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微博之功-將被掩藏的真相透明化

【新唐人2011年7月30日訊】如果要想完整地瞭解中國的7•23甬溫鐵路動車追尾事件,恐怕最全面的的見證者不是平面媒體,而是在中國方興未艾的微博。我相信,正是微博特殊的資訊發散功能,使一切變得更透明化,也使中國政府的社會管理方式極其尷尬地顯現出它的不透明性。

脫胎於Twitter的微博早被中國網友創造性地將其從社交工具轉變成媒體平臺。號稱“世界上最勤奮”的中國網友利用其特點,充分發揮了同類聚合的功能,無論是功能的多樣性還是對資訊的容納量,早已經超過了它的模仿物件Twitter。7•23事件的整個過程,正在被微博通過各種資訊碎片慢慢連綴成 一幅巨大的拼圖。

微博在還原真實的死亡人數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微博讓受難者的親屬們儘快瞭解到他們親人的消息。遇難者項余岸、施李虹的弟弟項余遇,就是通過微博尋人,得知準確消息並找到了幸存的侄女項煒伊。其次,一些死者家屬在微博上發表的資訊與網友提供的一些細節,讓世界知道死亡39人並非準確的數位。比 如一位失去了孩子的母親郭瑤在騰訊微博上質問鐵道部:爲什麽死亡名單上沒有她孩子的名字?到底還有多少人的名字沒有登上去?

在揭露鐵道部門迅速掩埋車頭這件事上,微博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7•23甬溫鐵路動車追尾事件發生後,車體殘骸在不到四天內被切割、拆解、運出現場,其中D301次動車的損毀車頭還經歷了被埋入坑中再挖出來的“粗暴對 待”。事故現場清理之迅速,對車廂、車頭等處理之草率,遭到公衆詰問。不少被網友拍到的現場照片及強大的詰問聲浪首先來自微博,最後迫使有關部門又重新挖出。

微博與傳媒形成了極緊密的互動關係。雖然我知道近兩年以來,中國許多突發事件最早都是通過微博發佈,許多記者也都在微博上日夜蹲守“淘金”,尋找各種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並跟蹤採訪,然後並以最快的速度製作成新聞。但這次7•23事件中,微博與傳統媒體互動之迅速,還是讓人感到微博的威力。一些微博發燒友在動 車上發的資訊成了動車之慟最早的資訊源,騰訊的微採訪,則以及時快捷的形式發佈了在傳統媒體上不便刊登、或者不能刊登的原汁原味的採訪,裏面有受害者家屬 的真實遭遇,現場記者對現場事故的疑點,還有專業人士如律師對受難者家屬提供的專業意見。這些互動過程,不僅能幫助受難者尋求到社會幫助,還有利於公民權 利意識的覺醒。

微博還讓世界看到了這一事件中許多非常生動但傳統媒體包括門戶網站注定會遺失的細節,比如在總理溫家寶到場的那場記者招待會上發生的一件“最讓國人 蒙羞的諷刺”事件:“今天,忙碌的溫總理終於晝夜兼程趕到了7.23動車事故現場,……日本媒體將攝像機架在最前面,後面中國媒體要他把機子架低點,日本記者不幹,理直氣壯地說:‘你們國內拍了有用嗎?又播不了!’此話猶如晴天霹靂!中國媒體頓時啞然!” 一向受人詬病的央視,其新聞頻道《24小時》欄目現任製片人王青雷在新聞播報前表達了一番對國家現狀的悲憤,以及不要把車頭這麽快埋掉的話而被停職,這條 消息也是在微博上由媒體人最先發佈出來。這些,都讓世人看到中國媒體管制的醜惡一面。

在這次動車追尾事故中痛失5位親人、一直作爲受難者家屬代表出現的楊峰與有關官員會面後,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他受到將失去第6位親人的威脅被 迫沈默的消息,也是在微博上發表出來,被江蘇網友池墨寫成短文“是誰在威脅楊峰?”發表于BBC中文網7月28日的“大家談中國”欄目裏,讓讀者通過楊峰 的遭遇感知了中國政府行爲黑社會化的一面。

但作爲一種新媒體,微博有其長處與短處。微博的“長板”是:無論是從消息的傳播速度還是其組織動員方面,其作用和影響都是革新性的。由於參與門檻 低,沒有“看守”,任何人都可以將身邊的突發事件通過微博傳播。因此,微博甚至成爲外媒眼中“一個觀察中國正在發生什麽的即時檢測系統”。而且微博因其傳 播的放大效應,可促使事件迅速發酵,這是傳統媒體及前微博時代的網路媒體所欠缺的。

微博的“短板”是:作爲新聞的首發之地,其資訊來源的可靠性有待檢驗。加之受限於字數,無法深入挖掘、細緻鋪陳,因而始終只能作爲前兩類媒體的補充與線索提供者。好在中國傳媒界人士有不少聚集在微博上,他們使用微博的心得及經驗交流,都能夠促使中國社會的資訊透明化。

通過對7.23事件中微博的資訊發散功能近距離觀察,我感到除了網路管制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是中國未來資訊透明化的一個障礙,那就是中國社會成員對 網路資源佔有不均所造成的“知性裂溝”,這使微博介入現實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比如網民在地域上多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享有更多發言權的群體上多集中在占 有更多政治、文化、經濟資源的群體等等。這次事故當中,能夠使用微博的遇難者家屬無論在獲得資訊及社會幫助方面都明顯具有優勢。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