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5月10日訊】這些年中國(共)花了不少力氣打造以「經濟+文化」為內涵的「軟實力」。其中的「文化軟實力」因今年對阿拉伯國家革命的選擇性報道方式,使中國媒體的公信力成為各國媒體及網民質疑的焦點。對外投資雖獲大幅增長——截至2011年2月底,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已高達2640億美元。但事與願違,中國「經濟軟實力」所到之處,卻引起世界的不安。更諷刺的是,這種不安主要來自於被中國(共)政府視之為「好朋友」的發展中國家。
一、「官官聯合」的中國模式不受民眾歡迎
按照官方闡釋,中國的「軟實力」外交分為三個層次:首先,通過增加對外援助與發展中國家政府建立牢固的政治和經濟聯繫;第二,通過自由貿易協議等計劃發展全面合作框架,讓發達國家成為中國的利益夥伴;第三,通過半官方項目加強文化吸引力並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友誼。三點當中,經濟開發是核心,政治聯繫與文化吸引力等是為拓展經濟開發服務。
由於中國海外投資目前集中於非洲、拉美與東南亞地區,本文主要討論中國「經濟軟實力」為何總在這些國家引發摩擦與衝突。
中國的政府是個全能政府,做任何事情都無須考慮民意,這點決定了中國的海外投資的思維也很有「中國特色」,到任何國度開拓市場,都習慣性地認為「搞惦」該國政府就順風順水。這點當然也與中國海外投資的特點有關。中國海外投資偏重於「戰略性」資源型產業,即能源、礦業與公用事業。前兩大行業涉及到所在國經濟安全與環境生態安全,公用事業的發包權往往在政府手中。因此,中國的海外投資往往採取「官官聯合」模式:即中國的壟斷型國企與國外政府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只考慮投資方與外國政府的利益,無視當地民眾的福祉。
以非洲為例,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主要集中於石油開採、木材開採和修建大壩。這些都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例如中國石油公司大量徵用土地,破壞了當地傳統生計,導致上尼羅河北部的居民流離失所,對南部居民缺乏尊重,引起非洲學者和非政府組織諸多批評。更兼中國政府漠視人權並支持非洲國家的獨裁政府,這使中國公司及中國人在當地不受歡迎,當地人的武裝組織襲擊中國工人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安全風險日益增多。2009年10月15日,贊比亞南部中國投資的Collum煤礦發生中國管理者射傷11名工人,更是在贊比亞引起了強烈的政治抗議。
中國在東南亞國家修建多處大壩,由於信息不透明且無視當地居民意願,也引起受影響社區民眾的強烈反對,釀成多起暴力衝突。
二、外國工會VS中國企業:咱們的工人有力量
中國勞工在世界上堪稱工作最辛苦、薪酬與福利最低的群體,中國工會的存在價值就是幫助政府與企業管理與安撫工人,並非為工人爭取權益。習慣了如此對待工人的中國企業,大都以為非洲與南美國家的發展程度低於中國,根本沒去想過這些國家的市場開放度較中國要高,而且早就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勞工權益保障機制。
且不說中國企業在南非遭遇工會組織的強力抵制,只說其在萊索托這個非洲最不發達的國家的遭遇。該國法律規定,企業雇用當地籍員工超過50人時,員工有權成立工會,法律保護工會組織罷工的權利。在這個貧窮國家裏,不少中國企業由於沒有處理好勞資關係釀成罷工、示威甚至流血衝突,最後弄得兩敗俱傷。非洲已經實行雙周日很多年,當地人民將法律賦予的休閒權利看得很重要,根本不願意加班,這在中國投資方看來是「懶惰」。一些中國公司考慮到文化差異、語言障礙和成本問題,大都從中國國內帶去勞動力。這在當地人民看來,中國的投資開發並未使非洲本土勞動力的就業狀況有所改善。非洲人還指責中國企業將中國的工作模式(過長的勞動時間、過低的工資待遇與惡劣的工作條件等)搬到非洲,對當地企業造成不良示範作用。
但與首鋼在南美秘魯鐵礦的遭遇戰相比,中國企業在非洲遇到的麻煩簡直就是小兒科。1992年中國首鋼以高於拍賣底價4000萬美元的天價1.18億美元買到了鐵礦。在首例海外戰略性資源投資的快樂當中,與該企業工會組織簽訂了多達35項的福利條款協議,包括首鋼秘鐵職工及其家屬全部享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居住和免費水電等。由於中國企業從來沒把本國工會及勞動合同當回事,根本沒想到會遇到號稱全秘魯最有戰鬥力的工人組織「礦業工人工會」的抵抗。從1957年美資進駐秘魯鐵礦開始,到70年代收歸秘魯國有,秘魯鐵礦的工會已經與各色投資者鬥爭了50來年,誕生了數名有全國聲望的著名工會領袖,令前幾任投資者望而生畏。首鋼入主秘魯鐵礦之後,自認為給工人的待遇非常高,比中國工人在本國待遇要好得多,秘魯「工人兄弟」應該知足才是。沒想到還是遇上沒完沒了的罷工風潮,用首鋼管理層的話來說,「每次費盡心力解決完問題後,又面臨下一波威脅。而每次罷工的目的幾乎都是漲工資、加福利。」
首鋼的解決方式頗為中國化,搬出在中國解決勞資糾紛的法寶:與當地政府搞好關係希望獲得其支援;用高工資籠絡秘魯籍高層管理人員;給工會一些威懾,試圖用職工代表大會取代工會。但這些在中國百試不爽的方法在秘魯鐵礦卻失靈,罷工仍然不斷發生,每次罷工礦工罷工給秘魯鐵礦公司帶來的日平均損失在100-200萬元不等。
三、中國模式具有不可推廣性
上述事件在中國海外企業中並非孤例,中國堅持推廣以罔顧人權與勞工權利為特色的「軟實力」,可謂困難重重。
首先,這些國家的政府大多數是民選政府,勞工組織掌握著選票。因此這些國家的政府不可能像中國政府那樣,為了GDP績效及官員與企業主的利益瓜葛去鎮壓勞工運動,那樣做的結果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開玩笑。
其次,中國奉行的是一套與普世價值完全相悖的價值觀,其特點是漠視人權、崇拜權力,這點勢必與民主化國家產生衝突。中國推行中國特色的「軟實力」戰略,其中暗含的意思是不想改變自己,只想通過推行所謂「軟實力」去改變其他國家,即喧賓奪主之意。當外商來華投資時,中國佔主場之優勢,可以迫使外商改變自己適應中國的制度環境。但中國到海外投資時,失去主場之利,還想繼續推廣自己的的企業管理模式與勞資關係模式,這種「軟實力」的硬推行必將引起種種摩擦乃至衝突。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