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5月4日訊】今天是「五四」運動92週年紀念日,「五四」運動是中國思想文藝復興,但在今年辛亥革命100週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等衝擊下,「五四」運動發源地北京,對「五四」顯得格外低調。
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發源地,曾是中國近代史上思想最活躍的學校之一。但昨天在北大校園,僅有一張週日(8日)一場交響樂音樂會的海報提到「五四」。
「五四」精神領袖之一的胡適在北大校園內毫無印記,而精神領袖蔡元培塑像被安置在未名湖畔樹叢中偏僻一角,幾天前曾有人敬花,現已枯萎。花束中夾著一張字條留言「洋洋北大、拳拳赤子、五四精神、永放光芒、反貪反富、任重道遠、鬥爭到底。」署名是「猴小戲作」。
中央社消息,北京學者表示,當代中國大陸年輕一代很少願意關心政治,「多數年輕人根本不敢表達」。「五四」是追求普世價值,「不是追求國家強大,而是形成公民社會」。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認為,大陸當局並不承認民主、科學、自由等普世價值觀,「其宣傳和歷史並不一致」。
他說,「五四發生於辛亥革命之後,但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百年至今連基本使命都未完成。」
不願透露姓名的北大學生說,當前大陸學生精神缺失、思想束縛,在校園裡有「思想警員」監督學生,導致很多學生不敢表達。
這名學生認為,「歷史需辯論,但激辯歷史活動多因敏感被取消。日前,幾間高校(大專院校)欲舉辦辛亥百年辯論賽,也被叫停」。
夏業良說,當前學生不敢表達,比不上「六四」時,「那時學生一腔熱血,為理念並付諸行動。我至少很難看出今天的北大學生具備此種精神。20年前的都沒法比,又怎能與五四時相比?」
夏業良分析,一代又一代人的犧牲,使得當前學生受到父母「不要觸及雷區」的忠告。「批判是危險的,政治不能搞,更不能玩中國的民間政治……這是中國學生現狀。」