何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的方法,讀書、寫字是學習聖賢道理的開始,也是立身的根本。雖然現在是電子時代,讀書,寫字的工具有了改 變,但是整齊、清潔、專註、有序、慎思、明辨、有益身心還是不變的原則。有了好的開始,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謹記《弟子規》中教給我們的為人處事的道理, 從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開始,養成良好的品德與生活習慣,發揮博愛的精神,勤于追求學問,則聖賢之路不遠矣!

文章來源:《正見網》

《弟子規》連載三十二(視頻)

(全文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